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北部某开发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源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云霞 彭华 +3 位作者 朱泽军 张涛 杨会军 赵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I0005,共10页
为了解开发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潜在风险特征及污染来源,对耕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0个样品中Cd质量分数都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Zn、Pb、Cd和Hg的地积累指数大于1,存在一定累积;土壤... 为了解开发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潜在风险特征及污染来源,对耕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0个样品中Cd质量分数都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Zn、Pb、Cd和Hg的地积累指数大于1,存在一定累积;土壤重金属存在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以Cd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最高,其次为Hg.土壤中重金属平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强,Cd和Hg的贡献率较高;成人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风险可接受,有1个土壤样品的Cd致癌风险指数大于10^(-4),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利用受体模型进行重金属源解析,结果显示,土壤中Cr、Ni、Cu和As主要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Cd、Pb、Hg、Zn主要受涉重金属企业工业源的影响.综上所述,该开发区周边耕地中Cd污染较重且主要来源于涉重金属企业,建议针对企业重金属排放源采取措施确保耕地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健康风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脱硅联用机械化学提取法回收高铝粉煤灰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东晖 邢明飞 +2 位作者 吴小芳 董丽丽 张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采用碱溶脱硅联用机械化学提取法回收高铝粉煤灰(HAFA)中稀土元素(REEs),并同步获得高附加值富铝残渣。研究结果表明,HAFA中REEs主要富集在玻璃相中。碱溶脱硅工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选择性溶解HAFA中玻璃相(保留富含铝的莫来石-刚玉... 采用碱溶脱硅联用机械化学提取法回收高铝粉煤灰(HAFA)中稀土元素(REEs),并同步获得高附加值富铝残渣。研究结果表明,HAFA中REEs主要富集在玻璃相中。碱溶脱硅工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选择性溶解HAFA中玻璃相(保留富含铝的莫来石-刚玉相),并将REEs释放到NaOH溶液中转变成稀土氢氧化物沉淀。之后采用EDTA作为浸提剂,通过机械化学提取法高效、快速提取脱硅残渣中的REEs。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La、Ce、Pr和Nd的提取效率分别为85.99%、83.30%、82.03%和88.71%,同时获得富铝渣(Al2O3质量分数为68.23%;Al/Si=2.52)。研究结果为HAFA绿色、高附加值回收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粉煤灰 碱预脱硅 稀土元素回收 机械化学提取 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示踪湿沉降NO_(3)^(-)来源及氧化途径
3
作者 李艳利 李雪 +2 位作者 陶路 张新刚 王明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明:①TN、NH_(4)^(+)-N、NO_(3)^(-)-N浓度范围分别为2.52~13.27、0.11~1.70、1.64~8.31 mg/L,焦作市湿沉降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NO_(3)^(-)-N,占比为52.11%~83.92%.②δ^(18)O-NO_(3)^(-)、δ^(15)N-NO_(3)^(-)值的范围分别为54.9‰~93.9‰、-9.8‰~3.0‰,非雨季δ^(18)O-NO_(3)^(-)值(62.5‰~93.3‰)更接近于N2O5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100.9‰~103.1‰),雨季δ^(18)O-NO_(3)^(-)值(53.2‰~73.0‰)更接近于OH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50.9‰~60.9‰),说明非雨季大气湿沉降NO_(3)^(-)主要来自N2O5的氧化,而雨季主要来自OH的氧化.③雨季,OH和N2O5氧化途径对湿沉降NO_(3)^(-)的贡献率分别为80.32%和19.67%,非雨季,两种氧化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5.37%和34.62%;在考虑了同位素分馏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模型识别了湿沉降NO_(3)^(-)的主要来源,即土壤排放、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煤炭燃烧,其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1.70%±4.90%、28.30%±14.00%、22.80%±12.10%、17.20%±0.08%.该研究结果将为降雨中硝酸盐的来源及形成途径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湿沉降 氮氧同位素 氧化途径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背景下中国农业投入及产出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贾璐豪 王明仕 +8 位作者 王明娅 崔鹏煜 杨市里 张凡 王毅东 李鹏豪 马万旗 睢韶博 刘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4,共12页
