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爆破采掘装备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杜泽生 范迎春 +2 位作者 薛宇飞 陈朋磊 王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42,共7页
针对试验矿井煤巷炮掘速度慢、安全性低、爆破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较多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试验矿井煤巷掘进的二氧化碳爆破技术,研制了二氧化碳爆破开采器,并获得国家专利。该装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瞬间发生相变产生高压,作用... 针对试验矿井煤巷炮掘速度慢、安全性低、爆破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较多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试验矿井煤巷掘进的二氧化碳爆破技术,研制了二氧化碳爆破开采器,并获得国家专利。该装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瞬间发生相变产生高压,作用于周围煤(岩)体,从而实现破煤(岩)。经井下1 600 m长煤巷的掘进实践表明:二氧化碳爆破相比于传统炸药爆破,安全性高,爆破效果好,煤炭成块率可提高1倍以上,达到65%-78%;抛煤距离缩短约40%,为0-3 m;粉尘及炮烟量减少约5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一般为0.02%-0.09%,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一般为(3-16)×10-6;该技术能够为井下创造良好的掘进工作环境,有利于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实现了安全高效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爆破技术 二氧化碳爆破开采器 液态二氧化碳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发生器的捷联惯导算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宇锋 刘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7-871,共5页
为了克服基于半实物的捷联惯导算法仿真研究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影响的缺陷,更好检验仿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轨迹发生器的捷联惯导算法仿真研究方法。通过给出系统结构图,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出载体的轨迹发生器,从而获得惯性器件和载体导... 为了克服基于半实物的捷联惯导算法仿真研究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影响的缺陷,更好检验仿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轨迹发生器的捷联惯导算法仿真研究方法。通过给出系统结构图,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出载体的轨迹发生器,从而获得惯性器件和载体导航参数的输出,进而通过捷联惯导解算得出的解算数据与轨迹发生器的输出数据对比,获得载体输出误差数据。最后,对轨迹发生器和误差数据进行Matlab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达到了检验捷联惯导仿真性能的目的,具有一定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 轨迹发生器 解算数据 误差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煤体相位频谱曲线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储天庆 雷东记 +3 位作者 闫江伟 陈鑫源 李健 周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探明水力压裂前后煤体内部结构改变引起的复电阻率变化规律,在实验室开展加载围压下煤体水力压裂试验,测量压裂前后煤体相位和振幅频谱曲线。结果表明:(1)压裂前后干燥煤体相位频谱曲线均为“U”型,压裂后相位频谱曲线移动明显;(2)含... 为探明水力压裂前后煤体内部结构改变引起的复电阻率变化规律,在实验室开展加载围压下煤体水力压裂试验,测量压裂前后煤体相位和振幅频谱曲线。结果表明:(1)压裂前后干燥煤体相位频谱曲线均为“U”型,压裂后相位频谱曲线移动明显;(2)含蒸馏水的压裂煤体相位频谱曲线呈“W”型;(3)压裂煤体中,“W”型曲线是由于未充分填充的含水次生裂隙和原有裂隙的不充分界面极化共同所致,这与水力压裂对煤体破坏的不均匀性有关;(4)采用等效电路的方法,用不同电容器代替煤体不同频率界面极化,模拟相位频谱曲线从“W”型变为“U”型的过程发现,未充分填充的含水次生裂隙和原生裂隙在不同频率下的不充分界面极化是产生“W”型曲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界面极化 相位频谱曲线 “W”型曲线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定位盲区的矿井人员全局无线定位算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红旗 刘勇 罗宇锋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509,共5页
针对目前现有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只能局部定位,定位精度不高,存在定位盲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井下人员全局无线定位算法。首先阐述了一种矿井人员局部无线定位算法,为减小多径效应、环境干扰等环境因素影响,对其进行了最大似然估... 针对目前现有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只能局部定位,定位精度不高,存在定位盲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井下人员全局无线定位算法。首先阐述了一种矿井人员局部无线定位算法,为减小多径效应、环境干扰等环境因素影响,对其进行了最大似然估计滤波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坐标变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井下人员全局无线定位算法。在矿井定位盲区,应用卡尔曼滤波器对井下人员的惯性定位和无线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井下人员定位在定位盲区和非定位盲区的平滑过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井下人员进行全局定位,在定位盲区能对人员位置进行预测,具有较好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盲区 坐标变换 全局定位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特高压站扩建工程站用变系统改造施工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苗国立 许久峰 周永年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49,共5页
