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性偏头痛相关视觉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牛玉格 张道培 张怀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眩晕与偏头痛共存的前庭疾病,视觉诱发的眩晕是VM的典型前庭症状之一。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多样,受焦虑状态、晕动病、年龄等因素影响。解剖生理方面的联系、凝视不稳定、视觉...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眩晕与偏头痛共存的前庭疾病,视觉诱发的眩晕是VM的典型前庭症状之一。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多样,受焦虑状态、晕动病、年龄等因素影响。解剖生理方面的联系、凝视不稳定、视觉前庭整合缺陷、感觉重塑受损、前庭中枢通路敏化、5-羟色胺和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等神经递质等多个机制可能导致了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视觉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和腔隙性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玺 吴兆鑫 +2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永辉 张怀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8,共11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腔隙性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CSV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腔隙性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CSV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既往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血管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合并VBD分为CSVD合并VBD组和CSVD不合并VBD组。患者入组后24 h内完成影像学评估,包括WMH严重程度(Fazekas量表评分1~2分为轻度WMH,3~4分为中度WMH,5~6分为重度WMH)、腔隙性梗死影像学特征及基于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测量的椎-基底动脉影像学参数(双侧椎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直径、基底动脉标准长度、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将基底动脉直径≥4.5 mm或椎动脉直径≥4.0 mm定义为扩张,基底动脉标准长度≥29.5 mm定义为延长,基底动脉弯曲长度≥10.0 mm定义为弯曲,符合扩张、延长、弯曲中的至少一项者纳入CSVD合并VBD组。患者入组第2天检测血液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合并VBD的影响因素,及椎-基底动脉影像学参数和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IL-6、sICAM-1、vWF)对CSV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WMH和腔隙性梗死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8例CSVD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64±10)岁,其中CSVD合并VBD组50例,CSVD不合并VBD组38例。(1)单因素分析显示,CSVD合并VBD组与CSVD不合并VBD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3种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男性、吸烟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656,95%CI:0.647~10.907,P=0.175)和吸烟史(OR=0.992,95%CI:0.255~3.866,P=0.991)均未增加CSVD患者合并VBD的风险。(2)双侧椎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直径、基底动脉标准长度在WMH不同严重程度、有无腔隙性梗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WMH和中度WMH CSVD患者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均小于重度WMH CSVD患者[分别为2.49(1.60,4.58)、5.24(2.28,6.02)、6.99(5.19,8.9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轻度WMH CSVD患者相比,中度WMH和重度WMH CSVD患者的IL-6、sICAM-1、vWF水平均更高;与中度WMH CSVD患者比较,重度WMH CSVD患者的IL-6、sICAM-1水平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腔隙性梗死的CSVD患者IL-6、sICAM-1、vWF水平均高于无腔隙性梗死的CSV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以轻度WMH为参照进行多因素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IL-6(OR=2.358,95%CI:1.268~4.387,P=0.007)、sICAM-1(OR=2.077,95%CI:1.430~3.016,P<0.01)、vWF(OR=1.437,95%CI:1.058~1.951,P=0.020)水平是CSVD患者发生中度WMH的危险因素,也是CSVD患者发生重度WMH的危险因素(IL-6:OR=5.340,95%CI:2.555~11.163,P<0.01,sICAM-1:OR=16.004,95%CI:3.692~69.379,P<0.01,vWF:OR=1.748,95%CI:1.267~2.412,P=0.001);长基底动脉弯曲长度是CSVD患者发生中(OR=1.287,95%CI:1.032~1.603,P=0.025)、重(OR=1.639,95%CI:1.280~2.099,P<0.01)度WMH的危险因素。(5)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IL-6(OR=1.536,95%CI:1.074~2.198,P=0.019)、sICAM-1(OR=2.066,95%CI:1.465~2.913,P<0.01)、vWF(OR=1.423,95%CI:1.078~1.879,P=0.013)水平是CSVD患者发生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更长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与CSVD患者更严重的WMH有关。IL-6、sICAM-1、vWF水平升高与CSVD患者发生腔隙性梗死及更严重的WMH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外周前庭系统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薛涵冰 张道培 +2 位作者 刘俊宏 王伟涛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4,共6页
糖尿病引起的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不平衡感、不稳定感、头晕和/或眩晕等。糖尿病导致外周前庭系统受损的机制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细胞内Ca2+浓度上升、线粒体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半... 糖尿病引起的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不平衡感、不稳定感、头晕和/或眩晕等。糖尿病导致外周前庭系统受损的机制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细胞内Ca2+浓度上升、线粒体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激活,以及微血管病变等相关。它们可能通过相互作用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损伤前庭神经和前庭毛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引发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本文对糖尿病外周前庭功能障碍的可能病理机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认识糖尿病与外周前庭系统间的联系,为提高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外周前庭系统 毛细胞 前庭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石蛋白-1表达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或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冰阳 张永辉 +1 位作者 任飞 张道培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9-693,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耳石蛋白-1(Otolin-1)是一种存在于耳石中的蛋白,它在维持耳石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PPV患者Otolin-...