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闭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淑婷 韩超 +3 位作者 徐靖尧 陈新晖 李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6,128,共7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以社交障碍和重复、受限行为为核心症状,全球患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ASD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限制。神经影像学是探索ASD脑机制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少有综述去概述...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以社交障碍和重复、受限行为为核心症状,全球患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ASD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限制。神经影像学是探索ASD脑机制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少有综述去概述这一研究进展。本文主要总结了ASD神经影像学的改变以及其背后的临床意义和脑机制,以期为后续影像学的研究以及脑机制的探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神经影像学 静息态磁共振成像 脑机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蕊 白岩 +1 位作者 魏巍 王梅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治疗技术,在通过靶向热消融及开放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已被应用于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颅内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强迫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磁...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治疗技术,在通过靶向热消融及开放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已被应用于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颅内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强迫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因其精准、无电离辐射、实时监测靶点温度等优势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潜在替代疗法,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目前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热消融 血脑屏障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评估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中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嫣 白岩 +4 位作者 王志学 马潇越 魏巍 时少杰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采用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探索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3.0 T磁共振上行常规MR... 目的采用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探索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3.0 T磁共振上行常规MRI扫描、增强前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turbo spin echo sequence,3D-SPACE)和增强后3D-SPACE扫描。根据扩散加权成像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是否存在高信号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对增强前、后的血管狭窄率、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和强化程度分别进行定量测量,分析斑块成像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结果获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6例。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血管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及强化程度均显著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偏心指数:0.701±0.099与0.559±0.208(P=0.001);重构指数:0.922±0.194与0.761±0.182(P=0.003);强化程度:131±44与94±38(P=0.002)]。血管狭窄率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检测出的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可有效预测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脑缺血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基因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焕 白岩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02,共5页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易复发、预后较差,危害巨大。脑胶质瘤的基因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脑胶质瘤诊断与评估的首选方法,在反映基因分型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很大价值。作者...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易复发、预后较差,危害巨大。脑胶质瘤的基因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脑胶质瘤诊断与评估的首选方法,在反映基因分型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很大价值。作者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基因分型及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基因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危险因素术前预测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脉管浸润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燕 魏焕焕 +4 位作者 付芳芳 魏巍 吴亚平 吉祥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99,11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轴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at suppression-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及T1加权对比增强(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T1CE)序列联合临床预测因子创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淋巴血管... 目的探讨基于轴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at suppression-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及T1加权对比增强(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T1CE)序列联合临床预测因子创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淋巴血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MRI扫描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221例患者的病例及影像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的临床数据,以确定LVI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肿瘤全层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利用开源软件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PSS随机数字表法按8∶2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77例)和测试集(44例),并经过特征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基于临床预测因子是否加入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了四个预测模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不同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最大直径是直肠癌患者LVI的独立临床预测因子(P<0.05)。单独的FS-T2WI、T1CE序列以及两者联合(FS-T2WI+T1CE)的测试集AUC分别为0.757、0.802及0.869,FS-T2WI+T1CE联合临床预测因子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最好,测试集AUC为0.898(95%CI:0.769、0.96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辅助临床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术前个体化LVI预测,改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脉管浸润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危险因素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燕 付芳芳 +2 位作者 吴亚平 吉祥 王梅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轴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S-T2WI)及T1加权增强(T1CE)序列联合临床特征创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MRI且术后病理证... 目的探讨基于轴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S-T2WI)及T1加权增强(T1CE)序列联合临床特征创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MRI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淋巴结转移组(n=131)及无转移组(n=219)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最大直径、有无转移)并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危险因素;手动勾画肿瘤全层感兴趣区,利用开源软件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经过特征降维构建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联合临床危险因素,构建临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共6个,分别为FS-T2WI、T1CE、FS-T2WI+T1CE、FS-T2WI联合临床因素、T1CE联合临床因素及FS-T2WI+T1CE联合临床因素)。以7∶3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45例)和测试集(105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癌胚抗原值及有无远处转移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t=2.570、χ2=11.234,均P<0.001)。FS-T2WI、T1CE及FS-T2WI+T1CE联合临床特征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显著大于单纯FS-T2WI、T1CE及两者联合序列模型的AUC(0.854比0.718,Z=2.951;0.925比0.888,Z=5.556;0.942比0.907,Z=2.779;P均<0.005),FS-T2WI+T1CE与临床联合模型的AUC大于FS-T2WI与临床联合模型的AUC(0.942比0.854,Z=4.061,P<0.001),T1CE与临床联合模型的AUC大于FS-T2WI与临床联合模型的AUC(0.925比0.854,Z=3.733,P=0.000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个体化预测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伦 白岩 +3 位作者 刘太元 马潇越 窦社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和16例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和SWI...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和16例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和SWI,通过是否检出病灶内磁敏感信号(intralesion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LSS)来评价SWI对鉴别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的价值。