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HIV共感染HBV和HCV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艳敏 孙国清 +2 位作者 张郑民 高葆真 鲍玉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2-544,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载量4.28×102拷贝/mL以上的血浆样本81份,同时收集30份HIV-1阴性健康体检者血浆作为对照,再用巢式PCR法对以上样本进行HBV和HCV测定。结果:81份HIV-1阳性样本中HBV阳性32份(39.5%),HCV阳性72份(88.9%);同时感染HBV和HCV的样本为7份(8.6%)。30份HIV-1阴性对照组中,HBV阳性7份(2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P>0.05);HCV阳性4份(1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5);HIV-1阴性对照组中未检测出HBV和HCV共感染样本,与HIV-1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结论:经输血感染HIV的患者具有共感染HCV的倾向;对以上途径感染HIV的患者,在进行HIV治疗时应同时进行HBV和HCV检测,阳性者应在治疗HIV-1的同时给予抗HBV和HCV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载量 聚合酶链式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GF基因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岚 赵国强 +1 位作者 张艳敏 鲍玉洲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基因缓释型滴眼液对兔角膜碱烧伤的基因治疗。方法新西兰白兔75只,分为A(rhEGF-pcDNA3.1-脂质体基因滴眼液)、B(rhEGF衍生物滴眼液)、C(pcDNA3.1空质粒-脂质体对照组)三组分别点眼治疗兔角膜碱烧伤。...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基因缓释型滴眼液对兔角膜碱烧伤的基因治疗。方法新西兰白兔75只,分为A(rhEGF-pcDNA3.1-脂质体基因滴眼液)、B(rhEGF衍生物滴眼液)、C(pcDNA3.1空质粒-脂质体对照组)三组分别点眼治疗兔角膜碱烧伤。每天观察模型眼眼表、荧光素染色并照相。分别测定hEGFmRNA、hEGF和EGFR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组眼表结膜充血、分泌物、角膜水肿和角膜混浊程度均比B组和C组轻。角膜荧光素染色显示A组角膜上皮的溃疡面积较B组和C组范围小,21d转为阴性。A组基因在行滴眼24h后在全层角膜细胞内可见hEGFmRNA和蛋白质表达,第3d达高峰,细胞阳性率高达95%,随后逐渐降低,21d仍有弱表达。结论rhEGF-PcDNA3.1-脂质体基因滴眼液能够降低角膜的炎症反应,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增生,加速角膜碱烧伤的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角膜 碱烧伤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和ELISA法快速检测角膜组织HBV和HCV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敏 杜晓峰 +4 位作者 张丽梅 宋丹 安慧娟 孙艳艳 鲍玉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13,共3页
角膜损伤是主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角膜盲患者大约有30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10%的率增加;角膜移植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多年以来,角膜供体材料匮乏和供体角膜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眼科学者的两个主要问题[3]。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ELISA法 角膜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40BKV及JCV在人脑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鲍玉洲 王莉 +2 位作者 步星耀 赵国强 张丽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探讨多瘤病毒SV40、BKV、JCV与人脑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脑星形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2例,脑膜瘤11例及正常脑组织12例进行了三种病毒的检测。结果:SV40... 目的:探讨多瘤病毒SV40、BKV、JCV与人脑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脑星形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2例,脑膜瘤11例及正常脑组织12例进行了三种病毒的检测。结果:SV40、BKV和JCV在脑肿瘤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6.6%(47例)、53.0%(44例)和14.5%(12例);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1例)、8.3%(1例)和16.7%(2例)。SV40在脑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所检测的五种脑肿瘤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KV在脑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所检测的五种脑肿瘤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V40与BKV在脑肿瘤中的阳性率具有相关性(关联系数=0.56)。JCV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V40及BKV参与脑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猴多瘤病毒 BK病毒 JC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国强 张立华 +1 位作者 王莉 鲍玉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3-605,共3页
目的 :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cDNA基因序列并克隆入PGEM T载体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 ,插入pcDNA 3.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重组体经转化E .coliJM1 0 9感受态大肠杆菌... 目的 :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cDNA基因序列并克隆入PGEM T载体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 ,插入pcDNA 3.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重组体经转化E .coliJM1 0 9感受态大肠杆菌后可大量扩增 ,提取重组体进行限制性酶切及PCR可见目的片段。结论 :已成功构建hEGF真核表达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家系1例基因缺失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鲍玉洲 马建军 +2 位作者 赵国强 徐军 徐长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家系的基因缺失。方法根据Parkin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DNA序列合成14对引物,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通过与正常人相应的DNA序列比较,检测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家系的基因缺失。方法根据Parkin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DNA序列合成14对引物,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通过与正常人相应的DNA序列比较,检测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家系基因缺失位点。结果该家系检测到染色体6q25.2-q27Parkin基因外显子3中110bp的缺失,第4和第5外显子检测到部分碱基的变异。结论Parkin基因外显子3缺失的检出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家族性 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缺失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GF在角膜中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鲍玉洲 张立华 李建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基因对角膜细胞的转染情况 ,探讨用hEGF基因对角膜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hEGF全基因序列 ,将该基因序列插入pcDNA3 .1真核表达高效穿梭质粒 ,用脂质体包裹注入家兔角膜前房。... 目的 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基因对角膜细胞的转染情况 ,探讨用hEGF基因对角膜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hEGF全基因序列 ,将该基因序列插入pcDNA3 .1真核表达高效穿梭质粒 ,用脂质体包裹注入家兔角膜前房。从RNA、D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测定了角膜组织中hEGFmRNA和DNA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了hEGF在兔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基因转染 2 4h后在全层角膜细胞内可见hEGFmRNA、DNA和蛋白质表达 ,第 5d达到高峰 ,细胞转染率高达 98%以上 ,随后逐渐降低 ,可持续表达 2 0d以上。结论 用pcDNA3 .1真核表达高效穿梭质粒作为载体 ,携带hEGF基因在脂质体包裹下经前房注射转染角膜 ,可达到极高的转染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GF 角膜 基因表达 角膜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梅 冯龙 +4 位作者 张艳敏 马晶 赵国强 安玉会 鲍玉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慢病毒(LV)载体。方法:酶切并收集pcDNA3.1-hEGF载体中的hEGF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进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内,将所得重组体LV-GFP-hEGF与辅助载体pΔ8.2和pVSVG共同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慢病毒(LV)载体。方法:酶切并收集pcDNA3.1-hEGF载体中的hEGF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进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内,将所得重组体LV-GFP-hEGF与辅助载体pΔ8.2和pVSVG共同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上清液,按按10-1~10-7倍比稀释后培养,检测病毒滴度;裂解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PCR扩增、HindⅢ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证实LV-GFP-hEGF构建成功。将LV-GFP-hEGF转染293T细胞,紫外光下检测可见绿色荧光;LV滴度达5×108TU/mL,转染效率>75%,Western Blot证实转染细胞可表达hEGF。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GFP报告基因的hEGF慢病毒载体,包装后的慢病毒可在293T细胞内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慢病毒载体 基因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