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调式踝足矫形器结构设计和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武 袁志垚 +5 位作者 杨秀如 杨士伟 尹紫鑫 张雪玲 李佳 闫慧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7-380,共4页
足踝是人体下肢行走的主要器官,近年来由于自身疾病或者外部原因踝足功能异常的人数增加,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少难题。足踝矫形器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临床医师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中有重要作用[1]。国内外矫形器设计的目的都类似,但是不同临... 足踝是人体下肢行走的主要器官,近年来由于自身疾病或者外部原因踝足功能异常的人数增加,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少难题。足踝矫形器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临床医师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中有重要作用[1]。国内外矫形器设计的目的都类似,但是不同临床病症矫形器设计的结构和使用效果以及价格却不尽相同。近年来国内外矫形器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黄美玲等[2]结合临床病例统计发现穿戴踝足矫形器对患者恢复的心理有较大帮助。Ranz EC等[3]通过对单侧踝部肌无力患者的各种步态研究,设计了一种非定性的,包括踏板、下肢定位和柔性支柱,用于增强受损肌肉功能的动态可调踝足矫形器。Wang Y[4]回顾了足部模型开发的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等问题,研究出可作为解决生物力学和癌症平台的多尺度矫形器计算模型。Menger B等[5]通过对膝关节患者多项指标的测量和分析,统计评估了踝足矫形器对踝足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效果。Brown等[6]研究发现穿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可以有效减少下肢的异常模式的出现,提高步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足矫形器 病例统计 自身疾病 肌肉功能 临床病症 人体下肢 临床医师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海马区长时程脑电信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凌星 张晓莉 +3 位作者 张业宏 于毅 顾仁骏 高智贤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9-566,共8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常见海马区病变,但假愈期该区域的病变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监测海马区长时程局部场电位活动,以探究DEACMP假愈期该区域脑电信号动态变化情况。选择30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一氧化碳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常见海马区病变,但假愈期该区域的病变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监测海马区长时程局部场电位活动,以探究DEACMP假愈期该区域脑电信号动态变化情况。选择30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以周为节点于造模后1~8周分批在大鼠右侧海马区植入电极,每周采集4~5只大鼠海马区局部场电位信号,6只正常大鼠海马区局部场电位信号作为造模前参考基准,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出α/β/θ/δ波,计算信号的均方根值(RMS)和能量占比。结果表明,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前期(1/2周)和后期(7/8周)α/β/θ/δ波幅均显著增加(P<0.05),造模后1~8周期间4种振荡成分均方根值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造模前δ波波幅为(228±103)μV,造模后1和2周分别增加到(4751±4079)μV和(1616±1708)μV,7和8周则增至(1221±567)μV和(3222±2052)μV。模型组1~8周的δ波能量占比比造模前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造模前δ波能量占比为0.50±0.09,造模后1~8周分别为0.62±0.14、0.65±0.12、0.77±0.13、0.73±0.12、0.59±0.11、0.70±0.11、0.71±0.11和0.89±0.08;且中后期5~8周δ波(α波)随病程进展逐步增加(下降)(P<0.05),α波造模前能量占比为0.10±0.04,造模后5~8周分别降至0.08±0.02、0.06±0.03、0.05±0.02和0.01±0.01。大鼠海马区4种脑电振荡均方根值在一氧化碳中毒初期普遍增加,预示DEACMP发病风险;中毒后δ波能量占比全程显著增加,且δ波和α波能量占比在中毒的中后期呈单向变化趋势。研究提示,脑电振荡分析方法可为DEACMP定量预测和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CMP 局部场电位 能量分析 能量占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量负载下的人体足踝部有限元仿真研究
3
作者 张雪玲 张凯璐 +2 位作者 常金龙 李佳 任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6-216,共1页
目的利用健康志愿者足踝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重量负载下的足踝部生物力学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方法基于健康志愿者的足部断层扫面图像,依次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软件建立人体足踝部三维模型,应用An... 目的利用健康志愿者足踝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重量负载下的足踝部生物力学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方法基于健康志愿者的足部断层扫面图像,依次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软件建立人体足踝部三维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模拟不同体重时足踝部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结果模拟体重为60、100、200、300、500 kg时,足踝部最大应力分别达到25.515、42.586、85.079、127.57、212.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生物力学 MIMICS 人体足踝 有限元仿真 断层扫面 不同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球运动脚踝内、外侧触球方式力学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卜彦丽 王建民 +2 位作者 李佳 常金龙 任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56,I0016,I0017,共6页
[目的]研究足球脚踝内、外侧触球生物力学特性并降低相关伤病发生率.[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足部生物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方式触球.[结果]在外部冲击力大小一致情况下,脚踝内侧和外侧触球的受力趋势类似,最大受力部位处于跟骨、骰骨和距... [目的]研究足球脚踝内、外侧触球生物力学特性并降低相关伤病发生率.[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足部生物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方式触球.[结果]在外部冲击力大小一致情况下,脚踝内侧和外侧触球的受力趋势类似,最大受力部位处于跟骨、骰骨和距骨连接处的下侧,较大受力部位处于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下侧;不同受力情况下足部骨骼的位移也相差较大,其中两种触球方式在500 N外力下足部最大应力分别为34.45 MPa和34.85 MPa.最大位移发生在脚趾部位,分别为1.74 mm和1.36 mm.[结论]足球运动者要注意触球位置,并预估外力大小,以避免危险动作对身体带来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 脚内侧 脚外侧 生物力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