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T1基因多态性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高红红 任丽君 +5 位作者 马豪莉 王利 侯会娟 司马盼盼 谢骅 宋瑞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IRT1基因多态性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216例,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26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分析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IRT1基因多态性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216例,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26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分析患者SIRT1基因多态性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216例患者接受26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HbA1c、FPG、2h PG和BMI指标均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CC型患者HbA1c、FPG、BMI、2h PG各指标比TT型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患者Rs12778366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另外对145例患者STIR1基因mRNA表达分析发现,TT型患者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TC/CC型患者(P<0.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既往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安全有效,且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者疗效更好;SIRT1基因Rs12778366位点可能通过影响SIRT1基因mRNA的表达而影响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 SIRT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丽君 高红红 宋瑞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GLP1R)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的2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体质指...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GLP1R)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的2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指标变化。此外,比较GLP1R基因多态性位点和疗效指标的关联性,分析GLP-1R基因遗传变异和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的改善。GLP1R基因A131P位点和临床指标的关联分析结果提示:GG基因型患者的HbA1c、FPG、体质量、BMI和腰臀比几项指标下降变化更明显,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GG和GA/AA基因型患者的HbA1c达标率分别为64.6%和44.4%(χ^(2)=7.488,P=0.006)。此外,GA/AA基因型患者的GLP1R基因mRNA的表达比GG型患者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P <0.001)。结论 GLP1R基因A131P位点可能通过介导了基因mRNA表达从而影响了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利拉鲁肽 遗传变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多态性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任丽君 王军杰 +3 位作者 马豪莉 侯会娟 司马盼盼 宋瑞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52-2156,共5页
背景利拉鲁肽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利拉鲁肽的降糖效果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众多药物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目的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CNR1)在糖尿... 背景利拉鲁肽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利拉鲁肽的降糖效果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众多药物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目的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CNR1)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CNR1多态性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30例早期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皮下注射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治疗16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部分患者新鲜外周血标本分别用来进行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基因分型及CNR1 mRNA的表达测定。结果治疗16周后患者BMI、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30例患者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基因分型为:GG型188例(81.7%),GA型39例(17.0%),AA型3例(1.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98,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550)。治疗16周后,GA/AA型患者BMI、FPG、HbA1c水平均低于GG型(P<0.05)。GG型和GA/AA型患者治疗16周后BMI、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125例具有合适标本的CNR1 mRNA表达分析显示,GG型患者CNR1 mRNA表达水平高于GA/AA型患者(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恶心呕吐、低血糖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在早期T2DM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GA/AA型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利拉鲁肽对T2DM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大麻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