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齐建双 郭书磊 +3 位作者 谷利敏 夏来坤 傅晓雷 铁双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7,共5页
以不同类群的12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10.5万株/hm^2和18.0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调查并计算散粉—吐丝间隔期、茎秆穿刺强度、单株产量等16个生物学性状,并结合耐密系数对各自交系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吐丝期、吐丝—散... 以不同类群的12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10.5万株/hm^2和18.0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调查并计算散粉—吐丝间隔期、茎秆穿刺强度、单株产量等16个生物学性状,并结合耐密系数对各自交系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吐丝期、吐丝—散粉间隔期、穗位高、叶面积、茎腐病率、空秆率、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强度、穗长、穗粗、单株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对散粉期、株高、锈病级、倒伏率和秃尖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合耐密系数分析,筛选出3份耐密性好的自交系DQ3M、DQ1&2F、PZ58和3份耐密性较差的自交系DQ7M、335g M、DQ1M&335g F。初步确定,散粉—吐丝间隔期、空秆率、单株产量与耐密系数相结合可以作为预测玉米自交系耐密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密度 生物学性状 耐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中低产田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璐 刘京宝 +2 位作者 夏来坤 赵霞 胡青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38-40,共3页
对河南省中低产田区进行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综合产量、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郑单136、先玉335、中科11和浚单20等品种,产量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加12.8%、12.5%、5.0%、4.9%,差异显著,且表现出适应性好、抗逆性... 对河南省中低产田区进行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综合产量、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郑单136、先玉335、中科11和浚单20等品种,产量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加12.8%、12.5%、5.0%、4.9%,差异显著,且表现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可在本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玉米 新品种 适应性 筛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5份玉米自交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凤启 张君 +7 位作者 马智艳 武晓攀 周庆伟 穆心愿 唐保军 李欣 夏来坤 丁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0,共7页
以国内外的14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多个环境下调查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等茎秆抗倒伏相关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 以国内外的14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多个环境下调查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等茎秆抗倒伏相关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极显著;株高遗传力最高,为0.99,其次为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均为0.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145份玉米自交系5个性状77.02%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37.08%、21.94%、18.00%。玉米自交系抗倒伏能力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5份自交系划分为六大类群,筛选出S268、S112、S135、S270等13份抗倒伏能力强的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抗倒伏 茎秆穿刺强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璐 刘京宝 夏来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245-4246,4265,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改造中低产田的对策,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现状调查,分析改造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并提出改造的技术对策。[结果]针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采取兴修水利、... [目的]探讨河南省改造中低产田的对策,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现状调查,分析改造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并提出改造的技术对策。[结果]针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采取兴修水利、合理施肥,改、用、养相结合,综合治理等措施,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成效。[结论]合理地开发利用中低产田,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现状 改造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在宜机收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夏来坤 齐建双 +8 位作者 谷利敏 穆心愿 马智艳 丁勇 唐保军 张凤启 张君 赵发欣 张兰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53-1959,共7页
【目的】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筛选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机械收粒玉米新品种,为该区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2017—2018年10个新审定和生产上的主栽玉米... 【目的】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筛选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机械收粒玉米新品种,为该区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2017—2018年10个新审定和生产上的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DTOPSIS法计算结果表明,按照10个玉米品种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新单68>创玉107>先玉335>迪卡517>华皖267>怀川39>郑单958,综合产量和宜机收性状,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两个品种表现较好。灰色局势决策法计算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加权综合效果测度值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先玉335>新单68>创玉107>迪卡517>怀川39>华皖267>郑单958,结合产量和综合优势量化值,同样是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表现较好。两种方法中,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迪卡517和郑单958等5个品种的排序基本一致,其余5个品种的综合评价排序稍有不同。【结论】两种评价方法均能客观全面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但灰色局势决策法分类更准确,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依据各品种的产量和宜机收性综合评价10个参试玉米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高产宜机收品种为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收粒 熵权 DTOPSIS法 灰色局势决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京宝 唐保军 +4 位作者 赵霞 胡青妞 曹玉华 黄璐 夏来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1,25,共3页
