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疗法介导Piezo1促骨质疏松大鼠H型血管生成
1
作者 廖家如 杨晓强 +9 位作者 侯文渊 田佳庆 林锟 张俊娇 韩龙飞 陆舜 杨帆 何敏聪 陈冠林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Piezo1表达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WBVT组、Yoda1组、WBVT+GxMTs4组。经治疗后,通过Mic...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Piezo1表达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WBVT组、Yoda1组、WBVT+GxMTs4组。经治疗后,通过Micro-CT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和骨量变化;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iezo1表达,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表达,成血管相关蛋白HIF-1α、VEGF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H型血管相关蛋白EMCN、CD3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激素组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隔增大、不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下降;与激素组比,WBVT组与Yoda1组的骨密度上升,骨小梁间隔减小、较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上升;与WBVT组比,WBVT+GxMTs4组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隔增大、不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下降。结论全身振动疗法在调节骨骼代谢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具备抗骨质疏松潜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ezo1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激素性骨质疏松 Piezo1 H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