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5 位作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李腾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E治疗26例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E治疗26例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96±15.52)岁。所有患者均因药物、填塞止血等措施治疗效果差、反复出血转而行TAE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有效止血率、30 d临床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3~6个月随访。结果:TAE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止血率100%,术前血红蛋白(96.21±12.42)g/L,术后3 d升至(111.38±7.70)g/L(P<0.001)。术后3例患者出现头颈颌面部轻微肿胀、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对症处理后有效缓解或消失,2例患者因颅脑创伤严重、脑水肿导致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6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TAE治疗头颈颌面部创伤所致的难治性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损伤 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难治性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非支气管动脉系统来源咯血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左淑娟 梁昊 +4 位作者 詹鹏超 郑鸣 申猛 李照军 陈清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非支气管动脉系统来源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4年11月介入栓塞治疗23例非支气管动脉系统来源咯血的临床资料。出血责任血管仅为非支气管动脉系统6例,同时来自非支气管动脉系统和支气管动...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非支气管动脉系统来源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4年11月介入栓塞治疗23例非支气管动脉系统来源咯血的临床资料。出血责任血管仅为非支气管动脉系统6例,同时来自非支气管动脉系统和支气管动脉17例。非支气管动脉系统来源包括肋间动脉14支,甲状颈干5支,肩胛下动脉5支,胸廓内动脉4支,胸廓外动脉3支,膈动脉5支,肾动脉1支,胃左动脉1支。均行介入栓塞治疗。随访复发率,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即刻止血率95.7%(22/23)。1例因漏栓膈动脉导致术后24 h内再次咯血,二次栓塞后内未再咯血。术后腹部不适1例,发热2例,胸痛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4~36个月(中位数30个月),20例未再咯血,3例咯血复发(分别为术后4、4、36个月),复发率13.0%(3/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非支气管动脉系统来源咯血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肺-体循环 非支气管动脉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致腰动脉损伤出血的介入治疗(附3例报告)
3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6 位作者 詹鹏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李腾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2-646,共5页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发出血临床罕见,但此类出血往往处理困难、情况危急。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已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无法控制的外周动脉出血,包括肝动脉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等,有效止血率高,安全性良好[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支气管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 损伤出血 外周动脉 动脉损伤 经皮椎间孔镜 脊柱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诊治靶血管隐匿的急性出血:附3例报告
4
作者 王聪梅 梁昊 +2 位作者 申猛 李照军 陈清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9-571,共3页
介入血管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但如出血血管隐匿,介入手术困难[2]。我们对靶血管隐匿的3例急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造影及栓塞治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 介入血管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但如出血血管隐匿,介入手术困难[2]。我们对靶血管隐匿的3例急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造影及栓塞治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63岁,突发头晕伴胸闷不适2017年8月25日上午急诊入院,心电图提示“ST-T改变”,急诊冠脉造影未见明确异常,术程顺利。当晚23时诉左肩部及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吸气时明显,未予特殊处理。次日凌晨疼痛剧烈,急查心电图仍提示“ST-T改变”,硝酸甘油含服后疼痛不缓解,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不能排除,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氢氯吡格雷30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 左肩部 靶血管 介入手术 氢氯吡格雷 介入诊治 出血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ven Endo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4
5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6 位作者 李腾飞 詹鹏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446,共3页
血管内介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临床常采用“Y”形和“T”形双支架双微导管组合栓塞技术或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予以治疗[1-2],操作方法复杂,治疗中及治疗后血栓形成及复发风... 血管内介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临床常采用“Y”形和“T”形双支架双微导管组合栓塞技术或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予以治疗[1-2],操作方法复杂,治疗中及治疗后血栓形成及复发风险较高。Woven Endo Bridge(简称WEB装置)为新型自膨式瘤内扰流装置,由多条镍钛合金网丝编织而成,可置于瘤体内封堵瘤颈,并通过血液扰流封闭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3]。本研究观察WEB装置用于治疗颅内血管分叉部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治疗转归 血流导向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清亮 申猛 +3 位作者 李照军 梁昊 李宗明 韩新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7,183,共4页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的疗效,评价其对近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12月12例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的资料,使用自备明胶海绵条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12例出血...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的疗效,评价其对近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12月12例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的资料,使用自备明胶海绵条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12例出血全部得到控制,术后1周复查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明胶海绵条栓塞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即时止血效果显著,对肾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穿刺活检 出血 明胶海绵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清亮 李宗明 韩新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2月15例泌尿系结石术后尿道出血,经皮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导管超选择进入载瘤动脉近端,使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栓塞载瘤动脉。结果 15... 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2月15例泌尿系结石术后尿道出血,经皮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导管超选择进入载瘤动脉近端,使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栓塞载瘤动脉。结果 15例经肾动脉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假性动脉瘤,其中位于叶间动脉11例,弓状动脉3例和小叶间动脉1例,经导管弹簧圈栓塞后尿道出血停止。1例介入栓塞术后2 d再次出现尿道出血,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栓塞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肾绞痛;7例体温37.8-39.3℃,持续3-8 d。15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肾功能不全和尿道出血发生。结论经皮肾动脉造影和经导管栓塞治疗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肾动脉造影 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