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欺凌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赋能模式与循证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魏雷东 宗千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5,共7页
校园欺凌问题不是简单随机个体之间的行为冲突,而是复杂特殊人境互动关系失衡的后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介入校园欺凌治理,将个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作为分析重点,使得校园欺凌治理从注重“学生行为”的问题检视转向“成长环境... 校园欺凌问题不是简单随机个体之间的行为冲突,而是复杂特殊人境互动关系失衡的后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介入校园欺凌治理,将个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作为分析重点,使得校园欺凌治理从注重“学生行为”的问题检视转向“成长环境”的生态赋能,体现的是“优势视角”对“问题视角”的理念超越、“赋能模式”对“教育模式”的迭代升维。校园欺凌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要结合国际化“循证实践”来探寻本土化的赋能模式,实现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的思维转换、从训导模式到赋能模式的范式转型、从循证实践到最佳实践的标准转化。具体来看,要对“零欺凌家庭”进行情感赋能,关注代际情感互动;对“无欺凌校园”进行认知赋能,落实学校的责任;对“反欺凌政府”进行意志赋能,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对“去欺凌社会”进行行动赋能,拓展公众的参与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社工介入 赋能模式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逻辑、障碍与策略
2
作者 衡元元 刘伟琪 海龙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1,共12页
社会组织参与是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对填补农村养老服务缺口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上看,社会组织参与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转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深入探讨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 社会组织参与是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对填补农村养老服务缺口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上看,社会组织参与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转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深入探讨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实践案例,结果显示:社会组织参与可以提升互助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多样性和专业性,助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然而,社会组织在农村互助养老领域的参与仍面临制度规范不健全、资金筹集不充分、专业能力薄弱以及社会认知偏差等多重障碍。基于此,需要从多维度探寻应对问题的有效良方:一是从制度层面,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支持,实现社会组织的制度增能;二是从结构层面,实现内外部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推动社会组织的个体增能;三是从关系层面,构建社会组织与多方联动机制,协同多元主体实现社会组织的合作增能;四是从认知层面,协助老年人树立互助价值观,促进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主观增能。以此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优化改进,并在专业化构建中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互助养老 社会组织 可持续发展 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实验法在社会科学因果分析中的应用--以女性生育行为的选择效应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君 魏雷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1,共7页
清楚辨析变量间因果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难点,基于观测数据传统的统计推断方法存在着混淆变量等内生性问题,无法满足“无偏性”和“一致性”估计.提出在研究设计中可利用自然科学随机试验思路控制所有混淆变量,以满足因果分析中的必然... 清楚辨析变量间因果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难点,基于观测数据传统的统计推断方法存在着混淆变量等内生性问题,无法满足“无偏性”和“一致性”估计.提出在研究设计中可利用自然科学随机试验思路控制所有混淆变量,以满足因果分析中的必然性.即在社会现象是多因、随机和未知的前提下,引入随机性自然实验达到“总体相同”的必然性和在社会现象是已知、清晰和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倾向值匹配法构造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混淆变量进行因果分析.最后,以女性生育行为的选择效应为案例,详解自然实验法在控制女性多孩生育事件对收入影响分析中混淆变量的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在控制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影响分析中混淆变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分析 自然实验 倾向值匹配 惩罚效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女性旅游精英培育研究
4
作者 李欣欣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第22期19-22,共4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女性精英的产生和成长,女性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4个旅游乡村20名旅游从业者进行访谈,整体上把握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困境及女性实践现状,重...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女性精英的产生和成长,女性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4个旅游乡村20名旅游从业者进行访谈,整体上把握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困境及女性实践现状,重点探讨通过宏观层面的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机遇、中观层面的技术赋能与社会文化记忆延续、微观层面的场域交叉与角色耦合,构建女性旅游精英培育机制,形成乡村女性人才培育制度、女性发展支持体系、乡村旅游友好环境等政策体系,为河南女性发展与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精英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癌症村”的产生原因与治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石方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目的:对中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癌症村"的产生原因与治理现状进行研究,为解决"癌症村"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正式媒体有关"癌症村"文献为资料来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 目的:对中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癌症村"的产生原因与治理现状进行研究,为解决"癌症村"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正式媒体有关"癌症村"文献为资料来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中国‘癌症村’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癌症村"的产生原因与治理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选取一些典型村庄做个案分析。