为确定郑单528玉米品种的适宜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28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528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高肥水条件下的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适宜密度 Variety 不同种植密度 产量构成因素 玉米品种 果穗性状 分析比较 肥水条件 生育期 株高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7
7
作者 赵霞 穆心愿 +9 位作者 马智艳 刘天学 齐红志 丁勇 张凤启 张君 赵发欣 邢健伟 吴东洪 唐保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7,共6页
为了筛选和评价耐高温、干旱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利用人工控水坑栽和高温设施进行干旱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6个审定杂交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对6个玉米杂交种花期抗高温、干旱的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 为了筛选和评价耐高温、干旱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利用人工控水坑栽和高温设施进行干旱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6个审定杂交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对6个玉米杂交种花期抗高温、干旱的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均延长了玉米雌雄间隔期,降低了比叶重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玉米果穗穗粒数明显减少,百粒质量及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且干旱+高温复合胁迫对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高于单一胁迫。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且玉米品种的抗高温能力与抗干旱能力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综合不同玉米品种各性状耐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的系数和隶属函数值分析,浚单20、郑单958、郑单538花期抗高温、干旱的能力强,迪卡653中等,农华101、先玉335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高温 复合胁迫 抗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齐建双 卢彩霞 +3 位作者 岳润清 燕树锋 韩小花 铁双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38,共4页
以8个分属于Reid、Lancaster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母本,3个唐四平头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超甜玉米鲜食种皮厚度、鲜食甜度、煮食种皮厚度、煮食甜度及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 以8个分属于Reid、Lancaster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母本,3个唐四平头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超甜玉米鲜食种皮厚度、鲜食甜度、煮食种皮厚度、煮食甜度及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H6048对子代籽粒5个性状均表现为正遗传效应,12H6004对子代籽粒5个性状均表现为负遗传效应;12HZ46-48鲜食与煮食甜度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12H351的5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最低;每种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均是由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或中的自交系组配,至少也要有一个亲本是高或中等水平的一般配合力组配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品质性状 产量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籽粒脱水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凤启 张君 +7 位作者 丁勇 赵发欣 穆心愿 齐建双 谷利敏 马智艳 夏来坤 唐保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1-879,共9页
优异玉米自交系是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基础,配合力是评价自交系遗传力及其育种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国内外14份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182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对其籽粒脱水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 优异玉米自交系是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基础,配合力是评价自交系遗传力及其育种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国内外14份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182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对其籽粒脱水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脱水速率、籽粒含水率、苞叶层数、苞叶面积在不同自交系之间差异显著,且均受环境影响;(2)配合力分析发现,Zheng12、Zheng645、PHR55、LH202作为亲本材料易配制出籽粒脱水快或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低的组合,尤其组合Zheng12×LH202;(3)182个杂交组合籽粒脱水相关性状的各表型值与其父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为宜机收玉米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优异种质资源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脱水速率 籽粒含水率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鲁晓民 郭书磊 +7 位作者 张新 魏良明 张前进 曹丽茹 刘海静 邓亚洲 张震 王振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55,共12页
