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冠脉无复流综合防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爱琴 曾辉 +3 位作者 杨长宝 韦艳 孙亚超 郑海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82例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冠脉无复流(non-reflow)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发病在12 h内... 目的探讨82例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冠脉无复流(non-reflow)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发病在12 h内的174例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对其中82例高血栓负荷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related artery,IRA)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药物+血栓抽吸+介入治疗技术)。结果 82例患者PCI时无复流发生4例,无院内再发心肌梗死、猝死、大出血等。结论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PCI时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防治无复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提高PCI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碎石术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晋辉 孙红蕾 +6 位作者 韦艳 王中明 曾辉 刘静 周庆庆 尹遇冬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IVL治疗的所有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手术操作具体数据及相关并发症,观察IV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3例患者在此期间接受IVL辅助PCI,年龄(67.77±7.21)岁。76.7%的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3.3%的患者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60.5%)为原位病变,11例(25.6%)为支架内再狭窄,6例(13.9%)为支架膨胀不全“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DCB后狭窄率为(3.372±4.040)%,最小管腔面积为(9.416±0.940)mm^(2)。围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6.7%,均为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共7例。术后30 d无MACE发生。结论I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饰冠状动脉钙化以实现支架充分膨胀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乔亚京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9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四分位法将患者分成四组,分析比较手术后6个月内患者不良血管事件...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9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四分位法将患者分成四组,分析比较手术后6个月内患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将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作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两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结果血清胱抑素C水平最高组出现不良血管事件几率显著高于最低(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导致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短时间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正相关性,而且会在术后短时间内引发不良血管事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水平 支架置入术 不良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正向技术开通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前程 董海 +3 位作者 关绍义 徐凯 马颖艳 荆全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应用正向技术开通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采用正向技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01例。根据手术是否成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应用正向技术开通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采用正向技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01例。根据手术是否成功将患者分为PCI成功组250例及PCI失败组51例。收集并比较入选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开通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手术总体成功率83. 1%(250/301)。2组患者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糖尿病、吸烟、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闭塞段扭曲、桥状侧支、闭塞时间分级和CTO靶血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成功组和失败组在住院期间死亡率[0. 8%(2/250) vs1. 9%(1/51)]、心力衰竭[4. 4%(11/250) vs 3. 9%(2/51)]、术后出血[3. 2%(8/250) vs 3. 9%(2/51)]、脑卒中[0%(0/250)vs 0%(0/51)]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 0%(10/250) vs 3. 9%(2/51)]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5. 608,95%CI 1. 650~19. 069,P=0. 006)、高收缩压(OR=1. 034,95%CI 1. 004~1. 064,P=0. 024)、急性心肌梗死(AMI)史(OR=7. 213,95%CI 1. 070~48. 645,P=0. 042)、靶血管为左前降支(LAD)(OR=2. 943,95%CI 1. 085~7. 984,P=0. 034)及首先选用Fielder XT导丝(OR=2. 570,95%CI 1. 049~6. 296,P=0. 039)是增加正向技术开通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成功率的有利因素;糖尿病(OR=0. 219,95%CI 0. 086~0. 562,P=0. 002)、既往肾功能不全(OR=0. 336,95%CI 0. 117~0. 967,P=0. 043)、NYHA分级较高(OR=0. 238,95%CI 0. 110~0. 515,P=0. 000)、闭塞段扭曲(OR=0. 130,95%CI 0. 017~0. 969,P=0. 047)及桥状侧支(OR=0. 171,95%CI 0. 046~0. 634,P=0. 008)是降低正向导丝开通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成功率的不利因素。结论既往有AMI史、靶血管为LAD的高收缩压老年女性患者首先选用Fielder XT导丝可增大正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CTO病变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正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