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近城镇化研究——以河南省民权县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景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3-66,共4页
引导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是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应准确把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确定就近城镇化的方向、节点和推进节奏... 引导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是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应准确把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确定就近城镇化的方向、节点和推进节奏,实施重点突破战略,集中优势资源用于重要的空间节点,把县城打造成为县域城镇化的核心载体;选择一批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城,将其发展成为新兴中等城市;把强化产业支撑作为就近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把各类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县域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就近城镇化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旭晓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98,166,共8页
文章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和生活健康化5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进行研究... 文章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和生活健康化5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偏低、提升速度较慢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资本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豫北地区是全省绿色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区域。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城市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乡融合与建设成效正相关,产业结构、城镇化、信息化、创新水平、环境规制、经济水平、开放发展表现出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建设成效 功能性与均衡性: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动态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以重化工业区域青海、河南和福建为例 被引量:39
3
作者 吴旭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8,共6页
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在工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以广东为参考标杆,基于200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青海、河南和福建的工业绿色效率,通过灰色GM(1,N)模型分析了区域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研... 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在工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以广东为参考标杆,基于200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青海、河南和福建的工业绿色效率,通过灰色GM(1,N)模型分析了区域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青海、河南、福建的工业绿色效率均属于DEA无效;青海呈现波段式推进态势;河南和福建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演化趋势,福建的波动性相对较大;促进青海和河南工业绿色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业结构,规模结构则是福建的核心驱动因素。提升青海、河南和福建工业绿色效率新路径的核心分别为调整规模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和优化产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效率 SE—DEA视窗分析 GM(1 N)模型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中小城市功能提升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小燕 刘晨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8期54-58,共5页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而中小城市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城市功能不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制度和政策缺失等原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而中小城市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城市功能不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制度和政策缺失等原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缓慢。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相互关系,剖析了二者关系的现状特征,以及制约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深层次原因,针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需求条件和需求特征,提出了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中小城市功能提升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 中小城市 功能提升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排压力下能源环境效率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旭晓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6,127,共9页
将能源消耗及其带来的环境成本视为节能减排压力。基于2007--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AM模型测算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分析能源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演化特征,评判区域节能减排情况,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探究区域能源... 将能源消耗及其带来的环境成本视为节能减排压力。基于2007--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AM模型测算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分析能源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演化特征,评判区域节能减排情况,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探究区域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区域能源环境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显示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逐步降低的发展格局。东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先发散后收敛,东北地区先收敛后发散,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呈现逐步发散态势。产业结构和技术产业化阻碍中部、东北、西部能源环境效率提升,全球化和城镇化对四个地区的能源环境效率均起到正向驱动作用,环境治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区域提出改善能源环境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环境效率 AM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 节能减排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时空分异及其成因溯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旭晓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4-222,共9页
以生态文明建设耗费的人力、财力、资产为投入指标,以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健康化、社会福祉化为产出指标,运用DEA视窗分析模型和灰色系统方程对2009—2017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 以生态文明建设耗费的人力、财力、资产为投入指标,以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健康化、社会福祉化为产出指标,运用DEA视窗分析模型和灰色系统方程对2009—2017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以2013年为分界线呈现两个波段逐年下滑的演化态势,并呈现"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2)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低下是制约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创新驱动是北部、中部和西部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东部片区的首要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对四个片区均起到制约作用;人口素质对北部、东部和中部片区起到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DEA视窗分析 时空分异 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河南城市发展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7
作者 柏程豫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2期50-54,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市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河南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构建合理城镇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等方...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市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河南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构建合理城镇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系统谋划设计、完善城市规划、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双创"工作等一系列举措,力求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城市发展 城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谷建全 彭俊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31,共6页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时代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体制机制创新具有示范效应、融通效应和协同效应,是强化并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载体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各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注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时代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体制机制创新具有示范效应、融通效应和协同效应,是强化并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载体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各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注重科学谋划顶层设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行先进管理模式、搭建各种平台载体等共性特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整体与部分、管理与服务、活力与秩序的“四个关系”,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资源配置、加强复制推广、实施统筹联动等方面进行路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体制机制创新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旭晓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33,共7页
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广东和湖北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缓慢下滑的演化趋势;广东省绿色经... 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广东和湖北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缓慢下滑的演化趋势;广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在考察的三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L"型演化趋势;湖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波动式演化态势;对河南、广东和湖北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城市化、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超效率DEA 视窗分析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进轨迹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吴旭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43,共8页
运用非期望Minds模型和灰色系统动态方程对我国内地7大区域30个省份2012-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时空演进轨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省域之间绿色创新效率不均衡的特征比较明显;我国... 运用非期望Minds模型和灰色系统动态方程对我国内地7大区域30个省份2012-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时空演进轨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省域之间绿色创新效率不均衡的特征比较明显;我国7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化发展轨迹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交替领先,西北地区一直垫底;我国七大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首要阻力在于政府支持不足,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主要阻力是环境规制,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信息化和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Minds模型 GM(1 N)模型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旭晓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42,共9页