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耳石蛋白-1(Otolin-1)是一种存在于耳石中的蛋白,它在维持耳石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PPV患者Otolin-1的表达水平与BPPV的发作及复发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对Otolin-1与BPPV发作和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提高BPPV的精准诊治及有效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lin-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眩晕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类淋巴的影像学技术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昱斐 张道培 +1 位作者 刘冰阳 王伟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3,共6页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类淋巴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类淋巴的影像技术检测有助于提供早期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通过整理类淋巴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病理机制,...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类淋巴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类淋巴的影像技术检测有助于提供早期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通过整理类淋巴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病理机制,总结目前应用于检查类淋巴功能的影像技术,分析现有技术不足之处,为今后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类淋巴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和共病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艳敏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14,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类发作性眩晕疾病,临床症状有相似性。不典型的VM与BPPV难以鉴别,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前庭功能检查、影像检...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类发作性眩晕疾病,临床症状有相似性。不典型的VM与BPPV难以鉴别,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前庭功能检查、影像检查及生物标志物等多方面进行区分。相似的诱发因素、内耳血管痉挛、炎症反应、遗传因素等可能会导致VM与BPPV共存。因此,需综合分析VM与BPPV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误诊、漏诊,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鉴别 共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直立或行走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7
作者 张永辉 吴兆鑫 +2 位作者 刘冰阳 关晓芳 张道培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5,共8页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直立或行走会导致头晕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年龄、性别、焦虑状态、神经质人格及共病前庭和非前庭性疾病等因素会影响P...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直立或行走会导致头晕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年龄、性别、焦虑状态、神经质人格及共病前庭和非前庭性疾病等因素会影响PPPD在直立或行走时的状态,使头晕加重,其机制可能与大脑皮质网络活动的连通性改变、姿势控制策略的改变、视觉和体感依赖以及神经递质异常等有关。我们就PPPD直立或行走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展开综述,以深入认识这一病理生理现象,为提高PPPD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直立姿势 影响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相关认知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牛玉格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常见症状是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发作,伴有偏头痛,认知障碍是容易被忽视的合并症状。VM相关认知障碍与VM的临床症状相互关联,主要涉及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注意力等功能变化,受年龄、脑血管状态、...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常见症状是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发作,伴有偏头痛,认知障碍是容易被忽视的合并症状。VM相关认知障碍与VM的临床症状相互关联,主要涉及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注意力等功能变化,受年龄、脑血管状态、治疗药物的影响。海马萎缩、脑岛介导的认知-疼痛交互作用,视觉信息处理异常、5-羟色胺和炎症作用等最终可能导致VM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生。前庭康复、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可能对VM相关认知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认知障碍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代谢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伟涛 李小圳 +6 位作者 钟利群 黄丽贤 许聃 佘文龙 张道培 张怀亮 陈正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97,114,共6页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双侧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ate/glutamine,Glx)代谢状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选取V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双侧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ate/glutamine,Glx)代谢状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选取V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技术检测V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丘脑Glx含量。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Glx代谢差异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健康对照组(n=20)右侧丘脑Glx代谢值为2513.60±998.20,左侧丘脑Glx为2386.50±862.03。VM组(n=20)的右侧丘脑Glx代谢值为3712.00±980.80,左侧丘脑Glx为3350.40±944.20。t检验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M组左右侧丘脑Glx含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糖尿病、高血压病、睡眠障碍程度和头痛程度,与VM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与VM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左侧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70,P<0.001)。结论VM患者双侧丘脑Glx含量值高于健康对照者。