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狐尾藻在农业面源污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文哲 张志 +3 位作者 宋颂 易军 陈学军 夏宗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6-18,共3页
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源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环境质量安全。水生植物狐尾藻作为一种污染物富集植物,在农业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和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狐尾藻的生理生态特性、... 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源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环境质量安全。水生植物狐尾藻作为一种污染物富集植物,在农业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和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狐尾藻的生理生态特性、重金属、氨氮和磷等富营养成分的吸收降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狐尾藻在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育种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狐尾藻进行污染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污染水体 生态修复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废气生物法净化工艺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特征及暴露风险研究进展
2
作者 康晴晴 张志 +4 位作者 牛涌祥 朱仁成 王树 李金亮 李顺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5-660,共6页
概述了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特征,分析了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机理,以及微生物生长条件、气体成分、气体流速与进气负荷等多项因素对生物气溶胶排放的影响。介绍了微生物气溶胶环境下的暴露风险和不同的控制措施作为减少微生物气... 概述了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特征,分析了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机理,以及微生物生长条件、气体成分、气体流速与进气负荷等多项因素对生物气溶胶排放的影响。介绍了微生物气溶胶环境下的暴露风险和不同的控制措施作为减少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的潜在解决方案。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控制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的重要性,让生物技术处理VOCs更加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生物法 微生物 排放特征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马店市某制药厂废水的生物毒性评价
3
作者 路忻 张清敏 +1 位作者 马翠 刘玉浩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70,共7页
以驻马店市某制药厂废水为研究对象,评估该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4个节点(进水、生物处理出水、类Fenton反应出水和Fenton反应出水)水样对不同营养级别指示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分析4个工艺节点对生物急性毒性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 以驻马店市某制药厂废水为研究对象,评估该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4个节点(进水、生物处理出水、类Fenton反应出水和Fenton反应出水)水样对不同营养级别指示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分析4个工艺节点对生物急性毒性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制药废水进水对发光细菌、斜生栅藻、大型蚤、斑马鱼和本土鲫鱼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在4.85%~15.40%,急性毒性单位(Acute toxic unit,TUa)在6.5~20.6,属于高毒废水。生物处理对制药废水中COD和TOC的去除率高达94%,对各指示生物的毒性去除率(以TUa表征)>80%。高级氧化出水仅大型蚤可测出急性毒性(TUa=1.07),其余指示生物的EC_(50)>100%且TUa<1,属于无毒或微毒废水。该制药厂现有工艺有效去除了制药废水对指示生物的急性毒性,且大型蚤对制药废水出水的毒性更加灵敏,本土鲫鱼灵敏性高于斑马鱼。理化指标与毒性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建议采用不同指示生物的最低无效应稀释度(Lowest ineffective dilution,LID)作为废水综合毒性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急性毒性评价 毒性削减 毒性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汇水区微塑料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
4
作者 张清敏 黄梵 +7 位作者 张晓果 唐幸 马双龙 周源 王梦园 于祺正 孙一兵 王竞侦 《环境化学》 2025年第9期2207-2217,共11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特别是其在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为探究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汇水区微塑料赋存情况,以及微塑料的颜色、形状、丰度和类型,本研究结合丹江口水库的水动力与汇流关系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特别是其在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为探究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汇水区微塑料赋存情况,以及微塑料的颜色、形状、丰度和类型,本研究结合丹江口水库的水动力与汇流关系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汇水区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在水样中约为7300 n·m^(-3),在表层沉积物中约为4867 n·kg^(-1),并且水样中微塑料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老灌河流域(9750 n·m^(-3))>淇河流域(8000 n·m^(-3))>水库区(6000 n·m^(-3))>丹江流域(4333 n·m^(-3)),而表层沉积物的特征为丹江流域(6636 n·m^(-3))>淇河流域(6069 n·m^(-3))>水库区(4648 n·m^(-3))>老灌河流域(4289.25 n·m^(-3)).其中,水体中微塑料颜色较为单一,以黑色、黄色、半透明色为主,主要形状有碎片状、颗粒状、棒状、薄膜状;而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颜色种类比水体中丰富,主要包括红色、白色、绿色、黑色、棕色、蓝色和透明,但仍然以黑色、棕色、透明色为主,形状种类与水体中的种类一致.此外,检出水体中微塑料粒径的大小主要在0.05—2 mm之间,以人造纤维为主,约为32%;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粒径主要在0.05—0.5 mm之间,以密度较大、相对疏水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微塑料 水体 表层沉积物 丰度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脱碱渣处理含铅废水 被引量:2
5
作者 燕旭东 朱晓波 +2 位作者 李望 袁彩凤 张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165,共11页
采用微生物脱碱法对赤泥进行脱碱处理,并将脱碱后的中性赤泥残渣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铅废水。从赤泥中选育的粟褐芽孢杆菌在合适条件下对赤泥的单次脱碱率达到30.2%,经过5级加菌处理后赤泥总脱碱率可达75.8%,脱碱渣pH稳定在6.68。并对脱碱... 采用微生物脱碱法对赤泥进行脱碱处理,并将脱碱后的中性赤泥残渣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铅废水。从赤泥中选育的粟褐芽孢杆菌在合适条件下对赤泥的单次脱碱率达到30.2%,经过5级加菌处理后赤泥总脱碱率可达75.8%,脱碱渣pH稳定在6.68。并对脱碱后赤泥渣进行吸附重金属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脱碱渣投加量1.0 g/L、吸附温度30℃、吸附质pH为6.5、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对100 mg/L的Pb(Ⅱ)溶液的吸附率约为80%。脱碱渣理论饱和吸附量为461.43 mg/g。赤泥微生物脱碱渣吸附Pb(Ⅱ)的过程符合准二级模型,化学吸附过程起主导作用,且是自发进行的。赤泥脱碱渣吸附Pb(Ⅱ)后,Pb(Ⅱ)主要以PbCO_(3)、Pb(OH)_(2)和Pb(Ⅱ)-Complex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脱碱 微生物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某铜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源解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施烈焰 马振波 +5 位作者 张得恩 薛生国 何新生 霍垲 王国豪 易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62-3475,共14页
选取黄河流域某铜冶炼厂场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As、Cd、Cr(Ⅵ)、Cu、Pb、Hg、Ni、Zn的含量,利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运用皮... 选取黄河流域某铜冶炼厂场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As、Cd、Cr(Ⅵ)、Cu、Pb、Hg、Ni、Zn的含量,利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且离散程度、空间分差异大;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深层土壤,在垂向上呈下降趋势,污染主要集中在深度2 m以内的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都存在地质累积,Cd、Hg累积明显;土壤生态风险处于超高水平,Cd、Hg导致的生态风险高;As、Cd、Hg、Pb、Cu和Zn主要来源于冶炼活动,Ni主要来源于自然源,Cr(Ⅵ)来源于自然源和冶炼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场地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