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法治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祁雪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1,共3页
法治原则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社会矛盾主要是利益矛盾,而法律是利益分配之器,因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必须首先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让法制的引领、规范、预防、警示功能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人们自觉以法律为尺度来检视... 法治原则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社会矛盾主要是利益矛盾,而法律是利益分配之器,因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必须首先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让法制的引领、规范、预防、警示功能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人们自觉以法律为尺度来检视自己的行为,这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求。纠正政府行为错位是预防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立法原则有宪法至上原则、社会自治原则、利益共享原则等。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有国家、市场和社会三领域联动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联动机制,矛盾调处专业化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法治 机制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的“村官”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万银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8,共5页
城镇化给我国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创造了巨大利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村干部的"小官巨腐"问题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受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管理体制变化、农村工作格局变化、村务管理机制变化... 城镇化给我国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创造了巨大利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村干部的"小官巨腐"问题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受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管理体制变化、农村工作格局变化、村务管理机制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城乡结合部村干部腐败问题呈易发多发态势,且治理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加大依法惩治力度、扩大和深化基层民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构建新型村务管理体系等多个角度,构建符合城镇化要求的农村反腐倡廉体系,对城乡结合部"村官"腐败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结合部 村干部腐败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包世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6,共6页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还是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切入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为根本前...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还是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切入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为根本前提,以简政放权为核心,以社会满意度为根本评价标准。要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层面的整体政府概念、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协作的政府信息共享系统等多项举措,有效攻克党委与政府权力边界不明晰、政府部门职权交叉、行政权力下放"含金量"不高等现实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权力清单制度 政府工作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旭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0-74,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未成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履的重中之重。只有遵循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未成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履的重中之重。只有遵循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把握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努力化解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成人示范不够、社会文化环境不良等导致的困境和问题,在分层教育、有机融入、整体推进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具体性和体验性相互结合,发挥家长和教师以身示范的传递和引导作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形成社会合力,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少年儿童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从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核心价值观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解医患冲突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新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8-61,共4页
如何化解医患冲突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路径是:矫正过度市场化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导向,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可及性,为医患双方平等奠定制度基础;培育医患双方共认的公平分担医疗风险的法治理念,减少... 如何化解医患冲突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路径是:矫正过度市场化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导向,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可及性,为医患双方平等奠定制度基础;培育医患双方共认的公平分担医疗风险的法治理念,减少、避免医患纠纷与冲突;创新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引导医患纠纷处理回归法治轨道;完善医患冲突应急处理机制,解决法律规则的局限性与医患纠纷发生、演变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冲突 医疗风险 医疗损害 化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共4页
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是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实施前后的制度设计,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实现政治民主,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制度保证。完善党员干... 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是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实施前后的制度设计,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实现政治民主,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制度保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当务之急。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制度,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健全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党群关系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保护问题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祁雪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6-58,共3页
人口流动特别是多重流动造成的不稳定境况,与儿童应持续稳定地接受教育和教育资源的计划分配相矛盾,并对流动儿童的学习和流入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保护涉及平等入学权、在校期间平等获得帮... 人口流动特别是多重流动造成的不稳定境况,与儿童应持续稳定地接受教育和教育资源的计划分配相矛盾,并对流动儿童的学习和流入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保护涉及平等入学权、在校期间平等获得帮助权和平等升学权的实现问题,相关制度建构应遵循当代主流教育公平理论,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近入学原则落实、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有所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流动 儿童受教育权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期权受贿立法入罪的若干思考
8
作者 闫德民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73,共5页
期权受贿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特殊受贿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因而其社会危害性也更强烈,将其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十分必要。期权受贿行为与普通受贿、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等行为在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他受... 期权受贿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特殊受贿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因而其社会危害性也更强烈,将其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十分必要。期权受贿行为与普通受贿、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等行为在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他受贿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都不适用于期权受贿。如果不将期权受贿行为入罪,就会使行为人因缺失适用法律而逃避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将期权受贿入罪具有良好的法律规制基础和民意基础。应对适用刑法的罪名作出补充,增加"期权受贿罪"这一新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权受贿 立法入罪 惩治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金融信用法治环境的构建
9
作者 李宏伟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2-66,共5页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同样也是法治经济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软实力及其法治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金融信用法治环境的构建有利于投资环境的形成,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同样也是法治经济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软实力及其法治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金融信用法治环境的构建有利于投资环境的形成,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治经验,积极推动国家金融信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强司法程序保障制度建设,以此来充分保障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金融信用 法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民主集中制变异现象及其防治
10
作者 闫德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37,共6页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由于思想认识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党的民主集中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集中制畸变为个人专断的"家长制"、集体领导畸变为集体领导外表掩盖下的个人专断、民主...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由于思想认识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党的民主集中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集中制畸变为个人专断的"家长制"、集体领导畸变为集体领导外表掩盖下的个人专断、民主集中制畸变为以权谋私工具等变异现象。为有效预防和成功矫治这些变异现象,必须正确把握民主与集中的相互关系,着力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消除党内民主集中制变异的制度根源,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民主集中制 扭曲和变异 根源分析 防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