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创意审美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5
1
作者 席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85,共6页
文化创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其相关审美在现实展开中关乎三个维度:一是文化创意自身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化创意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关系;三是文化创意审美与美学理论研究的关系。在当今大审美经济背景... 文化创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其相关审美在现实展开中关乎三个维度:一是文化创意自身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化创意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关系;三是文化创意审美与美学理论研究的关系。在当今大审美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它的经济功能被过度强化,以至于在文化创意审美中造成经济价值至上而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不足;注重满足感性审美欲求而精神审美被弱化;审美想象力与原创力匮乏,而美学理论批判不到位等繁杂现象。这三个维度的深层研究,不仅可以推动美学理论对文化创意的有效介入,促使文化创意实现美学提升,以发挥其培育和提升大众审美素养的应有作用,而且有助于美学理论实现有效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 审美经济 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看乾隆时期的文化政策——以山东巡抚所上奏折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波 蒲丽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134,共5页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卷帙最多、编纂持续时间最久、参与人员范围最广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乾隆皇帝一方面宣称"稽古右文",另一方面"寓禁于征",并谕令各省督抚助其完成这项声势浩大的文化工程,体现出鲜...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卷帙最多、编纂持续时间最久、参与人员范围最广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乾隆皇帝一方面宣称"稽古右文",另一方面"寓禁于征",并谕令各省督抚助其完成这项声势浩大的文化工程,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统治政策,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乾隆皇帝实施的这项史无前例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各省巡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乾隆皇帝转变治国策略、大兴文字狱之举的过程中,十多位满汉山东巡抚成为朝廷的忠诚耳目和中央政策的坚定执行者,积极参与违碍书籍的查访、收集、呈缴和销毁工作,对于乾隆朝的政治思想文化控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乾隆时期 文化政策 山东巡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绿园《歧路灯》的文化担当精神谫论——从王氏的母亲形象谈起
3
作者 郭树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4-156,共3页
清代中原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的创作选题显示了作者对社... 清代中原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的创作选题显示了作者对社会未来的忧思;而小说中王氏的母亲形象所彰显的文化内涵,既是作者文化担当精神的人格折射,也是解读中原文化精神的锁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李绿园 母亲形象 中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 被引量:3
4
作者 卫绍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52,共7页
魏晋玄学是一种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它以被称为"三玄"的《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宗,以有无、言意、才性、自然与名教等为主要辩题,以发言玄远为标志,以清谈为主要表现形式。在魏晋玄学的发展与勃兴过程中,... 魏晋玄学是一种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它以被称为"三玄"的《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宗,以有无、言意、才性、自然与名教等为主要辩题,以发言玄远为标志,以清谈为主要表现形式。在魏晋玄学的发展与勃兴过程中,竹林七贤以他们的创作、言论和行为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魏晋玄学的精髓和意蕴。由于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刻意张扬,以及他们在当时社会的广泛影响,魏晋玄学不仅表现得极富声色,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魏晋玄学 后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技术维度的美学理论变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席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的拓展,又强化了身体的技术性延伸,进而革新了审美方式,拓展了审美范围;从艺术哲学来看,由于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深度介入,促使艺术与技术由对峙走向和解,同时又导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弭,引发了艺术审美的深层变革。因此,审美无论是审"感性"还是审"艺术",现实审美实践都因技术进步而在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价值等层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审美活动的变革促使美学基本理论在五个层面产生了理论位移:审美时间与审美空间侧重的转换;审美静观的弱化与审美流观的强化;精神审美的低落与感官审美的兴盛;审美意象的内缩与审美事象的凸显;崇高之美的解构与媚世之美的建构。因此,美学基本理论应将审美变革作为生长点以实现当代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感性 美学理论 审美流观 审美事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女性家族小说的叙述者干预与叙事伦理
