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艾滋病中医病机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
作者 朱柯颖 许前磊 +4 位作者 李鹏宇 金艳涛 何心怡 赵泰龙 郭会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75-2183,共9页
目的:对河南省中医项目组地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数据挖掘技术,甄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症状、证素、四诊信息等特点,明确AIDS病机内涵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河南地区AIDS患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收集的相关信... 目的:对河南省中医项目组地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数据挖掘技术,甄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症状、证素、四诊信息等特点,明确AIDS病机内涵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河南地区AIDS患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收集的相关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关系挖掘,运用Gephi分析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共收集AIDS患者1893例。调查显示患者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纳呆、消瘦、肌肉关节痛、腹胀、心悸、腹泻。患者舌色以淡红为主,舌形以胖大舌为主,苔色以苔白为主,苔质以腻苔为主,脉象以弱脉、濡脉虚性脉象为主。AIDS证型主要包括:实证为湿热内蕴证、风热侵袭证、痰瘀互结证,虚证为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知识图谱可视化显示热、肺、阳虚、痰、气虚、肝、脾、湿、肾、气滞为核心病位-病性要素。结论:AIDS患者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肌肉关节痛、腹胀、心悸、腹泻,AIDS证型中早期以肺脾气虚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肺脾,中期以脾气虚弱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至晚期证型以脾肾阳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患者舌色以淡红为主,舌形多胖大舌为主,患者的脉象以脉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药 流行病学调查 病机 证候 复杂网络 知识图谱 数据挖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前磊 胡新宁 +6 位作者 马玉青 许向前 李青雅 谢世平 郭会军 金艳涛 桑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共3页
病、症、证结合是中医药临床辨治的重要依据,而病、症、证在临床中又有不同的内涵,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与中医病、症、证联系密切。通过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应用的理论基础探讨及在中医药防治... 病、症、证结合是中医药临床辨治的重要依据,而病、症、证在临床中又有不同的内涵,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与中医病、症、证联系密切。通过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应用的理论基础探讨及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实践分析,显示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团队应加以系统研究,以期提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症、证结合 中医药 艾滋病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痕迹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周新 余海滨 符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3-224,232,共3页
将痕迹化管理应用于中医药实验室的管理之中,着重介绍中医药实验室痕迹化模式的构建方式、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应重视中医研究对象痕迹留存的特殊性,提出痕迹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成本的控制和客观化的中医研究对象留存。
关键词 痕迹化管理 中医药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队列研究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领域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张欣欣 姜琦 +4 位作者 许前磊 陈莉华 张淼 桑锋 郭会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队列研究适用于中医药防治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研究,随着艾滋病的慢性化以及治疗规范化,针对其病程长、死亡率高、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用药复杂多样的特点,队列研究在艾滋病临床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具有独特优势,作者... 队列研究适用于中医药防治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研究,随着艾滋病的慢性化以及治疗规范化,针对其病程长、死亡率高、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用药复杂多样的特点,队列研究在艾滋病临床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具有独特优势,作者通过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队列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患者依从性低、合并用药、艾滋病死亡率高、队列研究成本高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建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队列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艾滋病 队列研究 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发展方向及机遇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青雅 王亚楠 +2 位作者 许前磊 郭会军 David Y.W.Lee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49,I0016,共7页
艾滋病(AIDS)当前在全世界流行形势严峻且没有能够治愈的有效药物。对艾滋病(AIDS)的起源、传播、流行及防治现状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在中医药的防治艾滋病的领域,单味中药... 艾滋病(AIDS)当前在全世界流行形势严峻且没有能够治愈的有效药物。对艾滋病(AIDS)的起源、传播、流行及防治现状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在中医药的防治艾滋病的领域,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可以发挥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艾滋病 复方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发热之临床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灿灿 郭家乐 +5 位作者 钟鹏展 黄铭燕 郭娅娅 丁雪 徐立然 郭洪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88-90,共3页