农业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探讨中国农业资源投入碳达峰进程并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数据支持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运用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深入剖析农业资源投入碳排放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 农业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探讨中国农业资源投入碳达峰进程并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数据支持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运用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深入剖析农业资源投入碳排放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影响这种关系的农业驱动因素。引入了全局与局部Moran’s I指数,以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显著相关程度。结果表明:(1)2003-2021年中国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一种“倒U型”曲线,出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8 932.035万t。华东地区的碳排放量一直居于首位,华中地区位于第二位,而西北地区的碳排放量在七大地区中原本最低,但至2021年已显著上升为第三大农业碳排放源地区。(2)化肥使用是导致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年均贡献占比58%,而农药、农膜和柴油使用是次要因素,分别占比10%、14%、14%。(3)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农业碳排放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聚集程度逐渐减弱。局部Moran’s I显示高-高聚集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4)基于LMDI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效率、地区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效率是主要抑制因素,年均减排647.57万t。农业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则促进了农业碳排放的增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年均促进排放891万t。(5)Tapio脱钩显示各区域在2016年后均实现强脱钩,达到模型数值最理想状态,即农业经济增长伴随着农业碳排放的降低,说明2016年后减排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农业资源投入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河下游某农村地区地下水锰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5
作者 董丽丽 邢明飞 +2 位作者 崔鹏煜 王海邻 赵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4-1809,1828,共7页
通过分析沁河下游某农村地区21组浅层灌溉井水、深层集中饮用井水以及井口周边土壤中的锰含量,揭示地下水中锰来源、分布特征和成因,并对地下水锰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河流、土壤锰含量处于正常水平。浅层灌溉井... 通过分析沁河下游某农村地区21组浅层灌溉井水、深层集中饮用井水以及井口周边土壤中的锰含量,揭示地下水中锰来源、分布特征和成因,并对地下水锰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河流、土壤锰含量处于正常水平。浅层灌溉井水和深层集中饮用井水锰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0.391、0.003~0.252 mg/L,点位超标率分别为33.33%和76.19%。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下水中锰含量主要受氧化还原电位(Eh)的影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区域内成田地质为富含有机质的黄河冲积物、亚黏土、细砂层,含水层水流滞缓,呈现还原环境,导致沉积层中锰以Mn^(2+)形式大量溶出。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深层集中饮用井水中锰非致癌风险指数为0.0008~0.0659,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成因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汞与总汞在低硫煤洗选过程中的脱除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郝强 刘清伟 +2 位作者 宋明星 王梅 毛宇翔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36-3946,共11页
以焦作市演马洗煤厂进料原煤及洗选产品为研究对象,对低硫煤中总汞与甲基汞含量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洗选过程中总汞与甲基汞的迁移规律、脱除效果及质量平衡.研究发现,原煤及洗选产品中总汞含量0.128-0.392 mg·kg^(-1);值得注意的... 以焦作市演马洗煤厂进料原煤及洗选产品为研究对象,对低硫煤中总汞与甲基汞含量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洗选过程中总汞与甲基汞的迁移规律、脱除效果及质量平衡.研究发现,原煤及洗选产品中总汞含量0.128-0.392 mg·kg^(-1);值得注意的是,原煤及洗选产品中均检出了甲基汞,含量为33.58-56.75 ng·kg^(-1).经过洗选,总汞在精煤中得到脱除,脱除率为24.68%,在筛末煤、中煤、副产品中被富集;甲基汞在大部分洗选产品中含量均有所降低,整体呈脱除趋势,脱除率为-3.46%-38.78%.该低硫煤中总汞与灰分显著正相关,与硫分呈负相关,在洗选过程中受灰分影响较大;甲基汞与灰分、硫分均极低相关,无明显的迁移规律.煤炭洗选前后的总汞质量平衡为108.06%,甲基汞质量平衡为80.08%.该低硫煤通过洗选,约60.55%的总汞和35.37%的甲基汞随筛末煤、中煤与副产品的排出而被去除,故需留意部分洗煤产品和副产品的存放与使用,避免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汞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硫煤 总汞 甲基汞 煤炭洗选 脱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DOM的光谱特征及对氧化钙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金 蒋玥 程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62-71,共10页
为了解碱预处理过程城市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揭示污泥调理的潜在机理,该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深入探讨氧化钙处理前后不同城市污泥中DOM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CaO处理后pH值显著增大,污泥提取液溶解性... 为了解碱预处理过程城市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揭示污泥调理的潜在机理,该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深入探讨氧化钙处理前后不同城市污泥中DOM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CaO处理后pH值显著增大,污泥提取液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和总荧光强度增大;三维荧光通过PARAFAC解析出3种组分:类色氨酸C1(280 nm/350 nm)、类富里酸C2(320 nm/380 nm)和类络氨酸C3(275 nm/300 nm),类蛋白质物质(C1+C3)是城市污泥主要成分;经CaO处理,从各组分荧光强度看,C1、C2所占比例升高,C3所占比例降低;从吸收光谱来看,SUVA_(254)、SUVA_(260)减小,E2/E3增大,表明污泥提取液中DOM的芳香性减弱,疏水性有机质含量减少,相对分子量减小;C1、C2、C3与DOM特征参数(SUVA_(254)、SUVA_(260)、E2/E3)及溶解性有机碳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溶解性有机物 氧化钙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