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隐喻的“物的世界”的元科学到解喻的“人的世界”的实践哲学 |
刘怀玉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2
|
论马克思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哲学精神实质及其科学理论形态──由丛大川与王金福二同志之争所想到的 |
刘怀玉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3
|
20世纪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 |
崔大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4
|
“抓机遇论”发展哲学观念的历史追踪──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
刘怀玉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5
|
休闲哲学刍议 |
王景全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6
|
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社会功能及其互补关系 |
王昕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7
|
论新形势下我国城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
刘勇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8
|
“接着讲”——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
高秀昌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3 |
2
|
|
9
|
简论庄子社会批判观的基本思路 |
安继民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1
|
|
10
|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
高秀昌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从民族之镜到现代之境——20世纪中国哲学思想逻辑的基本演变 |
刘怀玉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1
|
|
12
|
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兼与廖申白先生商榷 |
安继民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3
|
以道家为根柢的儒道互补——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归属 |
安继民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3 |
1
|
|
14
|
论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评冯友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援引与创新 |
高秀昌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5
|
马克思哲学多重话语结构的历史解读——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研究述评 |
刘怀玉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6
|
发展河南县域节能产业的若干思考 |
刘勇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运用现代科学改善民族精神素质 |
秦树理
|
《中州学刊》
|
1987 |
0 |
|
18
|
河南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构想 |
刘勇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9
|
“前衡猜想”:6×64的原生性——易学最简关系式与希望哲学 |
安继民
安剑泉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目前中国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
刘怀玉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