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与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彭信山
刘明举
+1 位作者
陈阳
王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93-99,共7页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8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上逸散模式为主,8号煤层瓦斯逸散量较小;受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强富水性的含水层的影响,下部的12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下逸散为主,瓦斯先通过其直接底板,然后通过地下水动力活动性极强的茅口灰岩含水层逸散;12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瓦斯梯度和突出危险性也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由于12号煤层下部的含水层常年的流动性,致使12号煤层储存温度(古地温)略低于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从而使得深部的12号煤层变质程度和瓦斯放散性均略低于浅部的5号和8号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水动力条件
瓦斯逸散模式
瓦斯赋存规律
煤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陵二号煤矿顺煤层瓦斯有效抽采半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2
作者
郝天轩
孙晓亮
《中州煤炭》
2014年第12期35-37,40,共4页
利用在煤岩体孔隙、裂隙内的瓦斯流动,建立符合黄陵二号煤矿的顺层钻孔抽采渗流模型,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瓦斯在煤体内部运移规律,得出合理的钻孔抽采瓦斯有效半径,并考虑到不同的抽采负压、渗透率造成的影响,为以后瓦斯抽...
利用在煤岩体孔隙、裂隙内的瓦斯流动,建立符合黄陵二号煤矿的顺层钻孔抽采渗流模型,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瓦斯在煤体内部运移规律,得出合理的钻孔抽采瓦斯有效半径,并考虑到不同的抽采负压、渗透率造成的影响,为以后瓦斯抽采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钻孔
瓦斯抽采
有效抽采半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孔壁应变发展规律的压裂孔三阶段起裂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衍坤
刘泽功
+1 位作者
周健
王维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51-2158,2168,共9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煤岩体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开展了配比型煤与原煤水力压裂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孔孔壁应变-水压曲线,并基于孔壁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压裂孔的三阶段起裂特征。结果表明,在压裂孔起裂过程中,钻孔孔壁呈现...
利用自行研制的煤岩体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开展了配比型煤与原煤水力压裂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孔孔壁应变-水压曲线,并基于孔壁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压裂孔的三阶段起裂特征。结果表明,在压裂孔起裂过程中,钻孔孔壁呈现拉伸与压缩应变两种类型,并呈现拉伸破裂区与压缩变形区,其中压缩型应变具有较好的可恢复性,其应变恢复比远大于拉伸型应变;钻孔起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水气作用诱导微损伤形成阶段,孔壁内形成气流通道并产生初始损伤;局部损伤带形成阶段,孔壁形成拉伸破裂区和压缩变形区;试件失稳破坏阶段,裂缝不断延伸直至试件破裂,拉伸破裂区依然保持拉伸变形并较好地保持残余变形,而压缩变形区则由于作用力转向而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钻孔起裂行为及能量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孔壁应变
残余变形
三阶段起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出煤层相向掘进工作面合理停掘距离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向军
王鹏
李建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1,共5页
为避免突出煤层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应力叠加造成动力灾害,分别实测和模拟了永红煤矿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采动应力影响区。实测结果表明:永红煤矿掘进工作面前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5~7m,掘进工作面后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8~9m,单巷...
为避免突出煤层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应力叠加造成动力灾害,分别实测和模拟了永红煤矿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采动应力影响区。实测结果表明:永红煤矿掘进工作面前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5~7m,掘进工作面后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8~9m,单巷掘进引起的采动影响区范围为13~16m;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相向掘进的工作间距20m时,工作面之间移动支承压力出现叠加;两掘进工作面相距37.5、50m时,掘进工作面前方的煤柱处于弹性状态,前方煤柱上的移动支承应力无叠加现象,但相距37.5m比50m的煤柱宽度少了12.5m的原岩应力区。综合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及永红煤矿实际,工作面相向掘进停掘的合理间距选为50m,因为此时2个工作面均未处于对方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且工作面之间还具有12.5m的原岩应力区,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相向掘进
应力叠加
停掘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高温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
6
5
作者
韩颖
李向威
闫志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温热害对矿井正常开采活动影响非常巨大,不仅影响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更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危害。通过总结国内高温矿井分布概况,对高温矿井热源进行归类、划分,再分析国内外现有技术其优劣性,选...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温热害对矿井正常开采活动影响非常巨大,不仅影响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更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危害。通过总结国内高温矿井分布概况,对高温矿井热源进行归类、划分,再分析国内外现有技术其优劣性,选取针对不同热源技术进行组合降温,并在降温的同时对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矿井
热害
热源
分源治理
降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与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彭信山
刘明举
陈阳
王倩
机构
河南
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93-9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5CB221501)
文摘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8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上逸散模式为主,8号煤层瓦斯逸散量较小;受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强富水性的含水层的影响,下部的12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下逸散为主,瓦斯先通过其直接底板,然后通过地下水动力活动性极强的茅口灰岩含水层逸散;12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瓦斯梯度和突出危险性也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由于12号煤层下部的含水层常年的流动性,致使12号煤层储存温度(古地温)略低于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从而使得深部的12号煤层变质程度和瓦斯放散性均略低于浅部的5号和8号煤层。
关键词
含水层
水动力条件
瓦斯逸散模式
瓦斯赋存规律