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健康化和民生福祉化6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拉格朗日函数优化综合权重法对2013 2017年中国四大区域26个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利用系统动... 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健康化和民生福祉化6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拉格朗日函数优化综合权重法对2013 2017年中国四大区域26个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利用系统动态方程实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生态化、生态资本化和资源集约化水平总体较低。(2)生态文明指数相对领先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广东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生态文明指数相对滞后的地区基本位于西北地区,宁夏一直处于倒数第一位置。(3)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创新能力不足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政府管理和开放发展分别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核心驱动因素,城镇化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首要驱动因素。基于补短板的考量,应提升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绿色创新能力,加快东部地区生态资源网络化、产业化步伐,强化中部地区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权重 生态文明指数 驱动因素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以豫、鄂、粤三省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旭晓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0-47,共8页
提升区域能源效率是完成国家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河南省、湖北省和广东省的能源效率,通过1阶N变量的灰色系统模型(GM(1,N)模型)分析区域能源效率演化的驱动因素。... 提升区域能源效率是完成国家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河南省、湖北省和广东省的能源效率,通过1阶N变量的灰色系统模型(GM(1,N)模型)分析区域能源效率演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和湖北省的能源效率呈现先下滑后上升的演化趋势;广东省能源效率在考察的3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平稳发展的演化态势;对河南省和广东省能源效率影响最大的正向促进因素均为工业结构,对湖北能源效率影响最大的正向促进因素为城市化,而经济结构则是河南省、湖北省和广东省能源效率提升的最突出制约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不同地区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视窗分析 驱动因素 1阶N变量的灰色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旭晓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河南省2007-2015年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绿色发展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河南省2007-2015年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绿色发展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演化趋势;2007-2015年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3955,总体上处于Ⅳ级水平;2015年河南省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达到0.6778,绿色发展达到Ⅲ级水平,但与理想状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河南省绿色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资源节约,政策支持和社会进步对绿色发展水平提高也有一定影响;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和环境友好对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的正向推动作用相对比较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图示指标法 “五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绩效测评及政策调适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旭晓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采用BC^2视窗分析模型从效率变革的视角对2010—2018年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进行测评,并引入灰色系统GM(0,N)模型对四类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演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平均值为0.898,还存在较... 采用BC^2视窗分析模型从效率变革的视角对2010—2018年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进行测评,并引入灰色系统GM(0,N)模型对四类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演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平均值为0.898,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看,农业大市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均值最高,历史名城次之,资源城市第三,创新城市最低;无论是四类城市内部,还是全省18个省辖市之间,创新驱动发展效率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收敛性;创新驱动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历史名城、资源城市、创新城市和农业大市;互联网是创新城市和历史名城的首要制约因素,金融发展和人文环境分别是资源城市和农业大市的首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绩效测评 政策调适 GM(0 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城乡关系70年的历史演变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国 易雪琴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3,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近7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河南城乡关系经历了改革前城乡自由互助、二元形成,到改革后城乡分割"破冰"、失衡加剧、统筹一体,再到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嬗变.未来,河南要坚持以统筹推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近7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河南城乡关系经历了改革前城乡自由互助、二元形成,到改革后城乡分割"破冰"、失衡加剧、统筹一体,再到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嬗变.未来,河南要坚持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从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并实现城乡社会、形态、市场、经济,以及人与自然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历史演变 二元融合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的成效、经验与未来取向 被引量:21
16
作者 喻新安 杨兰桥 +1 位作者 刘晓萍 郭志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5-54,共10页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立足全局、谋划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快中部地区发展、让城乡居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大战略部署。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取得了快速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站在新的历...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立足全局、谋划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快中部地区发展、让城乡居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大战略部署。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取得了快速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部地区既要充分认清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态势、新动向,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形成中部崛起的新局面;又要科学把握事关中部崛起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保持定力,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着力把中部崛起推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基本经验 重大问题 总体思路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41
17
作者 张占仓 陈萍 彭俊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5,共9页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临空经济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微观上改变区域发展要素禀赋,中观上实现与区域产业耦合,宏观上促进区域税收和就业增长。作为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代表之一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临空经济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微观上改变区域发展要素禀赋,中观上实现与区域产业耦合,宏观上促进区域税收和就业增长。作为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代表之一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五化同步"、打造"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四个河南"、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整合河南临空资源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结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发展融入国际前沿的临空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临空经济也大有可为,郑州临空经济发展推动了区域发展模式创新,为我们展示出未来区域发展新"四化"趋势。依托于国际航空运输体系的临空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区域发展重点一直在沿海或沿江地区的发展模式,开辟出区域发展热点重返内陆地区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空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区域发展模式 内陆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被引量:33
18
作者 尹稚 叶裕民 +2 位作者 卢庆强 王建国 黄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城与乡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存在多种阻碍城乡发展与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城与乡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存在多种阻碍城乡发展与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现代化都市圈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增进社会福祉,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本刊特别邀请几位专家学者,就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都市圈 城市群 城镇化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新棋局与中部崛起新机遇 被引量:7
19
作者 喻新安 郭小燕 王新涛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4期52-59,共8页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这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等背景下,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做出的重大调整。在区域发展新棋局视域下,中部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这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等背景下,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做出的重大调整。在区域发展新棋局视域下,中部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须对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进行重新审视,明确中部地区崛起的新思路和面临的新问题,采取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棋局 中部崛起 再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大省物流业效率动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吴旭晓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1,共8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大省既要积极参与国内经济体系分工,又要嵌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这对区域流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物流业作为社会流通能力的核心,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提升物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大省既要积极参与国内经济体系分工,又要嵌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这对区域流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物流业作为社会流通能力的核心,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提升物流业效率,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对于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与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视窗分析模型测算2005-2012年我国五个经济大省物流业效率值,并构建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业效率演化发展影响因素可以发现,不同省份物流业效率演化规律差异显著,如广东物流业效率呈现"U"型演化趋势,江苏物流业效率呈现线性加速增长演化趋势,山东物流业效率呈现倒"V"型演化趋势,浙江物流业效率呈现平缓的倒"V"型演化趋势,河南物流业效率呈现斜"N"型演化趋势。物流业效率的核心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如对广东物流业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城镇化;而同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江苏和浙江的物流业效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都是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对山东省物流业效率的影响最大;影响河南省物流业效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制度因素。因此,为有效提升经济大省物流业发展效率,在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形势下,各省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效率演化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视窗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