古今中医各家认为,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主要由艾毒、风、热、湿等六淫外邪,或情志因素作为诱因,内外相引,由里越外,或外感,或内伤,最终导致肺脾肾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俱虚,总属本虚标实,正邪相争。经临床实践,认为艾滋病发热... 古今中医各家认为,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主要由艾毒、风、热、湿等六淫外邪,或情志因素作为诱因,内外相引,由里越外,或外感,或内伤,最终导致肺脾肾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俱虚,总属本虚标实,正邪相争。经临床实践,认为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临床主要表现为内外湿交杂,湿热蕴结,困遏脾土,脾失健运,加之艾滋病患者脾为枢机,脾气本虚,最终导致湿热为标、脾虚为本的病理状态,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邪相争,虚实夹杂。临床常见证候有外寒里热证、湿热内蕴证、热毒炽盛之热在肺卫证、气虚发热证,其中湿热内蕴证和(脾)气虚发热证最为多见。通过对艾滋病发热病因病机理论和中医证候的总结,从而剖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发热的辨治思路和临证体会,以期对增强临床疗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发热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中医药防治HIV/AIDS的特色与优势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青雅 许前磊 +4 位作者 许向前 金艳涛 谢世平 郭会军 徐立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48-2751,共4页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祖国医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医家们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归属于中医"瘟疫"、"伏气温病"、"虚劳"的范畴,并对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临床干预、诊疗方...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祖国医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医家们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归属于中医"瘟疫"、"伏气温病"、"虚劳"的范畴,并对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临床干预、诊疗方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其中医病因病机复杂性、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证候分布多样性的特点,更加凸显中医"治未病"的早期干预、"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易感性"的体质学说、"全身性"的整体观念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对艾滋病中医基础研究评述,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从以上4个方面探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特色和优势,为更好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HIV/AIDS 特色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指标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钟鹏展 徐立然 +2 位作者 郭家乐 黄铭燕 宋夕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766-2771,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分析,得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情况,为未来选择合适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分析,得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情况,为未来选择合适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符合中医药诊治艾滋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结果:总纳入32篇文献,患者7 642例,涉及到42种结局指标155次,包括中医证候/证候评分、理化指标、安全事件、西医体征指标、生命质量、远期预后。理化指标72(46.45%)、安全事件43(27.74%)、中医证候/证候评分12(7.74%)、远期预后及安全指标不足。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结局指标数量差异大、种类单一,测量时间点差异性大、中医特色疗法、远期预后及生命质量关注度欠佳、复合指标缺乏标准。本研究通过现有中文核心文献研究,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艾滋病 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研究 评价指标 结局分析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潘万旗 张淼 +1 位作者 许前磊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0年11月选取河南省某地区确诊的20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例HIV抗体阴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CD_(3)^(+)、CD_(4)^(+)、CD_(8)^(+)计数,并计算CD_(4)^(+)/CD_(8)^(+)比值;检测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A-I(ApoAⅠ)、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B(ApoB)、锌-α2-糖蛋白1(AZGP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脂联素、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_(4)^(+)降低,CD_(4)^(+)/CD_(8)^(+)比值倒置,TC降低,sTM、AZGP1、Ox-LDL、Hs-CRP升高。结论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的表现,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肺脾气虚证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队列研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欣欣 姜琦 +5 位作者 许前磊 李鹏宇 金艳涛 张淼 桑锋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151,共4页
近些年队列研究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介绍队列研究的概念以及对目前国内外队列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总结出其多应用于肿瘤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肝胆类疾病等,特点为多应用于慢性难治性... 近些年队列研究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介绍队列研究的概念以及对目前国内外队列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总结出其多应用于肿瘤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肝胆类疾病等,特点为多应用于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研究以及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效。通过分析总结队列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思考,以期为以后更好的开展高质量中医药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列研究 中医药 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介导TLR4/NF-κB通路探讨中医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琦 许前磊 +4 位作者 金艳涛 李鹏宇 张淼 桑锋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HIV病程密切相关,同时TLR4/NF-κB通路参与了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与宿主免疫表现出相似变化特征。根据前期研究,中医药可改善HIV感染所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调节TLR4/NF-κB通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 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HIV病程密切相关,同时TLR4/NF-κB通路参与了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与宿主免疫表现出相似变化特征。根据前期研究,中医药可改善HIV感染所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调节TLR4/NF-κB通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基于此,提出“中医药调节HIV/AIDS免疫功能作用机制与肠道微生态介导NF-κB通路存在共变化特征”这一假说,并将研究思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药 肠道微生态 免疫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虚湿阻”病机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论治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
