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农养牧 以牧促农 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之路——河南省秸秆养畜项目取得巨大成功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永革 郭庭双 《黄牛杂志》 1998年第3期37-39,共3页
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农业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努力增产无疑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狠抓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另一条重要途径。6年来,河南省在实施国家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示... 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农业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努力增产无疑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狠抓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另一条重要途径。6年来,河南省在实施国家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示范项目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实践这一原则并取得成功的范例。秸秆养畜示范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大幅度增产了牛羊肉,改善了居民的膳食结构;二是节约大量饲料用粮,为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作出了贡献;三是给农田提供大量有机肥,改良了土壤,促进农业增产;四是带动了饲料加工、屠宰、肉类加工、皮革加工以及活畜及其加工产品的运销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城乡居民开辟了就业门路,也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五是多余的秸秆找到了出路,也就减少了由焚烧秸秆引起的大气污染。总之,秸秆养畜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正如李鹏同志所说,“是一篇大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养畜 过腹还田 良性循环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秋播饲用燕麦的越冬率、分蘖特性及其生产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姚晋 何云 +8 位作者 卢家顶 张晓霞 崔亚垒 马森 王志昌 朱晓艳 史莹华 李德锋 孙浩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8-539,共12页
为探明河南省秋播燕麦的越冬情况和生产性能,本试验秋播21个燕麦品种,对其越冬率、分蘖情况等农艺性状及干草产量、抗倒伏性、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秋播燕麦品种越冬率为33%~86%,其中有13个品种越冬率在60%以上。秋... 为探明河南省秋播燕麦的越冬情况和生产性能,本试验秋播21个燕麦品种,对其越冬率、分蘖情况等农艺性状及干草产量、抗倒伏性、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秋播燕麦品种越冬率为33%~86%,其中有13个品种越冬率在60%以上。秋播的燕麦分蘖能力较强,越冬前和越冬后为2次分蘖高峰期,且越冬前分蘖为有效分蘖。各品种株高为1.04~1.42 m,‘太阳神’的株高最高;干草产量为9.95~18.69 t·hm^(-2),‘贝勒’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干草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草产量与分蘖等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关系。对各品种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营养品质进行量化评分。综合抗倒伏性、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表明,‘贝勒’‘牧王’和‘贝勒2’得分较高,适宜在河南省及黄淮海平原进行秋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产性能 主成分分析 越冬率 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型苜蓿SOD、P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成章 李建华 +2 位作者 郭玉霞 方丽云 高永革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短日照是导致苜蓿(Medicagosativa L.)秋眠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也可能是苜蓿生长的一种逆境。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不同秋眠型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的影响,以及两种抗氧化物酶活性与苜蓿秋眠性的关系,为进一步... 短日照是导致苜蓿(Medicagosativa L.)秋眠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也可能是苜蓿生长的一种逆境。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不同秋眠型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的影响,以及两种抗氧化物酶活性与苜蓿秋眠性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秋眠性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无论是秋眠型苜蓿Vernal,半秋眠型苜蓿CW502,还是非秋眠型苜蓿CUF101,其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均呈现出8h光照最高,12h次之,16h最低的趋势,暗示SOD、POD的活性与长日照苜蓿的光周期有关,短日照可提高SOD、POD的活性;在同一光周期下,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之间并未在SOD活性上表现出规律性,而POD活性则有随着秋眠性增强而增强的趋势;在同一苜蓿品种中POD活性多随生长期延长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光周期 秋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干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云 张亮 +6 位作者 武小姣 郑爱荣 刘薇 贺永惠 牛岩 王跃先 张晓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84-4690,共7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线生产企业所用苜蓿干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从9个省份的奶牛场及牧草生产企业采集265个苜蓿干草草捆样品,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4种散射校正和10种导数处理方法...