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蒋清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结核病 误诊 原因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发热的疗效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雷臻 石慧 梁晓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40-2443,共4页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发热的疗效,同时探讨该药物实现降温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收治放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并进一步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发热的疗效,同时探讨该药物实现降温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收治放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并进一步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降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常规降温治疗,均持续治疗7d。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后降温效果并检测血清中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的分布水平。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CRP、IL-6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分布比例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患者,CD8^+T细胞分布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发热患者接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降温效果,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免疫调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发热 麻黄附子细辛汤 炎性反应 T淋巴细胞亚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182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常玉和 郭占青 +2 位作者 蒋青敏 孙三友 胡健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4,共2页
本文概述了我院1979~1991年间住院治疗的182例重型、极重型"乙脑"的临床特点及救治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尽管目前尚未特殊疗法。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其存活率为76.37%,死亡率为23.5%(24小时内死亡9例)... 本文概述了我院1979~1991年间住院治疗的182例重型、极重型"乙脑"的临床特点及救治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尽管目前尚未特殊疗法。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其存活率为76.37%,死亡率为23.5%(24小时内死亡9例),纠正死亡率为13.14%,而1970~1978年单用西药治疗死亡率为41.28%,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l)。在诊治过程中把住3关(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治疗中的3个重要环节。西医西药作用快,疗效迅速可使高烧、抽搐及呼吸衰竭较快地得以改善,为早期应用中药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医治疗本着师古而不泥古的原则,文中把"乙脑"分为湿热并重型和热重型两大类;前者居多占85%,早期三仁汤加味效果颇佳,极期张氏的"清瘟败毒饮"重用石膏每可取效。热重型尽管少见,但不乏其例,白虎汤主之;极期用化斑汤加桑白皮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实有俘鼓之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乙脑"开创了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流行性乙型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8例误诊分析
4
作者 岳振强 魏琦 +1 位作者 李海亮 纵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误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