6
作者 王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166,共4页
在中国海峡两岸女性家族小说中,叙述者干预主要分为对话语的干预和对故事的干预两种方式。二者最基本的区分在于"是否削弱小说之结构"。叙述者干预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叙事技巧,大多受到中国古典传统戏曲和小说的影响,且部分地... 在中国海峡两岸女性家族小说中,叙述者干预主要分为对话语的干预和对故事的干预两种方式。二者最基本的区分在于"是否削弱小说之结构"。叙述者干预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叙事技巧,大多受到中国古典传统戏曲和小说的影响,且部分地融合了西方现代小说和电影的理论与技巧,与所讲述的故事往往密不可分。叙述者干预对小说伦理意蕴的展现和读者的伦理取位均起到重要导向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与理解故事和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女作家 家族小说 叙述者干预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的牧歌——简评胡昌国的散文创作
7
作者 许凤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4-176,共3页
胡昌国的散文创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露峥嵘,阴差阳错,迟至新世纪才出版第一部集子,名曰《心归何处》;又三年,第二部集子《心有多远》问世。读其作,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关键词 散文创作 20世纪80年代初 简评 牧歌 心灵 清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胡适与杜诗学的现代转型
8
作者 孔令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梁启超和胡适是杜诗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人物。他们以现代的学术眼光、文学观念、审美情趣来观照杜诗,从不同的角度突破了传统杜诗学的研究框架,开启了杜诗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之路。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杜诗... 梁启超和胡适是杜诗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人物。他们以现代的学术眼光、文学观念、审美情趣来观照杜诗,从不同的角度突破了传统杜诗学的研究框架,开启了杜诗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之路。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杜诗学宗旨的确立;二是新的杜诗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三是新的学术原则、文学观念与批评方法的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胡适 杜诗学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对劳动人民感情发展历程谫论
9
作者 胡永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0-153,共4页
作为人民诗人,杜甫对待劳动人民感情之深厚是世所公认的,但他的感情有一个逐步发展、加深的历程。这其中,天宝末期至乾元时期、成都草堂居住时期、夔州时期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他创作出了《兵车行》、《北径》、"... 作为人民诗人,杜甫对待劳动人民感情之深厚是世所公认的,但他的感情有一个逐步发展、加深的历程。这其中,天宝末期至乾元时期、成都草堂居住时期、夔州时期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他创作出了《兵车行》、《北径》、"三吏"、"三别"等杰作;第二阶段中,他创作出了《为农》、《春日江村五首》、《寒食》、《草堂》等佳什;第三阶段,他又创作出《峡中览物》、《最能行》、《负薪行》等名篇。三个阶段中,当以成都草堂时期为最高潮,它奠定了杜甫与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劳动人民 感情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长虹全集》中的郁达夫
10
作者 许凤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150,共4页
郁达夫一生朋友众多,但与20世纪前半叶颇具传奇色彩的"狂飙社"创立者之一的高长虹交集并不多。然而,高长虹却多次在其作品中对郁达夫出言不逊,甚至恶语相向。通过爬梳《高长虹全集》中有关郁达夫的数段描述,分析高长虹写给朋... 郁达夫一生朋友众多,但与20世纪前半叶颇具传奇色彩的"狂飙社"创立者之一的高长虹交集并不多。然而,高长虹却多次在其作品中对郁达夫出言不逊,甚至恶语相向。通过爬梳《高长虹全集》中有关郁达夫的数段描述,分析高长虹写给朋友的信件、公开发表的杂感以及评论文章,可以判断出,高长虹对之耿耿于怀的原因并不是非常严重的恩怨是非,而是他误听误信他人的流言蜚语而产生的误解和偏见,致使他对郁达夫由最初的感激和崇拜,最终走向愤激,成为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长虹 郁达夫 狂飙社 恩怨是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的文献学价值
11
作者 杨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167,共3页
《文选》李善注是隋唐时期众多注疏学中的佼佼者,也是第一部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注疏的经典之作。李注中遗存的部分古籍文献,成为后世校注古籍、辑佚古书、订正版本、考察文献流传情况的重要资料,堪称中国注疏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通过对... 《文选》李善注是隋唐时期众多注疏学中的佼佼者,也是第一部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注疏的经典之作。李注中遗存的部分古籍文献,成为后世校注古籍、辑佚古书、订正版本、考察文献流传情况的重要资料,堪称中国注疏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通过对《晋纪总论》李善注主要征引书目的分析,可归纳出李善注文献学价值的三个层面:一是继承乃师衣钵,反映时代风尚;二是征引文献繁富,堪称"考证之资粮";三是注疏体例严谨,奠定《文选》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 文献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