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线索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绍连 《中州学刊》 198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中国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中国的文明史,有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又被考古资料印证的约自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始,算起来距今仅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约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代,是我国早... 中国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中国的文明史,有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又被考古资料印证的约自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始,算起来距今仅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约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代,是我国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中国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向无疑义。但因为没有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记载,而且考古学又没有发现夏代的历史文献和文字,所以夏代往往被看作是传说时代。有鉴于此,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更是历史学和考古学家必需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于1983年到日本讲学时,曾专题谈论这个问题,讲稿后来被日本整理成书。他在书中指出:“我们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 中国文明起源 原始文化 遗址 齐家文化 文化区 墓葬 考古资料 大溪文化 仰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都中牟在鹤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9-161,共3页
赵都中牟问题,是先秦时期赵国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赵国初期的都城在中牟,即今鹤壁市南郊的鹿楼、故县一带,历二代三王。赵都中牟时期,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关键时期。加强赵都中牟时期的赵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中牟 鹤壁 赵国 国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商史研究述论
3
作者 李绍连 《中州学刊》 1986年第4期104-109,10,共7页
商王朝是继夏而立的奴隶制国家。商立国的历史很长,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关于它的积年,尚有不同的记述,据《左传》宣公三年云:商朝“载祀六百”,董作宾在《殷历谱》中考证为六百二十九年。尽管周人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但商殷传世... 商王朝是继夏而立的奴隶制国家。商立国的历史很长,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关于它的积年,尚有不同的记述,据《左传》宣公三年云:商朝“载祀六百”,董作宾在《殷历谱》中考证为六百二十九年。尽管周人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但商殷传世的典籍甚少,《尚书》中的《商书》即或可信,亦已经后人润饰或改写,所以有人云,商史“文献不足征”。不少研究者因此驻足不前,望洋兴叹。一八九九年在安阳殷墟的小屯村发现了殷商的甲骨卜辞,也就是闻名于世的“甲骨文”,这个发现不仅激发人们研究商史的欲望,而且为商史研究开拓了美好的前景。自甲骨文发现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述论 甲骨文 甲骨卜辞 郑州商城 商王朝 奴隶主 胡厚宣 商代社会 奴隶制 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帝时代的城址与中原早期文明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世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大体上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代。考古发现的郑州西山、濮阳高村、襄汾陶寺、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和登封王城岗诸城址,均属五帝时代的古城,从其功能、性质考察,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中原早期文明时代。
关键词 五帝时代 城址 中原早期文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6-157,共2页
2004年11月4日-6日,"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焦作市举行.这次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和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27所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 2004年11月4日-6日,"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焦作市举行.这次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和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27所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其他代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河南 首届 自治区 焦作市 理事长 会长 研究会 博物馆学会 黄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1-185,共5页
炎黄二帝为中华人文始祖,已成共识。但从文献研究后可知,至少在汉代已认识到伏羲与炎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无论从三者的贡献、血缘传承与活动范围,尤其是历史的真实性,以及文化的传承性而言,伏羲均应与炎黄一样,共为中华人文始祖。
关键词 伏羲 炎黄 中华人文始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农业生产者的身份初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绍连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68-75,共8页
商代以其精美的青铜器和罕见的甲骨文著称于世。然而,不应忽略这个灿烂文化的社会基础是农业。尽管它仍然使用石铲、骨铲、石镰、耒、耜等木石生产工具,仍沿袭烧荒垦田、锄耕种植的耕作方式。但是,它已开始制造和使用铜铲、铜钁、铜插... 商代以其精美的青铜器和罕见的甲骨文著称于世。然而,不应忽略这个灿烂文化的社会基础是农业。尽管它仍然使用石铲、骨铲、石镰、耒、耜等木石生产工具,仍沿袭烧荒垦田、锄耕种植的耕作方式。但是,它已开始制造和使用铜铲、铜钁、铜插等青铜农具,在一些地方开始用牛耕,而且在耕作技术和作物管理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自由民 生产奴隶 奴隶主贵族 甲骨文 甲骨卜辞 青铜器 身份 奴隶制 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古代家畜的去势术——从汉画像石中的“犍牛图”谈起 被引量:1
8
作者 艾延丁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360-362,共3页
“去势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的给家畜除去生殖功能而使其变得性格温顺易于役使和生长的手术。在我国的古代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去势术方面的记载,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本文就汉代画像石中发现的有关... “去势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的给家畜除去生殖功能而使其变得性格温顺易于役使和生长的手术。在我国的古代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去势术方面的记载,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本文就汉代画像石中发现的有关去势术方面的两幅图画来浅谈一下我国古代家畜去势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一、汉画像石中“犍牛图”的发现1976年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术 我国古代 汉画像石 家畜 汉代画像石 考古发掘 劳动人民 生殖功能 生产实践 南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