结果 23例坏死性胶质瘤患者中,22例患者检出ILSS(95.7%),16例脑脓肿患者中6例检出ILSS(37.5%),利用ILSS区分坏死性胶质瘤和脑脓肿敏感性96%,特异性63%,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ILSS检出率显著大于脑脓肿患者(OR=36.67,P=0.002)。结论 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脑脓肿 病灶内磁敏感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依赖症大学生静息态fMRI海马功能连接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瑞 管民 +9 位作者 娄江华 王恩锋 高丽 马丽佳 李中林 郭慧慧 闫斌 童莉 史大鹏 李永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机依赖症(MPD)大学生静息态双侧海马与大脑皮层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与神经心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MPD大学生(MPD组)及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 目的探讨手机依赖症(MPD)大学生静息态双侧海马与大脑皮层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与神经心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MPD大学生(MPD组)及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感觉寻求量表(SS)、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PAI)、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在静息态fMRI扫描后,选取双侧海马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将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值与神经心理测评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PD组除SS外,其余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MPD组双侧海马与双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降低(P<0.05);海马与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值与各神经心理测评量表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MPD大学生较正常大学生存在情绪问题、冲动、低自尊、睡眠质量下降。静息态fMRI显示海马与额中回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MPD的神经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症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海马 额中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图像纹理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6
9
作者 谭红娜 武明辉 +4 位作者 顾建钦 刘广芝 史大鹏 吴青霞 王梅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4-177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图像纹理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病理证实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 目的探讨乳腺X线图像纹理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病理证实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患者的X线头尾位图像纹理特征,应用灰度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方法测定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峰度、方差、能量、熵、自相关、惯量、逆差距和反差等11个纹理参数。结果 171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96例,非转移组75例。X线检出腋窝淋巴结阴性119例,阳性52例,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96%(47/96)和93.33%(70/75)。X线图像纹理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能量、熵、逆差距、自相关值均高于非转移组,惯量、反差值均低于非转移组(P均<0.05);其余纹理特征参数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参数值能量、熵、惯量、逆差距、自相关和反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10、0.610、0.374、0.599、0.612和0.421(P均<0.05)。乳腺X线检查、纹理特征及X线联合纹理特征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11、0.676和0.787(P均<0.05);纹理特征、乳腺X线联合纹理特征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62.5%和64.6%,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2.7%。结论乳腺X线图像纹理参数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乳腺X线联合纹理特征可提高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乳房X线摄影术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快速脂肪定量动态监测肥胖2型糖尿病人治疗后的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巍 白岩 +3 位作者 马伦 时少杰 王嫣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910-915,共6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六回波Dixon快速肝脏脂肪定量动态监测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探讨治疗3个月后肥胖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和... 目的评价磁共振六回波Dixon快速肝脏脂肪定量动态监测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探讨治疗3个月后肥胖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1例临床诊断为肥胖T2DM的患者,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推荐的生活方式干预法配合阿卡波糖药物来减轻患者体重和控制血糖,治疗周期为3个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在西门子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六回波Dixon肝脏脂肪定量扫描。图像采集完成后,通过快速脂肪定量和手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对肝脏的平均脂肪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两种方式的定量结果进行Bland-Altman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治疗3个月后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自身体重、BMI和HbA1c变化的关联。结果 (1)两次扫描六回波Dixon肝脏快速脂肪定量结果与手工勾画ROI的测量结果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93、0.985,P<0.01)。前后两次检查快速定量与手工勾画ROI测量结果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99和1.23,95%的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6~2.54和-0.81~3.28,两次20/21的差值均位于95%的一致性界限之内;(2)肥胖T2DM患者治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分数的变化与自身体重、BMI及HbA1c的变化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08、0.514、0.467,P=0.019、0.017、0.033)。结论磁共振六回波Dixon快速肝脏脂肪定量可简单、快速、准确地监测肥胖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并有助于揭示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自身体重、BMI和HbA1c变化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 2型 肥胖症 肝脏脂肪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MRI在帕金森病脚桥核网络连接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芹 白岩 +3 位作者 陈翰林 张梦焕 王梦珂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98,106,共4页
帕金森病的跌倒和步态障碍症状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对药物治疗和丘脑下核刺激的反应通常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脚桥核作为中脑运动区和网状激活系统的一部分,与基底神经节、丘脑和小脑等多个脑区均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在姿势和步... 帕金森病的跌倒和步态障碍症状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对药物治疗和丘脑下核刺激的反应通常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脚桥核作为中脑运动区和网状激活系统的一部分,与基底神经节、丘脑和小脑等多个脑区均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在姿势和步态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分别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和脑区网络功能方面的信息,能更好地评估脚桥核在中轴症状发生中的作用。作者就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患者脚桥核网络连接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脚桥核 扩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在区分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梦焕 白岩 +3 位作者 陈翰林 冯芹 王梦珂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在区分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颅内室管膜瘤和14例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手术治疗前的资料,以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图像为基础,绘制每层肿瘤的边界作为感兴趣区以构建整个病...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在区分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颅内室管膜瘤和14例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手术治疗前的资料,以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图像为基础,绘制每层肿瘤的边界作为感兴趣区以构建整个病灶,用Mazda软件对构建的区域进行分析,获取直方图参数,比较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估相关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直方图指标是:平均值(P=0.010,曲线下面积=0.78)、峰度(P=0.034,曲线下面积=0.75)、第99百分位数(P=0.008,曲线下面积=0.76)。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的参数有:方差、偏度和第1、10、50、90百分位数(P均>0.05)。平均值、峰度和第99百分位数3个参数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0.89,敏感性=85.0%,特异性=85.7%),整体诊断效能显著提升。结论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分析法在区分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具有应用价值,尤其是多参数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 扩散加权成像 室管膜瘤 间变性室管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MR成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张梦焕 白岩 +2 位作者 冯芹 王梦珂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1,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病情进展不一,但是造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病情进展不一,但是造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广泛应用于PD的研究中,其在阐明PD的病理生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结合PET的代谢和分子信息与MR影像学的结构、功能信息,有助于从整体水平去理解PD患者大脑网络的异常,进一步拓宽对该病的认识。作者就PET-MRI在P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