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俞募配穴法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
作者 沙书娅 张铭 孟庆良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47-2850,共4页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非特异性腰痛均接受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法及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俞募配穴法进行针刺,2组均使用电针仪通电,疏密波条件下留针30 min。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评McGILL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腰腹肌等长收缩值,同时检测3组受试人员外周血β-内啡肽(β-EP)。结果:2组治疗后McGILL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改善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前β-EP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干预后2组β-EP均一定程度下调,其中观察组下降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 05)。结论: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缓解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不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机体β-E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非特异性 俞募配穴 康复训练 核心肌群训练 临床疗效 机制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血清IL-1β、MMP-3及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宋圣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453-2456,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L-1β、MMP-3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L-1β、MMP-3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自拟中药通络益肾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简式疼痛量表(MPQ)评分、汉化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功能评分;检测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76.47%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感觉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感情PRI评分、OD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腰椎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β、MMP-3及TNF-α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及椎间盘退变,明显减轻机体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通络益肾方 腰椎功能 疼痛 白细胞介素-1β 金属基质蛋白酶-3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存肾功能正常者^(99)mTc-DTPA显像参数正常值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尤超 高永举 崔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建立一侧肾无功能或缺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_b)及半排时间(C_(1/2))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单侧肾功能正常而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检查者的^(99)mTc-DTPA肾动态... 目的:建立一侧肾无功能或缺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_b)及半排时间(C_(1/2))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单侧肾功能正常而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检查者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统计其GFR、显像剂摄取t_b及C_(1/2)。同时收集102例健康供肾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15例留存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GFR、t_b、C_(1/2)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7.19~102.58)m L/min、(2.10~4.23)min、(6.50~21.51)min。无论留存肾是左肾还是右肾,两者的GFR、t_b及C_(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较供体肾代偿性增加(t=9.363,P<0.001)。留存肾t_b较供体肾延长(Z=3.595,P<0.001)。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组间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30,P=0.003),青年组和中年组留存肾较供体肾GFR分别增加了47%和37%。结论:建立留存肾功能正常检查者^(99)mTc-DTPA显像GFR、t_b、C_(1/2)等参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存肾 ^(99)mTc-DTPA 肾小球滤过率 高峰时间 半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痛风36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军 李春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3-863,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痛风 高水酸血症 临床表现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