结合1 000 kV特高压站扩建工程站用变系统改选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特点,对站用变系统改造内容、危险点及施工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科学的施工方法。经过现场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为今后类... 结合1 000 kV特高压站扩建工程站用变系统改选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特点,对站用变系统改造内容、危险点及施工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科学的施工方法。经过现场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站用变系统 危险点 二次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潜水泵在煤矿生产性排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邓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8-50,共3页
针对目前煤矿排水系统由于防水性差,遇到矿井发生突水灾害时,因瞬间涌水量超过泵房的最大排水能力,易发生淹井事故的现状,通过分析煤矿生产排水系统现存在的问题和大功率潜水电泵结构特征,研究了大功率潜水泵用于煤矿生产性排水的可行性... 针对目前煤矿排水系统由于防水性差,遇到矿井发生突水灾害时,因瞬间涌水量超过泵房的最大排水能力,易发生淹井事故的现状,通过分析煤矿生产排水系统现存在的问题和大功率潜水电泵结构特征,研究了大功率潜水泵用于煤矿生产性排水的可行性,提出了应用潜水泵进行生产排水的2种安装及运行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潜水泵 煤矿生产性排水 立式运行 斜卧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混合型湿喷工艺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颜威合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101,共4页
为了使混合型湿喷工艺更好地在煤矿混凝土支护中得到推广应用,从喷射料准备段、喷射料输送段、喷射料混合段三个方面论述了混合型湿喷法各部分构成,分析了影响混合型湿喷法使用效果的诸多因素,包括输送气体的压力、流量、含水率,输送管... 为了使混合型湿喷工艺更好地在煤矿混凝土支护中得到推广应用,从喷射料准备段、喷射料输送段、喷射料混合段三个方面论述了混合型湿喷法各部分构成,分析了影响混合型湿喷法使用效果的诸多因素,包括输送气体的压力、流量、含水率,输送管道直径、长度,砂石料的粒度、含水率、含泥率等,并结合煤矿实际情况探讨了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增设专门的砂石料(含速凝剂)和水泥浆混合装置才能提高喷射面强度,降低回弹率;在煤矿喷射原料准备中,应尽可能地降低砂子的含水率和含泥率以及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影响喷射能力和输送距离的关键在混合料输送段,混合料输送段不宜设置太长,以免压缩空气压力和流量损失太大,造成混合段管路堵塞;混合湿喷法彻底消除了喷射过程中水泥扬尘对工作环境的污染,有效保护了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湿喷法 混凝土支护 喷射能力 输送距离 回水率 含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液压支架高强钢焊接配套实芯焊丝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63,66,共3页
通过对国内焊丝目前现状综述及国产液压支架用焊丝情况分析,针对规范液压支架用焊丝技术标准提出建议,对于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焊接部位选用不同的焊接材料匹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对高端液压支架用高强钢的焊接材料进行了分析选择。
关键词 焊丝现状 检测 技术标准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岩层阶段性活动规律实测研究
9
作者 王成 韩亚峰 杜泽生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3,共4页
为得到桃园煤矿上行卸压开采上覆岩层活动规律以及巷道工程开挖时机,采用长度137m深孔位移监测和受采动巷道围岩收敛监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长期跟踪覆岩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上覆岩层活动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为活动剧烈期,以裂缝带内岩... 为得到桃园煤矿上行卸压开采上覆岩层活动规律以及巷道工程开挖时机,采用长度137m深孔位移监测和受采动巷道围岩收敛监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长期跟踪覆岩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上覆岩层活动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为活动剧烈期,以裂缝带内岩层活动为主,持续时间约90d;第二阶段为活动缓和期,以弯曲下沉带内岩层活动为主,持续时间约75 d;之后为岩层活动稳定期;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呈阶段性滞后响应特征;上覆岩层活动稳定时间为采后165 d,巷道开挖最佳时机为采后165~18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岩层 岩层活动 阶段性 稳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成 韩亚峰 +1 位作者 杜泽生 武精科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沿空掘巷是无煤柱护巷的主要形式,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采深增加,沿空掘巷仍面临着围岩难以支护的技术难题。介绍了沿空掘巷发展历程,并剖析了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主要包括: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窄煤柱的稳定性、沿空掘... 沿空掘巷是无煤柱护巷的主要形式,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采深增加,沿空掘巷仍面临着围岩难以支护的技术难题。介绍了沿空掘巷发展历程,并剖析了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主要包括: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窄煤柱的稳定性、沿空掘巷顶帮强化控制技术、底鼓控制技术和注浆加固技术,总结了当前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理论研究和支护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采用更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多手段高强度联合支护、直接加固沿空掘巷底板、构建闭式承载结构等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窄煤柱 高强锚杆 闭式承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