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线生产企业所用苜蓿干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从9个省份的奶牛场及牧草生产企业采集265个苜蓿干草草捆样品,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4种散射校正和10种导数处理方法,建立苜蓿干草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含量这5个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显示:CP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SQ V)和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 V)最高,而DM、NDF和ADF含量的RSQ V和RPD V略低于CP;DM、CP、NDF和ADF含量这4个指标的RSQ V均大于0.80、RPD V均大于2.50,说明这4个指标的建模效果较好,能用于实际含量测定;Ash含量的RSQ V和RPD V分别为0.793和2.102,分别低于0.80和2.50,说明Ash含量的预测模型仅能用于粗略筛选,暂不能用于实际含量测定。综上所述,本试验初步建立苜蓿干草DM、CP、NDF和ADF含量这4个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为生产中快速高效测定苜蓿干草这4个指标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苜蓿干草 常规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麻酸水平及饲料组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欢欢 史莹华 +3 位作者 张晓霞 刘晓 贾泽统 王成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107,共10页
旨在研究不同亚麻酸水平的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900头60 kg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三元育肥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头猪。5个试验... 旨在研究不同亚麻酸水平的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900头60 kg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三元育肥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头猪。5个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型);10%苜蓿草粉组;20%苜蓿草粉组;大豆油组(与10%的草粉组亚麻酸水平一致);亚麻油组(与20%的草粉组亚麻酸水平一致)。试验期67 d,其中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10%的苜蓿草粉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20%苜蓿草粉组和亚麻油组,也高于豆油组和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2)2个草粉组的瘦肉率高于两个加油组,也高于对照组,然而其屠宰率下降。3)试验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以10%草粉组最高,2个草粉组的大理石纹和肉色优于豆油组和亚麻油组。4)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降低了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在日粮中加入10%的苜蓿草粉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添加苜蓿草粉和植物油均有助于改善肉的品质,其中苜蓿草粉组饲料组成对亚麻酸的沉积效果优于植物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粉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苜蓿干草营养成分分析与质量分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清华 郭会茹 +3 位作者 郑爱荣 贺永惠 牛岩 王跃先 《中国奶牛》 2019年第8期60-63,共4页
本研究主要对河南省奶牛场使用的进口苜蓿干草进行质量分级研究。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111家奶牛场采集有效进口苜蓿草捆样本272个,计37个品牌,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质量分级。结果发现苜蓿干草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 本研究主要对河南省奶牛场使用的进口苜蓿干草进行质量分级研究。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111家奶牛场采集有效进口苜蓿草捆样本272个,计37个品牌,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质量分级。结果发现苜蓿干草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成分变异范围较大。干草样本中,61.76%的CP值大于18%,41.54%的RFV值大于150,32.72%的NDF值小于40%,61.40%的ADF值小于32%。9.93%的粗灰分含量大于12.5%,原因多由砂土过多引起,个别也存在人为掺假现象。苜蓿干草的CP、ADF水平可与质量分级标准相匹配,而RFV、NDF标准则无法与标准相匹配,分别要低1~2个等级。质量在一级以上的干草占37.50%,二级以上的占72.43%,三级草占27.57%。其中8.82%的干草因CP水平低而被降级,53.69%因RFV水平低而被降级,57.71%因库存时间长被降级。研究显示,当前我国进口苜蓿干草质量不一,NDF含量高是造成降级的主要原因,这与进口苜蓿的二次加压加工工艺有关,也与进口苜蓿贮存期较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干草 粗蛋白质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相对饲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
7
作者 谭旭信 贾付莉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9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饲料霉变 饲料产品质量 饲料发霉 丙酸钙 霉菌生长 饲养管理工作 化学防霉剂 营养成分 急慢性中毒 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残留对玉米/苜蓿轮作体系中紫花苜蓿的毒害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家顶 张晓霞 +6 位作者 姚晋 朱晓艳 崔亚垒 史莹华 王成章 孙浩 李德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6,共9页
为研究河南地区玉米田喷施莠去津除草剂对后茬紫花苜蓿生产的影响,选取我国广泛种植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受害指数、生产性能和干草品质比较,结果表明:(1)玉米田后茬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莠去津残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因前茬作物玉米生长... 为研究河南地区玉米田喷施莠去津除草剂对后茬紫花苜蓿生产的影响,选取我国广泛种植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受害指数、生产性能和干草品质比较,结果表明:(1)玉米田后茬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莠去津残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因前茬作物玉米生长期间强降雨的淋溶作用,2021年秋季种植的苜蓿土壤中未检出莠去津残留。(2)在河南地区正常降雨年份,以夏玉米推荐浓度(3.75 l/hm^(2))喷施莠去津,残留量对后茬紫花苜蓿产生明显毒害作用,但不同苜蓿品种受害程度有所不同。(3)紫花苜蓿遭受莠去津毒害时,植株高度和生物产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品种 紫花苜蓿 产量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