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汇集团科技创新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宏杰 祝春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双汇集团通过实行企校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高标准的研究开发基地、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科技队伍等多种方式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与此同时双汇集团还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可贵经验。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管理 双汇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某猪场繁殖母猪肢蹄病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宇晓 邢建玉 《养猪》 2009年第2期77-78,共2页
养猪业对肢蹄病关注很少,对母猪肢蹄病的预防和管理研究得也非常少,这可能导致行业低估了肢蹄病对繁殖猪群的影响。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184头母猪中仅有3.8%的个体不存在任何肢蹄损伤,故而猪的肢蹄病应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繁殖母猪 肢蹄病 调查报告 猪场 河南 繁殖猪群 明尼苏达 养猪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醋特征香气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魏永义 焦驼文 +2 位作者 崔广 张莉 李超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101,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醋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得到了65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醇、酯、酸、醛、酮和杂环类化合物;根据风味贡献率理论,初步确定了8种香气成分为醋的特征香气。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联用 特征香气 风味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同时检测小麦中三种镰刀菌毒素 被引量:26
4
作者 梁颖 刘邻渭 张春晖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0-162,共3页
研究了小麦面粉中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三种镰刀菌毒素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检测的方法。小麦样品中的毒素提取液经Mycosep 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以反相C18柱为色谱柱,甲醇、0.1%乙酸铵水溶液梯度... 研究了小麦面粉中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三种镰刀菌毒素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检测的方法。小麦样品中的毒素提取液经Mycosep 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以反相C18柱为色谱柱,甲醇、0.1%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电离后质谱检测。该方法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标准溶液的提取离子峰面积与标品浓度分别在3~4500ng/mL、8~50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实验中三种毒素平均回收率在70.9%~93.7%之间,检出限分别为5、10、12ng/g,RSD均小于10%,具有很好的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 小麦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猪肉分割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光辉 李苗云 +6 位作者 王玉芬 谢华 赵改名 王会娟 冯坤 崔艳飞 黄现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91,共5页
对冷却猪肉在分割过程中的主要接触物、分割肉本身的微生物污染和增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割过程中分割线上主要接触物的微生物数量随生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传送带的微生物数量1h内达到1.89~2.48 lg(CFU/cm2),4h达到2.63~3.18lg... 对冷却猪肉在分割过程中的主要接触物、分割肉本身的微生物污染和增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割过程中分割线上主要接触物的微生物数量随生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传送带的微生物数量1h内达到1.89~2.48 lg(CFU/cm2),4h达到2.63~3.18lg(CFU/cm2);工人手、刀具、电锯和案板0.5h内微生物数量达到1.42~2.36 lg(CFU/cm2),2h达到1.84~3.08lg(CFU/cm2);初始冷却猪肉的微生物主要集中在胴体表层,在分割和精修过程中,冷却猪肉与污染物的接触,造成二次污染,不同部位分割冷却猪肉的微生物数量也不同,表面微生物数量在2.56~3.68 lg(CFU/cm2)之间,肉中微生物数量在3.18~3.97 lg(CFU/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分割 微生物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沙米营养成分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雅 赵萍 +2 位作者 李庆娟 林樱姬 齐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6-288,共3页
为了对野生植物性食物—沙米进行开发利用,对其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沙米蛋白质、粗纤维、脂肪、灰分、钙元素含量较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8.50%,其中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及婴儿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含量... 为了对野生植物性食物—沙米进行开发利用,对其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沙米蛋白质、粗纤维、脂肪、灰分、钙元素含量较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8.50%,其中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及婴儿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含量较大幅度高于主要粮食作物和一些保健作物;沙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很接近。结论:沙米营养价值高,适合婴儿和特种人群食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营养成分 氨基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腿对金华火腿腌制及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改名 张秋会 +4 位作者 柳艳霞 张春晖 黄素君 周黎明 高晓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47,共4页
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加工金华火腿,研究了原料腿重量、鲜冻状态、皮下脂肪厚度对金华火腿腌制过程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腿重影响腌制用盐量、加工各阶段后的失重率、后熟后的产品质量;皮下脂肪厚度影响腌制进程和腌制失重率... 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加工金华火腿,研究了原料腿重量、鲜冻状态、皮下脂肪厚度对金华火腿腌制过程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腿重影响腌制用盐量、加工各阶段后的失重率、后熟后的产品质量;皮下脂肪厚度影响腌制进程和腌制失重率;冻腿可以作为金华火腿加工的原料腿,但产品加工质量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原料腿 品质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对菊花脑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永敢 刁静雯 +6 位作者 代建华 石晓 郁志芳 魏永义 豆康宁 李超敏 郭明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3-236,共4页
