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黑质纹状体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书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根据处理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健康大鼠组(ZC)、盐水处理组(YS)、依达拉奉0.3mg组、1mg组、3mg处理14d组(3mgA组)、3mg处理28d组(3mgB组)。观察各组3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根据处理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健康大鼠组(ZC)、盐水处理组(YS)、依达拉奉0.3mg组、1mg组、3mg处理14d组(3mgA组)、3mg处理28d组(3mgB组)。观察各组30min旋转次数,并测定黑质内尼氏体细胞数和黑质、纹状体内的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0.3mg、1mg、3mgA、3mgB组旋转次数显著低于YS组,但是高于ZC组(P<0.05)。各处理右侧黑质内尼氏体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ZC组左侧尼氏体细胞数最高,其次为3mgA和3mgB组,YS、0.3mg、1mg组左侧尼氏体细胞数最少。ZC组的丙二醛含量与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mgA组和3mgB组则显著低于YS、0.3mg和1mg组(P<0.05)。结论对PD大鼠注射依达拉奉,可以较好的保护神经,改善大鼠行为,抑制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生成,防止机体过氧化作用,揭示了依达拉奉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依达拉奉 神经保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黎二虎 管生 +1 位作者 宁亚琦 晋亚洲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降颅压、吸氧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降颅压、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研究组予以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加氧酶(HO-1)]、血管内皮功能[脑钠肽(BNP)、促血管生成素II(AngⅡ)、内皮素(ET-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4.12±0.51)分]评分低于对照组[(4.53±0.55)分],GCS[(13.58±0.48)分]、BI[(85.31±4.59)分]评分高于对照组[(12.43±0.43)分、(80.21±4.23)分](P<0.05);研究组MDA[(4.27±0.56)nmol/mL]水平低于对照组[(5.62±0.95)nmol/mL],SOD[(99.28±10.47)U/mL]、HO-1[(1.18±0.24)ug]水平高于对照组[(85.63±8.98)U/mL、(0.98±0.15)ug](P<0.05);研究组BNP[(160.54±20.11)pg/mL]、AngⅡ[(20.42±3.76)ng/L]、ET-1[(3.68±0.43)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221.31±26.84)pg/mL、(25.96±3.89)ng/L、(4.91±0.6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IS患者应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升机体组织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患者颅脑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丁苯酞胶囊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书芳 王明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240-241,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功能锻... 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护理,对比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好,可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功能锻炼 心理康复 肢体运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究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与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参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的血浆... 目的探究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与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参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治疗前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检测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无效的癫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癫痫以丙戊酸治疗无效者使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该院住院部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75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即先行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后逐... 目的观察临床癫痫以丙戊酸治疗无效者使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该院住院部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75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即先行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后逐渐转变为拉莫三嗪单药),评估联合用药、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患者癫痫控制效果,比较两个阶段用药前后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对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不同阶段患者体内药物血药浓度比较,联合用药为(8.57±2.46)μg/ml,单药治疗为(3.74±1.06)μg/ml,联合用药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单药治疗(P<0.05);联合用药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与单药治疗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癫痫控制率为90.7%,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的80.0%,联合用药更利于疾病有效控制(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以丙戊酸治疗无效后,行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疾病控制效果优于行拉莫三嗪替换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换治疗 丙戊酸 癫痫 拉莫三嗪 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书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96-97,共2页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4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63.0%)患者为急性起病,12例(26.1%)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10.9%)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24例(5...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4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63.0%)患者为急性起病,12例(26.1%)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10.9%)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24例(52.2%)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9例(19.6%)患者表现为大脑皮质刺激症状,7例(15.2%)患者表现为眼部症状,4例(8.7%)患者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经头颅CT平扫示条带征17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实三角征18例,增强示空三角征8例,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治疗,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5例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以及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中CT的诊断率较低,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DSA的确诊率高,能对闭塞的静脉窦及其血栓形成进行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9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同时控制患者血压、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同时控制患者血压、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29%)与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13.28±10.3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19.59±10.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溶栓 复方丹参注射液 辛伐他汀 神经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宁涛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7例。2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7例。2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观察组为80.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MMP-9,hs-CR,ox-LDL水平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有效预防血栓发生,且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钙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