12
作者 陈守生 李鹏宇 +5 位作者 陈莉华 何心怡 郇瑞博 赵泰龙 王丹妮 郭会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9-63,共5页
结合中医理论,从病因、病位和病症角度指出“气虚湿阻”为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INR)的关键病机。诸多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在INR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气虚湿阻”与肠道微生态失调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基... 结合中医理论,从病因、病位和病症角度指出“气虚湿阻”为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INR)的关键病机。诸多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在INR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气虚湿阻”与肠道微生态失调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可选用益气祛湿的中药复方治疗,西医治疗以益生菌、益生元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重建,理清“气虚湿阻”与肠道微生态间的联系,可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择优选用中西医单独或者联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免疫重建不良 气虚湿阻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郁达之”深化艾滋病的诊疗思路
13
作者 张圆圆 王丹妮 郭会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3,共3页
“木郁达之”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木郁”即肝郁,包括肝气郁、肝火郁、肝血郁、肝郁脾虚等证。“木郁达之”是指顺应木性,即肝的升发条达之性,具体治法有疏肝行气、清肝泻火、理气化瘀、疏肝健脾等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 “木郁达之”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木郁”即肝郁,包括肝气郁、肝火郁、肝血郁、肝郁脾虚等证。“木郁达之”是指顺应木性,即肝的升发条达之性,具体治法有疏肝行气、清肝泻火、理气化瘀、疏肝健脾等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理变化复杂多样,通过研究发现木郁贯穿了AIDS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AIDS有着密切联系,如AIDS患者易形成“木郁”病机、“木郁”影响AIDS发病与否和疾病转归,提示医者在辨证论治时要不忘“木郁达之”来更好地指导AIDS的临床治疗。故文章从“木郁达之”的内涵、“木郁”与AIDS的相关性、“木郁达之”在AIDS辨治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和深化“木郁达之”在临床中应用于AIDS诊疗时的思路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郁达之 AIDS 肝郁 中医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中医症状聚类分析及其类别间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周新 许前磊 刘志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对服用抗病毒药物艾滋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聚类分析法处理样本的中医症状数据,进行样本分类。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类别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例AIDS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调查,对53个... 目的:对服用抗病毒药物艾滋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聚类分析法处理样本的中医症状数据,进行样本分类。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类别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例AIDS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调查,对53个有序离散型中医症状或体征变量进行Q型聚类,把样本分成多个类别;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的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分析样本数量较多的类别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有4个类别样本数量不小于8,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按照CD4T细胞数量排列的顺序,CD4/CD8比值、体重、夜尿次数、消谷善饥、腹泻、腹泻持续时间、感冒频率、自汗和消瘦的平均得分与CD4数值的变化相一致;而病程长短则和CD4T细胞数量的排列顺序相反。53个有序离散型中医症状或体征变量中,平均年龄最大组有40个平均得分最高占总数的75.5%;平均年龄最小组有25个平均得分最低,占总数的47.2%。卡方检验后发现:四类样本间基本证型分布未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使用HAART对CD4细胞数量的改善作用受到病程长短的影响,病程越长,效果越差。另外也说明,体重、感冒频率、腹泻次数等某些症状或体征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外周血中CD4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HAART艾滋病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受到年龄的影响,患者年龄大者症状和体征表现得明显,而与患者的CD4T细胞数量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艾滋病患者 中医症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血液毒性反应患者外周血CD4~+ T和CD8~+ 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志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9-870,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在疾病的发展过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毒载量与CD4+T细胞水平已成为判定HIV感染者病程、预测临床进展以及评价抗病毒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毒性反应 CD4+T细胞计数 CD8+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Spearman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中医体质研究现状及调治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采晓阳 徐立然 +6 位作者 孟鹏飞 李亮平 马秀霞 刘楠 钟鹏展 黄铭燕 郭家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214-217,共4页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恶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至今尚无法根治。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优势显著。除了个体化的辨证论治,辨体质论治亦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在艾滋病的诊疗中应将辨证论治和辨体论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辨治,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文...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恶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至今尚无法根治。