研究了0.50%、0.10%、0.05%三种不同浓度的植酸处理对采后菊花脑的影响。结果显示,0.10%植酸处理的菊花脑在10℃下贮藏12d,黄花率和失重率分别为19.55%和8.99%,低于0.05%植酸处理的29.15%和11.35%,更低于对照;0.50%植酸处理的菊花脑出... 研究了0.50%、0.10%、0.05%三种不同浓度的植酸处理对采后菊花脑的影响。结果显示,0.10%植酸处理的菊花脑在10℃下贮藏12d,黄花率和失重率分别为19.55%和8.99%,低于0.05%植酸处理的29.15%和11.35%,更低于对照;0.50%植酸处理的菊花脑出现轻微的灼烧症状;0.10%植酸处理的菊花脑的各项指标均优于0.05%和0.50%。植酸对于菊花脑的保鲜作用尤以在贮藏后期更为突出(迟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脑 植酸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酶解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许雄 柳艳霞 +3 位作者 赵改名 孙伟强 张春晖 蔡根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1-284,共4页
为了进行猪骨肉的综合利用,本实验以猪骨为原料,研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水解效果以及最适蛋白酶的酶解温度、pH、酶用量、料液比和酶解时间对骨肉蛋白水解度和总氮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蛋白酶为最佳骨肉水解酶,胰... 为了进行猪骨肉的综合利用,本实验以猪骨为原料,研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水解效果以及最适蛋白酶的酶解温度、pH、酶用量、料液比和酶解时间对骨肉蛋白水解度和总氮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蛋白酶为最佳骨肉水解酶,胰蛋白酶水解猪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为5h、酶解温度60℃、pH8、酶用量5000U/g原料、料液比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 胰蛋白酶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冷却肉中的3种致病菌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艳君 张春晖 +1 位作者 王玉芬 吴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分别针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subs.choleraesuis,S)编码DNA结合蛋白的基因hns、大肠O157:H7(Escherichia coliO157:H7,E)编码外膜蛋白紧密素的基因eaeA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溶血素O基因Hly... 分别针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subs.choleraesuis,S)编码DNA结合蛋白的基因hns、大肠O157:H7(Escherichia coliO157:H7,E)编码外膜蛋白紧密素的基因eaeA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溶血素O基因Hly设计3对引物,建立同步检测肉制品中3中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通过对多重PCR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分析,对多重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快速,可使混菌检测灵敏度达到103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致病菌 冷却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肠中硝基呋喃代谢物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静 彭新然 +3 位作者 王向军 张慧 黄海 臧勇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8-860,共3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串联质谱联用法应用于香肠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测定。试样在稀盐酸溶液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衍生试剂邻硝基苯甲醛后,在37℃放置过夜使其中与蛋白质结合的硝基呋喃代谢物水解并衍生化。将此溶液的酸度调节至pH7.0~7.5...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串联质谱联用法应用于香肠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测定。试样在稀盐酸溶液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衍生试剂邻硝基苯甲醛后,在37℃放置过夜使其中与蛋白质结合的硝基呋喃代谢物水解并衍生化。将此溶液的酸度调节至pH7.0~7.5后,以3000r·min^-1的转速离心10min,分出上层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萃取液用作HPLC-MS/MS测定。在电喷雾正离子条件下,用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以外标法对萃取液中对经衍生化后的各硝基呋喃代谢物进行定量。在0.5~10μg·kg^-1范围内进行标准加入回收试验,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回收率在77.3%~90.7%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测得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10μg·kg^-1对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及呋喃西林的代谢物和0.20μg·kg^-1对呋喃妥因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代谢物 硝基呋喃 香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会中 张兰 +3 位作者 张俊杰 杜云海 姚宁 张兵临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4-248,共5页
利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硅衬底上制备了类石墨薄膜,以该薄膜为阴极进行了场致电子发射实验。当在阴阳极之间加电场后,两极之间出现了放电现象。放电之后,类石墨薄膜的阈值电场大大降低了。当电场为20V/μm时,该薄膜的发射点密度可以达到... 利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硅衬底上制备了类石墨薄膜,以该薄膜为阴极进行了场致电子发射实验。当在阴阳极之间加电场后,两极之间出现了放电现象。放电之后,类石墨薄膜的阈值电场大大降低了。当电场为20V/μm时,该薄膜的发射点密度可以达到106/cm2。利用Raman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谱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测试。薄膜中的类石墨微结构对该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起了促进作用。场致电子发射实验显示类石墨薄膜作为冷阴极电子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致电子发射 类石墨薄膜 聚酰亚胺 激光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发酵剂木糖葡萄球菌I2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士芳 陈美玲 +5 位作者 钟瑾 刘斌 东秀珠 还连栋 李红伟 张春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74,共3页
木糖葡萄球菌I 2是通过筛选得到的肉制品优良发酵剂。文中研究了木糖葡萄球菌I 2的发酵条件、5L自控发酵罐的放大试验和不同保护剂对木糖葡萄球菌I 2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30℃,用2mol/L的NaOH作为中和剂,控... 木糖葡萄球菌I 2是通过筛选得到的肉制品优良发酵剂。文中研究了木糖葡萄球菌I 2的发酵条件、5L自控发酵罐的放大试验和不同保护剂对木糖葡萄球菌I 2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30℃,用2mol/L的NaOH作为中和剂,控制发酵液的pH为7.3,发酵周期16h,发酵液中活菌数最高可达8.7×1010CFU/mL。冷干保护剂以海藻糖最好,冷干后活菌数达1011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发酵剂 木糖葡萄球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法在食醋感官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4