年龄是左侧丘脑Glx含量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丘脑 谷氨酸-谷氨酰胺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的自然-人文-环境胁迫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理想 王伟涛 +1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0,共4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眩晕类疾病。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常能胁迫VM的发作。环境胁迫诱发VM的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神经环路、神经解剖以及感觉整合异常等多方面有关...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眩晕类疾病。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常能胁迫VM的发作。环境胁迫诱发VM的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神经环路、神经解剖以及感觉整合异常等多方面有关。环境胁迫因素诱发VM发病机制的揭示,对VM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偏头痛 环境胁迫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庭性偏头痛临床初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宏 王理想 +3 位作者 马艳敏 王伟涛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前庭性偏头痛(CVM)的基本概念。在前庭性偏头痛(VM)和慢性偏头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团队临床诊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CVM的基本特征、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鉴别进行讨论。本文也尝试提出了CVM的临床分... 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前庭性偏头痛(CVM)的基本概念。在前庭性偏头痛(VM)和慢性偏头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团队临床诊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CVM的基本特征、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鉴别进行讨论。本文也尝试提出了CVM的临床分期与诊断标准,旨在提高对CVM的认识,规范诊疗,降低误诊率,进一步丰富发展VM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分期 诊断标准 慢性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与脑肠轴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俊宏 王理想 +2 位作者 王伟涛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78,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以引发三叉神经疼痛输入与前庭神经核之间的异常联系是该学说的核心内容。脑肠轴(GBA)从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以引发三叉神经疼痛输入与前庭神经核之间的异常联系是该学说的核心内容。脑肠轴(GBA)从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以及肠道微生物等四个方面影响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参与VM的发病。压力、炎性介质或其他外界刺激可能通过GBA途径,在肥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卫星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和谷氨酸、乙酰胆碱、血清素等递质分子以及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引发中枢敏化,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通过突触影响前庭神经核神经元,可能导致VM的发作。本文通过在三叉神经-血管层面对VM与GB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VM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脑肠轴 三叉神经血管系统 肠道微生物 中枢敏化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整合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及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雅欣 杜争 +1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怀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95-5004,共10页
基于数据挖掘及整合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TCM)复方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用药规律,探讨核心中药治疗VM的作用机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分析中药... 基于数据挖掘及整合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TCM)复方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用药规律,探讨核心中药治疗VM的作用机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分析中药复方治疗VM的性味、归经、功效,利用IBM SPSS Model 18.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获得中药复方治疗VM的核心中药。应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检索核心中药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利用OMIM、Geencard数据库获得VM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获得二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和HIplot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及基因本体(GO)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1.5.7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及可视化处理。最终筛选出文献27篇,25个中药复方,78味中药,核心中药为甘草、半夏、川芎、白术、天麻,获得胡萝卜苷、甘草素、天麻醚苷、β-谷甾醇、天麻素等121个活性成分,可作用在STAT3、SRC、MAPK3、PIK3CA等203个与VM相关蛋白靶点上;KEGG富集分析得到MAPK、PI3K-Akt、cAMP信号通路等267条信号通路,涉及炎症反应、能量代谢、信号传导等过程的调控,分子对接验证表明,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均与关键靶点蛋白具有较好结合。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治疗VM的核心中药为甘草、半夏、川芎、白术、天麻,其重在熄风、化痰、祛瘀、补虚。其核心药物的关键成分可能是通过调控MAPK、PI3K-Akt、cAMP等信号通路发挥协同治疗V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VM) 数据挖掘 整合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药(T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分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艳敏 张道培 张怀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03,共4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以发作性眩晕/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前庭疾病。临床上对VM分期具有主观性,缺乏规范。准确判别发作期、间歇期或慢性持续期是VM临床诊疗及开展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从发作时间和频率、症状体征、...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以发作性眩晕/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前庭疾病。临床上对VM分期具有主观性,缺乏规范。准确判别发作期、间歇期或慢性持续期是VM临床诊疗及开展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从发作时间和频率、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影像检查及血液检测等方面综合分析VM的发病规律和病理本质,有助于对VM进行客观的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发作期 间歇期 慢性持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