研究不同密度(52500、67500、82500、97500、112500株/hm2)下6个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明确不同茎秆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剖析耐密品种的茎秆结构特性,以期为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改良进而提高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研究不同密度(52500、67500、82500、97500、112500株/hm2)下6个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明确不同茎秆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剖析耐密品种的茎秆结构特性,以期为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改良进而提高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节间粗及株高均降低,穗位系数、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均增加,穗位高、穗下节间数、穗下节间长无一致性的变化规律。与52500株/hm2相比,67500、82500、97500、112500株/hm2下株高降低1.41%~5.65%,穗位系数增加2.07%~8.63%,地上第3、4节平均穿刺强度降低4.25%~15.88%,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粗减少5.87%~14.27%,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长粗比增加7.73%~30.5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穗位高、地上第4节间长、密度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建立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曲线模型,筛选出高产品种秋乐368,鉴定出了每个品种的最适密度,仅有秋乐368既耐密又高产。不同密度条件下,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第3、4节穿刺强度和节间长粗比是影响产量的较重要性状;地上第3节茎秆对密度因素的敏感性弱于地上第4节;在高密度条件下,第4节茎秆质量好坏对产量有更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构成 模型 茎秆性状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郑单538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霞 唐保军 +4 位作者 丁勇 赵发欣 李丽华 周素琴 吴东洪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6,共3页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38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538株高变化不大,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和秃尖长度增加,茎粗变细;行粒数、穗粒数、千...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38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538株高变化不大,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和秃尖长度增加,茎粗变细;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低。建议一般肥力水平下,郑单538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中上等肥力水平为6.75万~7.50万株/hm2,在高肥力的水浇地为7.50万~8.2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单538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玉米新品种郑单538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霞 丁勇 +4 位作者 唐保军 赵发欣 杜东伟 李新泽 田慧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5,共3页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播期,对不同播期下郑单538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籽粒性状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粗缩病率降低。6月5日播种较5月21日播种...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播期,对不同播期下郑单538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籽粒性状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粗缩病率降低。6月5日播种较5月21日播种播期推迟15d,玉米播种至出苗时间缩短2d;出苗至抽雄缩短2d,而抽雄至成熟收获缩短了11d,粗缩病率则由10.15%减少到2.16%。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在不同播期下差别不明显,行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秃尖长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其中,6月5日播种比5月21日播种行粒数减少12.19%,秃尖长增加0.02cm。产量以6月5日播种最高,为11 079.60kg/hm2,比5月21日播种增产8.87%,比6月20日播种增产18.91%。综合多种因素,郑单538的适宜播种日期为5月25日至6月10日,最迟不能晚于6月15日。在小麦收获后应尽可能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单538 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霞 黄瑞冬 +2 位作者 李潮海 唐保军 常文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处理A(播后镇压)、B(播后镇压+秸秆覆...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处理A(播后镇压)、B(播后镇压+秸秆覆盖)、C(播后镇压+保水剂)和处理D(播后镇压结合秸秆平茬覆盖和保水剂)比处理E(播种后覆土)在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了4.78%、7.96%、5.50%和11.08%,水分蒸发减少了16.33%、103.78%、28.37%和128.77%,产量提高了9.68%、17.60%、11.78%和24.01%,水分利用效率也增加了9.64%、17.55%、11.71%、23.96%,效益增加了1 536.34、2 516.42、801.74、2 553.10元/hm2。这种作用在夏玉米的生长前期更明显,拔节前的土壤水分比较,处理A、B、C、D比E增加了8.74%、15.81%、10.48%和20.28%,水分蒸发减少了17.81%、164.68%、40.35%和209.43%。处理D集成了镇压、秸秆覆盖、保水剂的作用,能够充分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抑制水分蒸发。建议在黄淮海区夏玉米实行播后镇压结合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结合增加保水剂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农艺措施 保水剂 土壤蒸发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霞 刘诗慧 +8 位作者 张国方 张银娜 穆心愿 马智艳 马西云 丁勇 张凤启 张君 唐保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8,共5页
为评价已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利用人工控水坑栽试验,研究并评价了16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在非干旱胁迫处理与干旱胁迫处理之间的差值最大达到1 987.62 kg/hm^2,最小为287.50 kg/hm^2,干旱胁迫... 为评价已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利用人工控水坑栽试验,研究并评价了16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在非干旱胁迫处理与干旱胁迫处理之间的差值最大达到1 987.62 kg/hm^2,最小为287.50 kg/hm^2,干旱胁迫处理平均减产1 077.03 kg/hm^2。参试玉米品种的抗旱系数介于0.82~0.97,抗旱指数(DRI-1)介于0.74~1.14。依据抗旱指数进行分析,郑单1002、郑单958、郑单538等3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2级,抗旱能力较强;浚单20、伟科702、豫单606、先玉808、豫安3号、郑单528、先玉335、德单121、中种8号、农华101、桥玉8号11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3级,属中等抗旱品种;蠡玉16和中科4号2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4级,抗旱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系数 抗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耐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京宝 朱卫红 +1 位作者 黄璐 夏来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93-96,104,共5页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种,实现定向组配;多地点、多年份、高密度地进行品种鉴定试验。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把决定品质、产量、耐密和抗逆性状的几个重要基因聚合在一起,培育出优质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 分子标记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凤启 王邑双 +4 位作者 丁勇 张君 赵霞 赵发欣 唐保军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4-8,共5页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是决定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速率这个关键性状,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机收籽粒育种效率,迅速加快中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为此,本研究从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测定方法、玉米...