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南草莓大棚栽培气象条件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辉 彭保宏 +3 位作者 范勇胜 李恒兴 黄克磊 许孟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666-12667,12672,共3页
[目的]人为控制其最佳上市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方法]对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大棚草莓进行对比试验,观测其品质和产量发生的变化。[结果]经过遮阳处理的大棚,气温低、日照少、光照强度差,因而草莓花芽分化早而快;而未进行遮... [目的]人为控制其最佳上市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方法]对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大棚草莓进行对比试验,观测其品质和产量发生的变化。[结果]经过遮阳处理的大棚,气温低、日照少、光照强度差,因而草莓花芽分化早而快;而未进行遮阳处理的大棚因其棚内气温高、光照强,较经处理的大棚草莓分化日数平均多6 d。草莓在开花期,应当提前加温、加光处理,并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湿度应适当降低,最好能控制在60%以下。大棚草莓在果实膨大期如果环境温度高,则小果多,所以此期应通过通风、棚外喷水等人工调控技术适当降低棚内温度。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率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白粉病发病率与棚内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确定了延长草莓果实膨大期,提高大果比例,促进增产增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大棚栽培 气象条件 最优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站报表预审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振伟 王红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42-42,共1页
介绍了自动站报表预审常见问题,包括极端值差异导致审核规则库修改、A文件与J文件降水起止时间不一致、自动站风数据缺测的处理、自动站雨量数据缺测的处理、蒸发量的处理等,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期为提高报表预审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动站 报表预审 常见问题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深耕增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太忠 张雪江 +2 位作者 沈希华 李恒兴 杨英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3期70-72,共3页
在当地代表性栽培条件下,将麦后深耕(30 cm)与常规耕作(20 cm)做田间性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影响,但深耕较常规耕作使玉米植株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有增加,总产量增加5.3%,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玉米 深耕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1月两次寒潮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454-456,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5日和20~22日黄河中下游地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堆积并向南侵袭造...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5日和20~22日黄河中下游地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前者黄河中下游地区受蒙古热低压控制,寒潮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后者黄河中下游地区受河套倒槽控制,寒潮天气持续时间短、降温幅度大、雨雪区域大,具有更强的爆发性。亚洲高纬上空稳定维持一个强大的极涡时,有利于强冷空气南下,极易形成持续性低温,对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强寒潮天气过程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极涡 环流 温度平流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海军 杨英华 赵龙飞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0期229-230,共2页
农田近地层中气温、辐射、湿度和风等是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作物耕作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影响和制约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又反过来影响着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形成。因此,要加强农田小气候量值研究分析,以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改善农... 农田近地层中气温、辐射、湿度和风等是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作物耕作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影响和制约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又反过来影响着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形成。因此,要加强农田小气候量值研究分析,以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达到农田小气候的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小气候 农作物群体结构 改善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气站雷击案例分析
6
作者 杨杰明 杨英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分析加气站常见的防雷设施,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及防雷隐患,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期提高加气站的防雷水平。
关键词 加气站 雷击 防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控施复合肥”肥效试验报告
7
作者 胡振方 姜玉琴 +1 位作者 张振伟 杨英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51-53,共3页
通过处理1习惯施肥、处理2一次性底施"控释复合肥"、处理3与"控释复合肥"同配方的普通复合肥对比试验,在河南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生产管理条件下,比较不同施肥品种对玉米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秸秆和籽粒氮含量... 通过处理1习惯施肥、处理2一次性底施"控释复合肥"、处理3与"控释复合肥"同配方的普通复合肥对比试验,在河南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生产管理条件下,比较不同施肥品种对玉米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秸秆和籽粒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考察在玉米田施入"控释复合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不同生育期叶片数各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玉米生长后期,处理2比其他两个处理抗病性强,生育期内叶片黑绿,植株健壮,光合作用时间长,无论是籽粒还是秸秆中氮含量都比处理1和处理3中的氮含量高。与普通和常规施肥方式相比,施"控释复合肥"能增加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亩产量,因此施"控失复合肥"增产效果较好,可以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控释复合肥 肥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