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O_2掺杂石墨烯与多孔碳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泽华 麻鹏程 +2 位作者 曹建亮 孙广 孟哈日巴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146,共5页
为改善SnO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表现性能,利用溶剂热法制备SnO_2纳米颗粒,通过球磨法将SnO_2与多孔导电碳和石墨烯掺杂制得SnO_2/石墨烯/多孔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掺杂不同比例多孔碳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含15.... 为改善SnO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表现性能,利用溶剂热法制备SnO_2纳米颗粒,通过球磨法将SnO_2与多孔导电碳和石墨烯掺杂制得SnO_2/石墨烯/多孔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掺杂不同比例多孔碳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含15.79%多孔碳的SnO_2/石墨烯/多孔碳复合材料性能最好,初始可逆容量达1 221 m Ah·g^(-1);拥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200 m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放电容量维持在834 m Ah·g^(-1);在100,200,400,800,1 600 m A·g^(-1)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 221,1 093,993,796,526 m Ah·g^(-1),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适量的多孔碳结合层状石墨烯形成特殊的物理结构,强化了SnO_2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其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石墨烯/多孔碳复合材料的掺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O_2的导电性,同时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NO2 石墨烯 多孔碳 掺杂 复合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物衍生碳的制备及其在气体存储与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贾进 杨晓阳 +3 位作者 闫艳 朱元元 邢宝林 周爱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81-2686,共6页
介绍了二元碳化物与三元碳化物作为前体制备碳化物衍生碳,概述了碳化物衍生碳的几种常见命名,详细阐述了管式炉中氯气高温刻蚀碳化物、多孔化碳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和原理,总结了碳化物衍生碳孔径结构及应用,并着重介绍了在储氢储甲烷和... 介绍了二元碳化物与三元碳化物作为前体制备碳化物衍生碳,概述了碳化物衍生碳的几种常见命名,详细阐述了管式炉中氯气高温刻蚀碳化物、多孔化碳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和原理,总结了碳化物衍生碳孔径结构及应用,并着重介绍了在储氢储甲烷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两方面的应用研究。碳化物衍生碳材料的甲烷吸附存储量可以达到18.5%(质量分数),氢的吸附存储量达到6.2%(质量分数),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它的质量比电容是120F/g,且具有非常高的体积比电容(90F/cm3),在MEMS等小型化微电子器件中有重要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这种新型碳材料通过调控微观结构与改善性能在更多领域的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物衍生碳 纳米材料 氢气 吸附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