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是决定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速率这个关键性状,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机收籽粒育种效率,迅速加快中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为此,本研究从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测定方法、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其他农艺性状关系、遗传改良及其遗传机制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这为深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提供有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脱水速率 籽粒含水量 机收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凤启 丁勇 +6 位作者 张君 卢远方 马智艳 穆心愿 齐建双 夏来坤 唐保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0,共10页
以14份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连续3 a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性状与配合力的关系,为玉米籽粒优质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 以14份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连续3 a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性状与配合力的关系,为玉米籽粒优质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82个杂交组合的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在3 a间总体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籽粒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淀粉含量遗传力最高,为71.82%,其次为赖氨酸含量(69.74%),脂肪含量最低(42.83%)。4个品质性状GCA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GCA效应值较大,赖氨酸含量GCA效应值较小。LH202、郑A88、PHR55和郑H71为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的品质性状SCA效应值较大,品质较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与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组合4个品质性状分别与父母本GCA效应值之和、SCA效应值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品质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霞 王定林 +3 位作者 唐保军 黄瑞冬 李潮海 丁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3,55,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精播夏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于2012年进行了1 a两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农艺措施、种肥等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单项技术处理(分别为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精播夏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于2012年进行了1 a两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农艺措施、种肥等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单项技术处理(分别为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混粒种子,播种后不镇压+清除麦秸+不施种肥)和集成技术处理(精密种子,播种后镇压+麦秸平茬覆盖+施种肥)对其影响有差异。集成技术处理土壤含水率比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分别高15.70%、16.73%、18.64%,比CK和单种子处理高23.18%;集成技术处理的株高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分别高21.54%、19.96%、24.54%、18.94%、33.14%,单株叶面积分别高20.43%、17.10%、34.42%、13.05%、44.07%,单株干质量分别高37.44%、30.83%、48.81%、22.09%、58.59%。集成技术处理的苗期叶绿素SPAD值、Pn均最高,产量为10 886.71 kg/hm2,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及CK分别增产18.61%、11.96%、13.49%、9.89%、39.04%,增效率分别为10.66%、4.64%、6.89%、5.05%、2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免耕覆盖 精密播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转拟南芥AtCHX23基因玉米及其耐盐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岳润清 铁双贵 +5 位作者 韩小花 齐建双 燕树锋 林鸿 徐玉隔 刘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6-732,共7页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耐盐基因AtCHX23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用PCR、Southern blot和RT-PCR法对转化玉米进行检测,并在150 mmol/L盐(NaCl)胁迫下对T3代转基因玉米和野生型进行耐盐性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26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耐盐基因AtCHX23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用PCR、Southern blot和RT-PCR法对转化玉米进行检测,并在150 mmol/L盐(NaCl)胁迫下对T3代转基因玉米和野生型进行耐盐性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26株转基因阳性植株;挑选长势较好的2个PCR阳性株系进行Southern blot鉴定,确定AtCHX23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成功插入到玉米基因组中,且AtCHX23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过量表达。非盐胁迫条件下,野生型和2个转基因株系间生长状态及其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在150 mmol/L盐处理下,2个转基因株系的生长状态优于野生型,2个转基因玉米株系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野生型,丙二醛的含量低于野生型。综上所述:AtCHX23基因过量表达可以提高玉米苗期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CHX23 转基因玉米 过量表达 盐胁迫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凤兰 王丽 赵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1,共3页
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 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鲜穗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授粉后24 d(即8月24日)采收鲜穗产量最高(15 492.36 kg/hm2)。兼顾品质、产量双重因素,郑黄糯2号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期 郑黄糯2号 品质 鲜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