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1
作者 朱统泉 袁永刚 +3 位作者 曹建成 赵立尚 蔡春荣 李栋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以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在豫南地区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及追氮时期对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量为165 kg/hm2的条件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基追比6∶4与4∶6的施肥方式有利于小麦分... 以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在豫南地区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及追氮时期对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量为165 kg/hm2的条件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基追比6∶4与4∶6的施肥方式有利于小麦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促进基部节间缩短,从而降低株高和提高抗倒伏性能。另外,追肥比不追肥提高了产量,改善了籽粒和面粉品质。两个基追比相比,基追比4∶6更有利于小麦群体动态的合理发展,以及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尤其在拔节期追肥效果最佳,既可获得小麦籽粒最高产量,面粉品质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基追比 群体 籽粒产量 面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对不同类型土壤磷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中阳 樊向阳 +6 位作者 齐学斌 吕谋超 王和洲 胡超 黄仲冬 赵志娟 李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235,258,共5页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4类典型土壤上种植小白菜,以自来水灌溉作为对照,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小白菜生长、土壤磷形态转化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再生水灌溉:①显著增加红壤、潮土、塿土小白菜生物量,分别为9...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4类典型土壤上种植小白菜,以自来水灌溉作为对照,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小白菜生长、土壤磷形态转化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再生水灌溉:①显著增加红壤、潮土、塿土小白菜生物量,分别为9.1%,16.1%,9.9%;黑土小白菜生物量增加不显著;②显著增加4类土壤小白菜地上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红壤、潮土、塿土和黑土的小白菜地上部磷含量分别增加17.6%,20.0%,18.8%和15.8%,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6.7%,32.2%,34.4%,16.8%;③显著增加红壤、潮土、塿土的活性有机磷和无机磷组分中活性较高的Ca2-P,黑土的Ca2-P含量显著增加,但其活性有机磷含量变化不大。再生水灌溉能促进土壤稳性较高的有机、无机磷组分向活性较高的组分转化,但不同类型土壤间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不同类型土壤 小白菜 土壤速效磷 有机磷 无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施用不同磷肥下温室茄子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中阳 樊向阳 +4 位作者 齐学斌 吴海卿 杜臻杰 赵志娟 牛永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了阐明生物质炭对施用不同磷肥下茄子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施用3种磷肥(磷酸二铵、钙镁磷肥、过磷酸钙)条件下生物质炭对茄子生长、产量及茄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显著增加3个施肥处理下的茄子果长、单果重和产量,磷酸... 为了阐明生物质炭对施用不同磷肥下茄子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施用3种磷肥(磷酸二铵、钙镁磷肥、过磷酸钙)条件下生物质炭对茄子生长、产量及茄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显著增加3个施肥处理下的茄子果长、单果重和产量,磷酸二铵处理下分别增加11.5%、4.4%、3.8%;钙镁磷肥处理下分别增加17.1%、8.0%、6.2%;过磷酸钙处理下分别增加18.7%、4.8%、8.0%。生物质炭对茄子可溶性蛋白、VC、可溶性糖、N、P、K、Ca、硝酸盐、黄酮、芦丁含量影响均不明显,但在施用钙镁磷肥、过磷酸钙条件下,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茄子Mg含量,分别增加9.2%、8.6%。和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相比,钙镁磷肥对促进茄子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较为明显,不同磷肥处理间产量大小顺序为钙镁磷肥>磷酸二铵>过磷酸钙。施用钙镁磷肥的茄果硝酸盐含量最低,而黄酮、芦丁含量最高。生物质炭对茄子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在不同种类磷肥间有较大差异,施用钙镁磷肥能提高茄子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磷肥 茄子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大付 徐化 王新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微生物细胞之间自身固定化的一种形式,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微生物细胞之间自身固定化的一种形式,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操作条件和适当的选择压等因素。COD和DO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有明显影响。COD浓度在400~1200 mg/L范围内,好氧颗粒污泥去除COD的能力均在85%以上。颗粒污泥能吸附有机物,使废水中COD浓度快速下降。COD浓度<800 mg/L,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N能力,N去除率最高达85.3%。在溶氧浓度为1~4 mg/L条件下,颗粒污泥对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不同的溶氧浓度对N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在溶氧浓度3 mg/L时,N去除率最高,达83%。本文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颗粒化反应器等进行综述,并对好氧颗粒污泥在环境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过程 微生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丛枝菌根对玉米产量及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中阳 齐学斌 +5 位作者 樊向阳 李彩霞 吕谋超 赵志娟 朱东海 李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共3页
以常规灌溉(CFI)为对照,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交替隔沟灌溉(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Glomus mossea,BEG167;Glomus Diuphauam,GD;Glomus Versiforme,GV)对玉米生长、产量、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AFI显著增加茎干... 以常规灌溉(CFI)为对照,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交替隔沟灌溉(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Glomus mossea,BEG167;Glomus Diuphauam,GD;Glomus Versiforme,GV)对玉米生长、产量、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AFI显著增加茎干基部直径、次生根数量、根干重和籽粒氮含量,分别增加了6.8%、10.9%、11.5%、11.5%。接种菌根对玉米株高没有影响,但在AFI处理下GV显著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且茎干基部直径和次生根数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10.3%、15.2%。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根干重,但只有GV对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的增加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在AFI处理下,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了8.4%和2.5%。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籽粒氮含量,其中BEG增加效果最为明显。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对玉米生长、产量及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隔沟灌溉 丛枝菌根 夏玉米 产量 籽粒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水稻Cu、Cd吸收及根际土Cu、Cd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中阳 樊向阳 +4 位作者 宋正国 李林 黄仲冬 胡超 杜臻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2,88,共6页
为探讨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利用土培试验研究了2个水平Cu、Cd复合污染条件下6个品种水稻生物量、Cu和Cd吸收量、生物富集系数以及2种水稻根际土Cu和Cd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根、茎、叶、糙米生物... 为探讨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利用土培试验研究了2个水平Cu、Cd复合污染条件下6个品种水稻生物量、Cu和Cd吸收量、生物富集系数以及2种水稻根际土Cu和Cd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根、茎、叶、糙米生物量以及Cu、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部分Cu、Cd含量顺序为根>茎>叶>糙米。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各部分生物量,根、茎、叶、糙米生物量分别平均增加81.6%,59.5%,31.3%,47.7%;6个品种各部位Cu含量不变或者降低,Cd在3个品种各部位的含量增加而在另外3个品种中含量降低,并增加了4个品种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CO2浓度升高,增加了根际土中可交换态的Cu、Cd含量,而减少了碳酸盐结合态的Cu、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重金属形态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兰种间及杂交后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庆松 张景华 赵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58-3860,共3页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与父本相近的均约占10%,与母本相近的分别约占20%、30%和20%,介于亲本范围之间的分别占50%、50%和90%,低于亲本的分别占35%、40%和10%。[结论]为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兰 杂交F1代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弱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朱统泉 徐化 +3 位作者 刘建新 李栋业 赵立尚 贺建锋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小麦产量 成品质量 施氮水平 优质专用小麦 弱筋小麦 品质标准 栽培条件 加工工艺 区划研究 中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