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与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信山 刘明举 +1 位作者 陈阳 王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93-99,共7页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8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上逸散模式为主,8号煤层瓦斯逸散量较小;受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强富水性的含水层的影响,下部的12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下逸散为主,瓦斯先通过其直接底板,然后通过地下水动力活动性极强的茅口灰岩含水层逸散;12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瓦斯梯度和突出危险性也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由于12号煤层下部的含水层常年的流动性,致使12号煤层储存温度(古地温)略低于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从而使得深部的12号煤层变质程度和瓦斯放散性均略低于浅部的5号和8号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水动力条件 瓦斯逸散模式 瓦斯赋存规律 煤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二号煤矿顺煤层瓦斯有效抽采半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天轩 孙晓亮 《中州煤炭》 2014年第12期35-37,40,共4页
利用在煤岩体孔隙、裂隙内的瓦斯流动,建立符合黄陵二号煤矿的顺层钻孔抽采渗流模型,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瓦斯在煤体内部运移规律,得出合理的钻孔抽采瓦斯有效半径,并考虑到不同的抽采负压、渗透率造成的影响,为以后瓦斯抽... 利用在煤岩体孔隙、裂隙内的瓦斯流动,建立符合黄陵二号煤矿的顺层钻孔抽采渗流模型,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瓦斯在煤体内部运移规律,得出合理的钻孔抽采瓦斯有效半径,并考虑到不同的抽采负压、渗透率造成的影响,为以后瓦斯抽采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钻孔 瓦斯抽采 有效抽采半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壁应变发展规律的压裂孔三阶段起裂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衍坤 刘泽功 +1 位作者 周健 王维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51-2158,2168,共9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煤岩体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开展了配比型煤与原煤水力压裂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孔孔壁应变-水压曲线,并基于孔壁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压裂孔的三阶段起裂特征。结果表明,在压裂孔起裂过程中,钻孔孔壁呈现... 利用自行研制的煤岩体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开展了配比型煤与原煤水力压裂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孔孔壁应变-水压曲线,并基于孔壁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压裂孔的三阶段起裂特征。结果表明,在压裂孔起裂过程中,钻孔孔壁呈现拉伸与压缩应变两种类型,并呈现拉伸破裂区与压缩变形区,其中压缩型应变具有较好的可恢复性,其应变恢复比远大于拉伸型应变;钻孔起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水气作用诱导微损伤形成阶段,孔壁内形成气流通道并产生初始损伤;局部损伤带形成阶段,孔壁形成拉伸破裂区和压缩变形区;试件失稳破坏阶段,裂缝不断延伸直至试件破裂,拉伸破裂区依然保持拉伸变形并较好地保持残余变形,而压缩变形区则由于作用力转向而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钻孔起裂行为及能量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孔壁应变 残余变形 三阶段起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煤层相向掘进工作面合理停掘距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向军 王鹏 李建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1,共5页
为避免突出煤层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应力叠加造成动力灾害,分别实测和模拟了永红煤矿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采动应力影响区。实测结果表明:永红煤矿掘进工作面前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5~7m,掘进工作面后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8~9m,单巷... 为避免突出煤层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应力叠加造成动力灾害,分别实测和模拟了永红煤矿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采动应力影响区。实测结果表明:永红煤矿掘进工作面前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5~7m,掘进工作面后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8~9m,单巷掘进引起的采动影响区范围为13~16m;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相向掘进的工作间距20m时,工作面之间移动支承压力出现叠加;两掘进工作面相距37.5、50m时,掘进工作面前方的煤柱处于弹性状态,前方煤柱上的移动支承应力无叠加现象,但相距37.5m比50m的煤柱宽度少了12.5m的原岩应力区。综合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及永红煤矿实际,工作面相向掘进停掘的合理间距选为50m,因为此时2个工作面均未处于对方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且工作面之间还具有12.5m的原岩应力区,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相向掘进 应力叠加 停掘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温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韩颖 李向威 闫志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温热害对矿井正常开采活动影响非常巨大,不仅影响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更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危害。通过总结国内高温矿井分布概况,对高温矿井热源进行归类、划分,再分析国内外现有技术其优劣性,选...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温热害对矿井正常开采活动影响非常巨大,不仅影响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更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危害。通过总结国内高温矿井分布概况,对高温矿井热源进行归类、划分,再分析国内外现有技术其优劣性,选取针对不同热源技术进行组合降温,并在降温的同时对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矿井 热害 热源 分源治理 降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