结果:截止到2017年底,累计产生387个"癌症村"。"癌症村"的产生原因可以概括为环境污染(94.65%)、生活方式(3.10%)、自然条件(1.97%)与其它原因(0.28%)4个方面。环境污染中水污染占94.08%,空气污染占48.22%,土壤污染占9.17%,食物污染占4.44%,其它污染占1.78%。"癌症村"中未治理的占29.53%,正在治理的占52.36%,已治理的占15.75%,曾经治理但反弹的占2.36%。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癌症村"是因为环境污染产生的,属于典型的环境健康问题而非纯粹的医学问题,需要构建多层次治理机制,方能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村” 产生原因 治理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语境与治理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魏雷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公民道德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道德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因应美好生活新需要和道德治理新常态,深刻检视公民道德品质构成要素的新语境,全面梳理公民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公民道德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道德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因应美好生活新需要和道德治理新常态,深刻检视公民道德品质构成要素的新语境,全面梳理公民道德治理中国方案的新逻辑,以“美好生活”的认知语境阐释“时代新人”的思想逻辑,以“人民至上”的情感语境彰显“国家在场”的政治逻辑,以“制度优势”的意志语境拓展“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以“道德赋能”的行动语境厚植“有效治理”的实践逻辑,通过“道德实践的语境创新”与“道德治理的赋能逻辑”之间的双向互动,推动公民道德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公民道德 道德语境 道德治理 道德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口之争:黄河流域九省(区)的人口要素与区域经济发展
7
作者 薛君 刘晓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21,F0002,共12页
“人”是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的核心,人口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简单归纳为“手口之争”.在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内,将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核心要素归纳为要素的总量投入、结构配比和使用效率,并... “人”是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的核心,人口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简单归纳为“手口之争”.在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内,将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核心要素归纳为要素的总量投入、结构配比和使用效率,并基于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人口和经济面板数据,对人口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机制进行假设验证.研究发现:人口总量增长产生的规模正效应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抑制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效应得到了验证,人口流动的空间集聚效应没有通过验证;结合不同区域禀赋差异分析,可以推论出人口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既与人口要素特征相关,也与不同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基于有效劳动的中介效应,分析得出人口数量规模和年龄结构的变动既会从供给端的“手”,也会从需求端的“口”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而人口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供给端“手”的作用.总之,应增加人口要素正向效应变动以弥补人口要素负向效应变动,以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要素 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第二届黄河人口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海龙 崔杨豪 +1 位作者 张家伟 衡元元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认识我国黄河流域的新形势和新局面,需要把握人口的变化,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认识我国黄河流域的新形势和新局面,需要把握人口的变化,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人口形势研判、分析和政策应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黄河流域的现代化。2023年10月22日,由中国人口学会指导、河南省人口学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承办的“第二届黄河人口论坛”在河南新乡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老龄化 农村家庭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同一性建构与青少年道德信仰生成 被引量:5
9
作者 魏雷东 李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3,共6页
道德同一性是基于道德信仰和道德人格而提出的一种道德自我认知图式,作为个人同一性与社会同一性的联通管道和连结纽带,是青少年发展任务和自我同一性的核心议题。在青少年的发展任务中,道德信仰和自我同一性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如影随形... 道德同一性是基于道德信仰和道德人格而提出的一种道德自我认知图式,作为个人同一性与社会同一性的联通管道和连结纽带,是青少年发展任务和自我同一性的核心议题。在青少年的发展任务中,道德信仰和自我同一性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如影随形、纠缠不清,这也正是青少年道德同一性出现危机的根源所在。青少年道德信仰生成需要围绕道德同一性的自我确认、自我整合、自我定向与自我生成展开,在道德自我认同和道德理想超越中,寻求一种道德自我的一致性和连续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期 道德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道德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多孩生育收入惩罚效应的城乡对比——基于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薛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8,共10页
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自然实验的研究设计,通过一孩性别随机分组控制女性生育前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工作环境等难以观测的混淆变量,之后在男孩偏好下叠加不同的多孩生育行为,以对比分析城乡女性多孩生育收入惩罚效... 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自然实验的研究设计,通过一孩性别随机分组控制女性生育前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工作环境等难以观测的混淆变量,之后在男孩偏好下叠加不同的多孩生育行为,以对比分析城乡女性多孩生育收入惩罚效应的差异。研究结论有:一孩性别随机性分组能够做到“总体相同”,难以观测的影响多孩生育后女性收入的混淆变量能够通过随机性得以控制;存在男孩偏好下多孩生育行为差异,无论城乡都存在显著的男孩偏好,体现为一孩女婴组的多孩生育数量和生育意愿显著大于一孩男婴组;城乡女性多孩生育存在一定的收入惩罚效应,多孩生育对农村女性收入和就业状态都有着显著负面影响,而对城镇女性影响只体现为短暂的工作中断,对收入影响不显著;引入工作环境和家庭变量进一步分析多孩生育收入惩罚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看出,男孩偏好的强度、资源禀赋的多少和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影响着女性多孩生育收入惩罚效应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多孩生育行为 收入惩罚效应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