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与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豆路沙 耿玉安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与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38例)和存活组(24例)。所... 目的探讨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与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38例)和存活组(2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与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病死组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APACHEⅡ评分是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乳酸、血清淀粉酶单独及联合预测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高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是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早期检测血乳酸、血清淀粉酶水平对评估急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血乳酸 淀粉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歌 褚迎辉 徐春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其急诊抢救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82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常规护...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其急诊抢救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82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统计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进入导管室、接诊至给予用药、接诊至介入开始、接诊至收入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12%高于对照组,死亡率4.8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以提高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 心肌梗塞 急诊抢救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对急诊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豆路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815-2817,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对急诊重度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科诊治的80例重度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胞...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对急诊重度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科诊治的80例重度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并发症及清醒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IL-6、CRP水平和SI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CRP水平和SI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能提升急诊重度CO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清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亚低温 胞磷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抽搐患者病因及急诊抢救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鹏 于川川 姬超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对儿童抽搐症状的产生原因进行推理分析,总结出科学高效的急诊抢救办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由于抽搐症状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致病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办法和抢救手段。结果... 目的对儿童抽搐症状的产生原因进行推理分析,总结出科学高效的急诊抢救办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由于抽搐症状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致病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办法和抢救手段。结果 120例抽搐患儿的疾病特征分布显示,热性惊厥导致抽搐占48.3%,其次是感染性疾病如颅内感染占38.3%,癫痫占9.2%,中毒引起抽搐占2.5%,原因不明占1.7%,对患儿的科学施救过程可概括为抢救-送医-镇静监护-综合护理。结论儿童抽搐的致病原因多样,且难以完全防范,其中,概率最高的是高热性惊厥导致的抽搐症状,其次是感染性疾病、癫痫及中毒等。充分了解抽搐患儿的临床症状并配合熟练的抢救手段,对于该类抽搐患儿的成功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抽搐 病因分析 抢救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明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对...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铝镁加混悬液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5.0%,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0.0%,Hp清除率为77.5%,对照组分别为82.5%、65.0%、5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在明确诊断后,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明显提高了临床症状缓解率与Hp根除率,加快溃疡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惠焕晴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7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糖尿病肾病Ⅲ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降压降... 目的探讨缬沙坦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糖尿病肾病Ⅲ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降压降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降压药给予缬沙坦80~160mg,1次/d,两组入院前,后均检测24h尿蛋白量、血压、scr、ccr以及K+浓度;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 scr、ccr、24hUPQ以及BP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血K+浓度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通过控制RAAS系统发挥降压机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肾脏保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惠焕晴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5期80-81,共2页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具有的诊断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患者60例处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研究,住院过程中进行对症治疗,辅以抗生素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测定入院前后WBC,E...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具有的诊断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患者60例处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研究,住院过程中进行对症治疗,辅以抗生素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测定入院前后WBC,ESR,CRP;观察CRP,WBC,ESR指标改变情况以及CRP在众指标中检测感染阳性率的优势。结果治疗前后CRP,ESR,WB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P下降程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具有检测阳性率高,不受药物影响并且能够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具有检测阳性率高,准确反映患者治疗情况的优势,较其他指标灵敏,为今后老年性COPD急性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COPD急性加重期 预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联合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瑜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联合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胸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接骨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联合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胸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接骨治疗,研究组采取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联合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肺功能、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胸痹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5.92%,高于对照组83.67%(P<0.05);术后1个月,PEF、FEV1、FVC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6.33%(P<0.05)。结论: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联合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好,功能康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 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 多发肋骨骨折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式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950-952,共3页
目的分析全局式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AIS患者100例,其中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全局式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AIS患者100例,其中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全局式护理模式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参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门-针时间(DNT)、DNT达标率、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临床结局(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NT短于对照组,DN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局式护理模式应用于AIS患者急救流程,可缩短DNT、分诊时间及转诊时间,降低致死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全局式护理模式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α1注射液应用于COPD缓解期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惠焕晴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8期1189-1190,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肺外影响主要是免疫力低下继发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抑郁症、糖尿病、睡眠障碍、贫血和青光眼,因此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力水平既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又能减少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肺外影响主要是免疫力低下继发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抑郁症、糖尿病、睡眠障碍、贫血和青光眼,因此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力水平既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又能减少COPD对患者带来的肺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缓解期 COPD患者 胸腺肽-Α1 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力低下 应用 继发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 《北方药学》 2015年第2期111-111,共1页
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49例,对其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泵入治疗方式,... 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49例,对其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泵入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每小时尿量及时调整药物用量,观察患者治疗后6h、12h、24h、48h、72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氧合指数、血钾、机械通气时间、p H值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h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血钾较治疗前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下降效果越明显,不同时间段的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h,患者的p H值以及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且随着时间增长,增加效果越明显,不同时间段的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有44例患者肾功能恢复且脱机,占89.8%;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大剂量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紊乱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急性肾损伤 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 13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 13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其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早期应用可促进疾病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