煤变质程度
Keywords
aquifer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gas fugitive mode
gas deposit law
degree of coal metamorphism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陵二号煤矿顺煤层瓦斯有效抽采半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2
作者
郝天轩
孙晓亮
机构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
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煤炭安全生产
河南省
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州煤炭》
2014年第12期35-37,40,共4页
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IRT1235)
河南省2010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2102310217)
+1 种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649083)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B2008-16)
文摘
利用在煤岩体孔隙、裂隙内的瓦斯流动,建立符合黄陵二号煤矿的顺层钻孔抽采渗流模型,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瓦斯在煤体内部运移规律,得出合理的钻孔抽采瓦斯有效半径,并考虑到不同的抽采负压、渗透率造成的影响,为以后瓦斯抽采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顺层钻孔
瓦斯抽采
有效抽采半径
数值模拟
Keywords
bedding drilling
gas extraction
effective gas extraction radius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D712.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孔壁应变发展规律的压裂孔三阶段起裂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衍坤
刘泽功
周健
王维德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
省
部
共建
教育
部
重点
实验室
河南
理工大学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51-2158,2168,共9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No.2013M541815)
国家自然基金(No.51404009,No.51174002)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No.WS2013A02)
文摘
利用自行研制的煤岩体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开展了配比型煤与原煤水力压裂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孔孔壁应变-水压曲线,并基于孔壁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压裂孔的三阶段起裂特征。结果表明,在压裂孔起裂过程中,钻孔孔壁呈现拉伸与压缩应变两种类型,并呈现拉伸破裂区与压缩变形区,其中压缩型应变具有较好的可恢复性,其应变恢复比远大于拉伸型应变;钻孔起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水气作用诱导微损伤形成阶段,孔壁内形成气流通道并产生初始损伤;局部损伤带形成阶段,孔壁形成拉伸破裂区和压缩变形区;试件失稳破坏阶段,裂缝不断延伸直至试件破裂,拉伸破裂区依然保持拉伸变形并较好地保持残余变形,而压缩变形区则由于作用力转向而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钻孔起裂行为及能量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孔壁应变
残余变形
三阶段起裂特征
Keywords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ain of hole-wall
residual strain
characteristic oftri-stage hydraulic fracture
分类号
TD31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出煤层相向掘进工作面合理停掘距离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向军
王鹏
李建兵
机构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
部
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永红煤矿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4160,51204065)
河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122102310564)
+1 种基金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72103/001/002)
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72105/149)
文摘
为避免突出煤层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应力叠加造成动力灾害,分别实测和模拟了永红煤矿相向掘进的工作面前方采动应力影响区。实测结果表明:永红煤矿掘进工作面前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5~7m,掘进工作面后方采动影响区范围为8~9m,单巷掘进引起的采动影响区范围为13~16m;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相向掘进的工作间距20m时,工作面之间移动支承压力出现叠加;两掘进工作面相距37.5、50m时,掘进工作面前方的煤柱处于弹性状态,前方煤柱上的移动支承应力无叠加现象,但相距37.5m比50m的煤柱宽度少了12.5m的原岩应力区。综合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及永红煤矿实际,工作面相向掘进停掘的合理间距选为50m,因为此时2个工作面均未处于对方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且工作面之间还具有12.5m的原岩应力区,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掘进。
关键词
突出煤层
相向掘进
应力叠加
停掘距离
Keywords
outburst coal seam
face to face roadway driving
stress superposition
stop driving distance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高温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
6
5
作者
韩颖
李向威
闫志佳
机构
河南
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
河南省
协同创新中心
深井岩层控制
与瓦斯
抽采
国家
安监局科技支撑平台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4108,51404093)
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SFRF210315)
+2 种基金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WS2020B12,WS2012A09)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001701014)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B2008-15,B2012-093)。
文摘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温热害对矿井正常开采活动影响非常巨大,不仅影响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更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危害。通过总结国内高温矿井分布概况,对高温矿井热源进行归类、划分,再分析国内外现有技术其优劣性,选取针对不同热源技术进行组合降温,并在降温的同时对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
高温矿井
热害
热源
分源治理
降温技术
Keywords
high-temperature mine
heat damage
heat source
classified source control
cool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D727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与赋存的控制作用
彭信山
刘明举
陈阳
王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陵二号煤矿顺煤层瓦斯有效抽采半径数值模拟
郝天轩
孙晓亮
《中州煤炭》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孔壁应变发展规律的压裂孔三阶段起裂特征试验研究
马衍坤
刘泽功
周健
王维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突出煤层相向掘进工作面合理停掘距离研究
陈向军
王鹏
李建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高温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韩颖
李向威
闫志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