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乡村生物质和边际土地资源量统计及其能源转化潜力分析——以周口市杨湾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志萍 范小妮 +2 位作者 赵跃凯 朱胜楠 张全国 《中国沼气》 2021年第5期23-31,共9页
河南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文章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问卷的方式对河南典型乡村,周口市杨湾村的边际土地分布、总面积和秸秆类生物质、畜禽粪便、农民生活污水等生物质资源量进行资源收集和潜力分析。通过分析调查,杨湾村... 河南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文章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问卷的方式对河南典型乡村,周口市杨湾村的边际土地分布、总面积和秸秆类生物质、畜禽粪便、农民生活污水等生物质资源量进行资源收集和潜力分析。通过分析调查,杨湾村生物质资源丰富,可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若简单以可转化沼气量为统计指标,则杨湾村生物质和边际土地可产297819.41 m^(3)沼气,其中,生物质资源可转化为291053.94 m^(3)沼气,充分利用边际土地,可产6765.47 m^(3)沼气。将其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率,改变村庄的能源结构,同时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类生物质 畜禽粪便 生活污水 厌氧发酵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类生物质厌氧发酵补氢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全国 焦有宙 +5 位作者 刘虹 李敖 张志萍 贺超 张真豪 隋琼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97-403,共7页
针对秸秆类生物质厌氧发酵过程中适当补充氢气能够有效提高沼气产量和质量的补氢强化新技术,介绍了国内外补氢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外源补充氢气的含量、流量以及反应温度、微量元素等与厌氧发酵产气速率、甲烷含量等因素之间的相... 针对秸秆类生物质厌氧发酵过程中适当补充氢气能够有效提高沼气产量和质量的补氢强化新技术,介绍了国内外补氢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外源补充氢气的含量、流量以及反应温度、微量元素等与厌氧发酵产气速率、甲烷含量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规律,明确了秸秆类生物质厌氧发酵过程中由于外源氢气的补入提高了沼气产量、产气速率和甲烷含量,并指出了补氢强化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 厌氧发酵 补氢 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白茅生物质光合生物产氢的影响
3
作者 荆艳艳 周小楷 +2 位作者 李芳 王震宁 张全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3-1018,共6页
为了探究pH值对白茅光合产氢体系产氢效果的影响,使用白茅生物质作为产氢原料,以产氢速率和产氢量为关键指标、以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等为辅助指标研究pH值对白茅光合生物产氢的影响,分析几种指标的数据变化情况,提出pH... 为了探究pH值对白茅光合产氢体系产氢效果的影响,使用白茅生物质作为产氢原料,以产氢速率和产氢量为关键指标、以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等为辅助指标研究pH值对白茅光合生物产氢的影响,分析几种指标的数据变化情况,提出pH值对白茅光合生物产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ORP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当pH=8时,光合细菌对白茅降解的还原糖利用率较高,超过了94.8%;累计产氢量和产氢速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22 mL和8.08 mL/h,ORP达到最小值-465 mV。试验结束时各体系的pH值维持在5.3~5.5,中性和碱性环境下白茅光合生物产氢能力明显高于酸性环境下的产氢能力,但碱性过强又对产氢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H值 光合生物制氢 白茅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叶泡桐叶光合生物产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金鹏 张全国 +2 位作者 路朝阳 李亚猛 刘泽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44-449,共6页
以楸叶泡桐叶为底物,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主要考察目标,研究不同底物质量浓度对光合细菌HAU-M1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对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和还原糖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25 g/L时,产氢效果最好,得到... 以楸叶泡桐叶为底物,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主要考察目标,研究不同底物质量浓度对光合细菌HAU-M1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对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和还原糖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25 g/L时,产氢效果最好,得到最大累积产氢量167.85 mL,氢气浓度达到39.5%;产氢高峰期集中在24~60 h,在36 h时,产氢速率达到最大值5.42 mL/h,在72 h后逐步停止产氢;反应液中的还原糖浓度在反应进行到0~12 h时快速上升,在12 h后逐渐下降,最终趋于平稳。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对不同底物质量浓度下的产氢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底物质量浓度为25 g/L时,光合产氢试验获得最大产氢潜能和产氢速率,分别为168.79 mL和6.51 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制氢 光合细菌 楸叶泡桐 底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改性活性炭对沼气吸附脱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冯亮亮 黄黎 +3 位作者 严珍奇 安崇 胡建军 刘圣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0-404,共5页