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优势显著。除了个体化的辨证论治,辨体质论治亦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在艾滋病的诊疗中应将辨证论治和辨体论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辨治,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就中医体质对艾滋病相关影响,艾滋病在不同地区、所处病期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类型研究,中医体质与艾滋病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对艾滋病中医体质的调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艾滋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体质 研究现状 调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露 刘亚楠 +4 位作者 刘光伟 李鹏宇 胡新宁 康秋佳 郭会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和预防LLV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5304。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和预防LLV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5304。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CHB患者LLV发生及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21日。应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总样本量3408例,包括LLV患者11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治CHB患者LLV发生率为32.8%(95%CI:27.6%~38.3%);HBsAg定量高(OR=2.107,95%CI:1.782~2.491,P<0.001)、HBeAg阳性(OR=3.258,95%CI:2.629~4.038,P<0.001)、高基线HBV DNA水平(OR=1.286,95%CI:1.157~1.430,P<0.001)及有恩替卡韦治疗史(OR=3.089,95%CI:1.880~5.074,P<0.001)是LLV发生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时间≥3年(OR=0.175,95%CI:0.093~0.331,P<0.001)和高基线ALT水平(OR=0.985,95%CI:0.978~0.992,P<0.001)是LLV的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效应值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Meta分析结果相对稳定。纳入研究漏斗图基本对称,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结果提示纳入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LLV的影响因素,综合临床证据有效指导决策,降低远期临床风险,避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麻桂柴石方治疗发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聪聪 杨瑞涵 +5 位作者 苏铄涵 唐洲 郭子伊 徐立然 张海燕 李青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0-418,共1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麻桂柴石方治疗发热的潜在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其解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结合文献查找麻桂柴石方中每味药的化合物、潜在靶点及发热的相关靶点,并对靶点进行GO注释、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麻桂柴石方治疗发热的潜在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其解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结合文献查找麻桂柴石方中每味药的化合物、潜在靶点及发热的相关靶点,并对靶点进行GO注释、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筛选出麻桂柴石方化合物265个,潜在靶点435个,与发热的交集靶点110个,涉及到的通路为IL-17、TNF、Toll样受体、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NOS2、GABRA1、BCL2三个靶点与其相对应的活性成分能结合成稳定构象。临床试验表明,麻桂柴石方治疗外感发热疗效确切。动物实验表明麻桂柴石方能明显降低感染性发热大鼠体温并抑制TLR4、NF-κB p65、COX2、NOS2、GABRA1 mRNA基因表达及TNF-α、IL-1β、IL-6、NOS2、GABRA1血清水平,进一步改善下丘脑组织炎症状态。结论麻桂柴石方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解热作用,实验证实了麻桂柴石方能抑制TLR4/NF-κB/NOS2信号通路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SD大鼠炎症因子水平,为深入研究经方合方客观化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桂柴石方 发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TCR免疫组库技术在艾滋病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19
作者 任莹珂 李杰 +3 位作者 许前磊 李强 王露 桑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5-1568,F0003,共5页
T细胞受体(TCR)免疫组库是机体所有TCR的总和,TCR免疫组库的多样性与HIV识别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高通量免疫组库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分析TCR组库的所有序列,真实反映所有TCR的遗传信息,全面揭示TCR组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 T细胞受体(TCR)免疫组库是机体所有TCR的总和,TCR免疫组库的多样性与HIV识别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高通量免疫组库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分析TCR组库的所有序列,真实反映所有TCR的遗传信息,全面揭示TCR组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TCR免疫组库变化可监测HIV患者诊疗情况、疾病进展及预后,同时有助于疫苗研发、病毒库清除及临床疗效评价,从而为丰富HIV/AIDS防治思路和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TCR免疫组库技术 HIV AI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检测方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20
作者 赵豪梅 张清燕 +4 位作者 桑锋 杨瑶瑶 邓博文 袁硕阳 李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4-2451,共8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高死亡率传染病。即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原病毒整合在宿主基因组形成病毒储存库仍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及清除。现有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体外培养诱导病毒生长试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高死亡率传染病。即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原病毒整合在宿主基因组形成病毒储存库仍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及清除。现有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体外培养诱导病毒生长试验和基于PCR技术直接检测原病毒基因组方法。了解并精准检测HIV储存库可为治疗HIV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HIV储存库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够选择出针对不同检测对象的HIV储存库的最优检测方法,并给出恰当建议,为艾滋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储存库 病毒生长试验 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