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倩倩 伏蕊 +12 位作者 宋晨曦 窦克非 杨进刚 高晓津 许海燕 王春玥 王杨 刘佳 刘慧 张鸿雁 杨圣印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0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21913例患者为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临床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终点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1504/23417)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更多,体重指数更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更高,Killip心功能分级更高,并发症更多,并且更易出现心脏骤停(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钾浓度、血清钠浓度、STEMI、前壁心肌梗死、心脏骤停、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6个当代中国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心动过缓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彦方 杨睿 +1 位作者 郑晓晖 李现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5-906,共2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心动过缓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冠心病治疗(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抗凝、降脂)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冠心...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心动过缓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冠心病治疗(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抗凝、降脂)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3粒,tid,连用2周。观察2组的HRV,ST段偏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HRV明显提高,其中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节段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平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T段偏移幅度较小(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心动过缓CHD患者HRV、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具有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睿 郑晓晖 +3 位作者 王彦方 郝增光 李现立 葛慧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63-1664,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通心络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通心络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3个月后两组心衰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NP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与常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结合应用,能够改善心衰症状、提高LVEF、降低BNP水平,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从而延缓心衰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充血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病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素英 兰芳 +2 位作者 毋艳君 霍永军 慕同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减少白内障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提供可靠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减少白内障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提供可靠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28例(1242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观察患者视力、前囊口形态及直径、IOL位置及形态。结果 1242眼中19眼发生囊袋皱缩综合征,发生率1.53%。19眼中发生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者15眼(78.95%),术中未行前囊膜抛光16眼(84.21%),撕囊口直径过小(≤5 mm)16眼(84.21%),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15眼(78.95%),合并全身或眼部疾病10眼(52.63%),术后炎症反应重8眼(42.11%)。囊袋皱缩综合征可引起视力下降、远视漂移。结论白内障术中撕囊口直径过小、前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残留是术后发生囊袋皱缩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合并全身或眼部疾病、术后炎症反应均是发生囊袋皱缩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术中大小适宜的环形撕囊、前囊膜下环周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抛光可有效预防囊袋皱缩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袋皱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姬洪涛 刘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后... 目的:探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并比较2组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记录2组治疗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较对照组的55.0%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MPO、hs-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BNP、c Tn T、CK-MB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VEDD及观察组LVESD均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EF及观察组FS均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30.0%,较对照组的55.0%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AMI患者PCI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减轻患者心肌损害,提高左心功能,并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炎性因子 左心功能 心肌损害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洪丽 赵燕民 +1 位作者 陈品 赵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86-2087,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浆LPA、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溶血磷脂酸 血管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立护理专业小组在提升护理安全及促进护理专科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振清 申小梅 +1 位作者 和宝兰 丁敬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0期2667-2668,共2页
[目的]通过成立护理专业小组,有效提升护理安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方法]针对我院3类不良事件的高发情况,成立3个护理专业小组,明确小组职责,确立小组运行方式,为小组工作和发展搭建平台。[结果]运行1年,3类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得到明显改... [目的]通过成立护理专业小组,有效提升护理安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方法]针对我院3类不良事件的高发情况,成立3个护理专业小组,明确小组职责,确立小组运行方式,为小组工作和发展搭建平台。[结果]运行1年,3类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专业小组发展趋势良好。[结论]成立护理专业小组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实现护理安全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形成了我院独具专业特色的护理安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护理专业小组 护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1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6 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常晓萍 陈宏 温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IL)-21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6在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60例湿疹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IL-21和Bcl-6 mRNA的... 目的:探讨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IL)-21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6在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60例湿疹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IL-21和Bcl-6 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21和Bcl-6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01),与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性别的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21和Bcl-6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21和Bcl-6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急性湿疹组低于亚急性湿疹组和慢性湿疹组,亚急性湿疹组低于慢性湿疹组(P<0.05)。经过综合治疗2周及4周后,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21和Bcl-6 mRNA的表达水平比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21和Bcl-6 m 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湿疹患者中存在IL-21和Bcl-6 mRNA的表达异常,提示这2个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湿疹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白细胞介素-21 B细胞淋巴瘤因子6 Tfh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EAS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针腔清洁器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龙玉芹 申志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0期2607-2607,共1页
一直以来,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各种穿刺针针腔时多采用超声和压力水枪冲洗或使用手工的方法洗涤,对附着和干涸在针腔内壁上的污物很难洗净,洗涤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给病人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研究设计了一种针腔清洁... 一直以来,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各种穿刺针针腔时多采用超声和压力水枪冲洗或使用手工的方法洗涤,对附着和干涸在针腔内壁上的污物很难洗净,洗涤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给病人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研究设计了一种针腔清洁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所有针腔类器械的洗涤问题。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器 临床应用 自制 消毒供应中心 洗涤效果 安全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