针对沼气吸附法脱碳提质所用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以氨水为改性剂,探讨改性剂浓度和改性时间对活性炭脱碳效果以及其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氨水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呈酸性官能团减少,呈碱性官能团增加,同时引入含氮官能... 针对沼气吸附法脱碳提质所用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以氨水为改性剂,探讨改性剂浓度和改性时间对活性炭脱碳效果以及其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氨水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呈酸性官能团减少,呈碱性官能团增加,同时引入含氮官能团,改性后活性炭的表面疏水性增强,极性发生变化,增强对气体的吸附能力;2)在改性剂浓度5%~25%范围内,氨水浓度为10%,改性时间为12 h,改性效果最佳,活性炭比表面积由413.2 m^(2)/g增至502.7 m^(2)/g,增加21.66%,微孔容积增加39.47%,达到最大值0.735 cm^(3)/g,总孔容积增加54.33%,达到最大值0.963 cm^(3)/g,微孔孔径增大13.06%,达到1.307 nm;3)模拟沼气(CH4体积占比60%,CO_(2)体积占比40%)吸附脱碳实验显示,改性最佳的活性炭处理使样品气中甲烷含量增加19.96%,由未改性活性炭的76.30%达到9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改性活性炭 比表面积 官能团 吸附脱碳 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油脂热压联合提取装置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王亚伟 刘亮 +8 位作者 常超 贺超 李刚 刘新新 徐桂转 李鹏飞 卢南 冯敬礼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66,共9页
提高病死畜禽胴体中的油脂提取率是实现病死畜禽进一步资源化的关键,为此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动物油脂热压联合提取装置。首先基于静力学和热传递分析,结合动物油料特性,对关键部件压力机构和油脂提取机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加热、加压和可编... 提高病死畜禽胴体中的油脂提取率是实现病死畜禽进一步资源化的关键,为此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动物油脂热压联合提取装置。首先基于静力学和热传递分析,结合动物油料特性,对关键部件压力机构和油脂提取机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加热、加压和可编程控制系统分别进行了关键参数设计和设备选型,最后选取板油进行了装置性能试验,并对提取的油脂进行了黏度测试。结果表明:在70~150℃范围内,单独温度和热压联合两种油脂提取方法的最佳温度均为130℃,在此温度下油脂提取率最高分别可达到59.15%和81.35%。相同温度下,热压联合油脂提取率较单独温度作用最高可提升31.21个百分点。减小油料规格对单独温度作用可明显提高油脂提取率,而对热压联合油脂提取率无明显影响。在高于130℃试验温度下进行热压联合油脂提取,能够达到油脂完全提取效果,所提取油脂在70~150℃温度范围内测得黏度为0.004~0.091 Pa·s,符合工业用润滑油黏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试验 油脂提取 热压联合 工艺参数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用]效率的玉米秸秆厌氧发酵单产和联产氢烷性能分析
7
作者 周佳秀 马晓然 +6 位作者 李攀攀 徐桂转 李刚 潘晓慧 焦有宙 贺超 张全国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联产氢烷是秸秆能源化利用的3种重要的生化转化模式。为了筛选出玉米秸秆高效的生化转化模式,在玉米秸秆基质浓度分别为20,30,40,50,60 g/L的条件下进行了光发酵产氢、厌氧发酵产甲烷和光发酵产氢-厌氧发...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联产氢烷是秸秆能源化利用的3种重要的生化转化模式。为了筛选出玉米秸秆高效的生化转化模式,在玉米秸秆基质浓度分别为20,30,40,50,60 g/L的条件下进行了光发酵产氢、厌氧发酵产甲烷和光发酵产氢-厌氧发酵产甲烷两阶段联产氢烷的试验,从热力学[火用]效率和生态[火用]效率的角度对玉米秸秆单产或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光发酵产氢时,底物浓度为40 g/L的累积产氢量和累积收益[火用]最大,分别为323.67 mL和3.41 kJ,最大热力学[火用]效率为1.58%。厌氧发酵产甲烷时,底物浓度为60 g/L的累积产甲烷量和累积收益[火用]最大,分别为1546.46 mL和57.38 kJ,最大热力学[火用]效率为31.01%。氢烷联产时,底物浓度为60 g/L的氢气和甲烷联产的累积产甲烷量和累积收益[火用]最大,分别为1554..83 mL和60.83 kJ,最大热力学[火用]效率为22.20%。3种模式相比,玉米秸秆厌氧发酵单产甲烷转化具有最高的[火用]效率,且热力学[火用]效率和生态[火用]效率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光发酵产氢 厌氧发酵产甲烷 氢烷联产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