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炎帝和黄帝探论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绍连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7-102,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炎帝和黄帝。现代的中国人,包括港澳地区同胞、海外华侨、华裔,往往自诩“炎黄子孙”,也就是说,都把炎、黄二帝视为自己的祖先。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对此,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对炎、黄二帝应进行认真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对炎、黄二帝却没有统一的认识,不是把他们看作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就是把他们作为真实的历史个人,例如,有些学者对神农氏和炎帝是否为同一人?炎帝与黄帝是否是兄弟?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而对炎、黄二帝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以及炎、黄二帝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深远影响等重要课题却未进行过实质性的探讨。当然。
-
关键词
黄帝
部落联盟
探论
首领
少典氏
仰韶文化
遗址
神农氏
古籍
裴李岗文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粮仓的建筑与设置
被引量:9
- 2
-
-
作者
蔡万进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
文摘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粮仓的建筑与设置蔡万进(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秦国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史记·高祖本纪》云:“秦富天下十倍”,《战国策》亦称秦国境内“积粟如丘山”、“粟如丘山”。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士①,又提供了不少这...
-
关键词
云梦秦简
粮仓建筑
战国时期
啬夫
《史记·秦本纪》
地方行政机构
粮食
《秦律》
“都”
技术条件
-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关于郑州商城的定名问题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郑杰祥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
文摘
关于郑州商城的定名问题郑杰祥(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本世纪五十年代,在郑州地区发现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城址,这就是现今人们所称作的“郑州商城”。该城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历年来所发表的这方面的报告、论著已不下数十百篇,通过研究和讨论,当前学术...
-
关键词
郑州商城
郑州市
小双桥遗址
河南省
考古资料
代前期
文献记载
《竹书纪年》
《史记·殷本纪》
荥阳县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黄河流域文明起源问题初探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马世之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3-106,共4页
-
文摘
黄河在古代称“河”,因其流经黄土地带,挟带大量泥沙,水色黄浊,因而得名。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蓝。《汉书·沟洫志》云:“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四渎”系指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而言,在古代人们的心目中,黄河尤为神圣,故被列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在世界上,中国的黄河与埃及的尼罗河、米索不达尼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的印度河齐名,均以灿烂的古老文明称著。当前,学术界在探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时,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这是由于早在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就逐渐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不仅具有综合而特殊的农业体系,而且孕育着文明的诸种因素,对中国文明的形成作出巨大的贡献。毋庸置疑,要想解决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应从黄河流域着手进行研究。
-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文明起源
前仰韶文化
龙山时代
遗址
问题初探
陶器
裴李岗文化
马家窑文化
公元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虢国史迹试探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马世之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3-107,共5页
-
文摘
虢国史迹试探马世之(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虢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家。文献记载,除东虢、西虢之外,还有南虢、北虢、小虢之称。历代言虢,甚为纷错,有些竟然相互抵牾。《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陕县云:“故虢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荣阳,西虢在雍州。”《左传·...
-
关键词
虢国墓地
上村岭
三门峡市
西周晚期
虢仲
《春秋经传集解》
李家窑
《续汉书·郡国志》
中国文物
出土文物
-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文明”源于“野蛮”——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4
- 6
-
-
作者
李绍连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
文摘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可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文明是指在原始公社废墟上建立国家政权而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进程。研究文明的起源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头等重要的课题。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由于历史文献匮乏,商代以前的社会状貌尚蒙上一厚层神秘莫测的灰尘,中国文明之源更深藏于历史迷宫之中。近几十年来,由于田野考古大规模开展,发现大量的历史遗迹遗物,获得丰富的考古资料,不仅使夏文化研究有重大进展,还获得中国文明起源的一些重要线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中国文明起源重新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这是可喜的现象。这些新的学术观点,可能还不够完善,论据还不那么充足,但决非荒谬。令人遗憾的是。
-
关键词
中国文明
文明起源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四大文明古国
考古资料
社会发展史
历史文献
历史进程
原始公社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释“家”兼论我国家庭的起源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郑杰祥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7年第2期105-109,114,共6页
-
文摘
家庭或称个体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以及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个最小的社会共同体。每个家庭上或有老,下或有小,又或有其他亲属为其成员,但家庭的主体则是以一对合法夫妇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否则,从普遍意义上说就不成其为家庭,《周礼·地官·小司徒》郑玄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这是古人对家庭所下的一个恰当的定义。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细胞,但它萌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因此家庭的形成与文明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家庭的起源甚早,但“家庭’一词则出现得较晚,《后汉书·郑均传》:“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廷与庭同字,这可能是所见“家庭”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在此之前则单称作家,《墨子·号令》篇:“某县某里某子,家食口二人,积粟六百石。某里某子,家食口十人,积粟百石。”《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关键词
祖先
个体家庭
“家”
家族
祭品
起源
宗庙
私有财富
中原地区
猪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华夏三部族在中国文明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绍连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
文摘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各地出现许多部落集团。其中,在古籍中有记载并且影响最大的华夏、东夷、苗蛮三大原始部落集团。这三个集团长期稳定,又可称为部族,或简称为族,即华夏族、东夷族、苗蛮族。由于这三大部族中华夏族最为强大,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核心作用,故又可将这三大部族简言为华夏三部族。无论从社会发展史,还是从考古学资料角度来看,倘剔除古籍记载中某些荒诞的故事情节,有关华夏三族的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其首领人物亦不宜随便否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对待和研究这些原始部族,肯定其历史作用是有意义的事情。从前对这些问题,不少学者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也是可观的,但也有不少重要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华夏三部族的形成、彼此间的斗争和融合过程对促进中国文明的历史作用。
-
关键词
中国
平夏族
东夷族
苗蛮族
文明史
历史使用
华夏部落
黄帝
君权
民族融合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先秦时期郑州的商业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李立新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5-128,共4页
-
文摘
试论先秦时期郑州的商业李立新(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凭藉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史前和有史以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处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领先地位。郑州及其所辖的登封、新郑、中牟、荣阳、新密、巩义...
-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郑州地区
商业文化
商业活动
郑州商城
殷遗民
原始手工业
裴李岗文化
郑国
考古发现
-
分类号
F729.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