作者 魏永义 王琼波 +2 位作者 张莉 焦驼文 崔广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88,120,共3页
文章采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月份的食醋感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月份的食醋感官评定从高到低为:A>B>C。
关键词 模糊数学法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乳酸菌发酵剂小片球菌M7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士芳 陈美玲 +5 位作者 钟瑾 还连栋 东秀珠 刘斌 李红伟 张春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9-122,共4页
高质量的发酵肉专用发酵剂是工业化生产发酵肉的关键。本研究从发酵肉中分离鉴定了可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小片球菌M7,并对其发酵条件(包括5L罐放大试验)、冷冻干燥条件、浓缩培养、菌株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适培养温度3... 高质量的发酵肉专用发酵剂是工业化生产发酵肉的关键。本研究从发酵肉中分离鉴定了可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小片球菌M7,并对其发酵条件(包括5L罐放大试验)、冷冻干燥条件、浓缩培养、菌株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适培养温度30℃下,以1#简单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用2mol/L的NaOH作为中和剂控制发酵pH为7.0,发酵周期为16h,小片球菌M7活菌数即可达到3.5×109CFU/ml。冷干保护剂以蔗糖效果最好,冷干后活菌数能达到1.0×1011CFU/g。发酵剂菌株经动物毒性试验表明属无毒级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片球菌M7 发酵肉专用发酵剂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永敢 代建华 李超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试验以猪骨为原料,对高温高压提取猪骨骨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泄压频率四个主要因素,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高温高压法提取猪骨骨素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是135℃,提取时间100 ... 试验以猪骨为原料,对高温高压提取猪骨骨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泄压频率四个主要因素,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高温高压法提取猪骨骨素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是135℃,提取时间100 min,料液比1∶4,泄压频率1次/40 min,即是每间隔40 min泄压1次,猪骨素出品率能够达到最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骨素 提取 工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品肝素钠精制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俊涛 王玉芬 +4 位作者 谢华 黄现青 李苗云 柳艳霞 赵改名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6-208,244,共4页
以产品效价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影响粗品肝素钠精制的因素,优化粗品肝素钠精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酒精度为30°,食盐浓度为0.35mol/L,温度为35℃,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精制效果最佳,与原工艺相比,产品效价提高17U/mg,回收率... 以产品效价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影响粗品肝素钠精制的因素,优化粗品肝素钠精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酒精度为30°,食盐浓度为0.35mol/L,温度为35℃,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精制效果最佳,与原工艺相比,产品效价提高17U/mg,回收率提高6.1%,每1×108 U粗品肝素钠总活力提取量提高了37.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 精制 效价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测定肉类中的磺胺类药物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伟 张春晖 周明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87,共4页
通过溶荆提取分离、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测定肉制品中常见的9类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吡啶、磺胺甲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异嗯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沙啉、磺胺苯吡唑)。[M+H]^+是阳离子... 通过溶荆提取分离、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测定肉制品中常见的9类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吡啶、磺胺甲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异嗯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沙啉、磺胺苯吡唑)。[M+H]^+是阳离子模式下的主要监测离子,采用选择离子模式用于定量测定。以[苯基-13^C6]磺胺甲嘧啶用作内标,每一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1-10μg/mL,空白样品的加标范围为50~500μg/kg,检测限低于10μg/kg。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牛肉、猪肉及鸡肉样品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磺胺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酶法水解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国 周建勇 +1 位作者 罗飞 程文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6-59,共4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血红蛋白酶解过程中的酶解温度、酶解pH和酶与底物的比值([E]/[S])等因素进行优化,并建立了血红蛋白酶解过程的数学模型。考虑到成本和工艺要求等问题,最终确定酶解工艺为[E]/[S]:0.0048AU/g、酶解pH值:7.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酶法水解 数学模型 猪血 综合利用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斩拌速度和时间对乳化肠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艳飞 赵改名 +5 位作者 王玉芬 谢华 柳艳霞 黄现青 冯坤 赵光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研究斩拌速度、时间与乳化型香肠质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响应曲面设计,选用斩拌速度和斩拌时间为试验因素,测定不同斩拌时间和速度下产品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结果表明,斩拌速度对乳化肠的硬度、弹性和回复性均有显著影... 研究斩拌速度、时间与乳化型香肠质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响应曲面设计,选用斩拌速度和斩拌时间为试验因素,测定不同斩拌时间和速度下产品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结果表明,斩拌速度对乳化肠的硬度、弹性和回复性均有显著影响,斩拌时间对回复性有显著的影响,斩拌速度和斩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硬度和回复性有显著的影响;斩拌速度为6000r/min,斩拌时间为9min时,形成的乳化肠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最佳,满足乳化肠质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斩拌速度 斩拌时间 乳化肠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