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丘陵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自力 刘忠玲 +2 位作者 秦家范 李军霞 张正伟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30-32,共3页
选择洛阳有代表性的丘陵旱薄地和丘陵旱肥地,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与同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选用谷子新品种,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将是玉米的2.6~2.8倍;即便是生产上种植普通谷子品种,效益也... 选择洛阳有代表性的丘陵旱薄地和丘陵旱肥地,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与同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选用谷子新品种,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将是玉米的2.6~2.8倍;即便是生产上种植普通谷子品种,效益也与种植玉米相当,且免去了清理玉米秸秆的巨大劳动量。结合偃师(丘陵旱薄地)、宜阳(丘陵旱肥地)谷子示范县的谷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调查了不同种植情况下(种植时间、茬口、谷子品种、施肥情况、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总结了适合洛阳谷子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旱地 谷子 玉米 种植效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焕丽 李宁 +4 位作者 李逸 吕世范 朱永 王中岳 郭瑛 《中国瓜菜》 CAS 2008年第4期50-51,共2页
小辣椒是广受我国百姓喜爱的一个菜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从饮食角度而言,辣椒能改善食欲,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从保健功能方面看.它能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血栓的形成,对心血管疾病有一... 小辣椒是广受我国百姓喜爱的一个菜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从饮食角度而言,辣椒能改善食欲,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从保健功能方面看.它能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血栓的形成,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就深加工而言,可通过产品深加工提取天然辣椒红色素、辣椒素,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辣椒 发展对策 产业现状 河南省 产品深加工 心血管疾病 辣椒红色素 异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制干辣椒市场分析及产业发展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焕丽 霍红 +3 位作者 李逸 吕世范 朱永 王中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9,共2页
关键词 制干辣椒 河南省 市场分析 产业 106国道 栽培面积 交通运输 陇海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自力 刘忠玲 +5 位作者 秦家范 陈璐 张正伟 王海滨 吉洪涛 徐克信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74-75,共2页
通过对品种、基地建设、效益实现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培训5个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了甘薯产业技术服务... 通过对品种、基地建设、效益实现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培训5个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了甘薯产业技术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途径。探索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后加工、销售和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等"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综合模式,促进了洛阳市甘薯产业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业化体系 建设 河南洛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滴灌技术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富先 李秀民 +1 位作者 白波 冀天会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60-261,共2页
通过节水滴灌技术在河南省小麦、玉米上的应用,显示了其增产、增效、节水、节电、提高肥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节约人工费用等技术优点。同时针对河南省的气候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 节水 滴灌 常规灌溉 增产增效 示范应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蔬菜田根结线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
作者 刘长营 刘顺通 +1 位作者 段爱菊 张自启 《蔬菜》 2011年第1期29-30,共2页
根结线虫病是目前植物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属垫刃目、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能够侵染的植物超过3000种,分属114科,对大多数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花卉等造成严重损失。其中,尤以茄科、... 根结线虫病是目前植物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属垫刃目、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能够侵染的植物超过3000种,分属114科,对大多数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花卉等造成严重损失。其中,尤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发病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蔬菜田 洛阳市 防治 根结线虫属 寄主范围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建秋 吴存祥 +2 位作者 冷建田 侯文胜 韩天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以北方春大豆主栽品种绥农14的干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其中,航天搭载在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上完成,离子束注入采用能量为30keV的氮离子,设置4×1016、8×10161、2×1016和16×1016N+/cm2等... 以北方春大豆主栽品种绥农14的干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其中,航天搭载在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上完成,离子束注入采用能量为30keV的氮离子,设置4×1016、8×10161、2×1016和16×1016N+/cm2等4个注量水平,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M1代的生物学效应和M2代的变异频率进行研究,以比较两种诱变育种手段诱变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处理M1代的出苗率、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与注量分别为4×1016和8×1016N+/cm2的离子束注入处理无显著差异。航天搭载处理M2代的总变异频率为4.41%,离子束注入处理M2代总变异频率的平均值为5.02%,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种处理M2代中均有早熟、不育、多小叶、矮化、畸形茎、圆形叶片等变异类型,这些相同变异类型的总频率占航天搭载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97.3%,占离子束辐照处理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89.0%。鉴于两种处理的诱变频率和突变类型相近,但航天搭载的成本高,建议在大豆诱变育种中,可考虑选用离子束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搭载 离子束注入 诱变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西部小麦红吸浆虫禾本科寄主植物的记述 被引量:7
8
作者 武予清 刘顺通 +4 位作者 段爱菊 刘长营 张子启 蒋月丽 段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140,167,共4页
2008-2009年在河南省洛宁县调查了小麦红吸浆虫的禾本科寄主植物,发现麦田地头的节节麦和邻近麦田的沙杨林地中的纤毛鹅观草均被小麦红吸浆虫侵染。纤毛鹅观草被侵染的水平仅次于小麦,虫穗率超过50%。节节麦、大麦、雀麦也有较低的侵染... 2008-2009年在河南省洛宁县调查了小麦红吸浆虫的禾本科寄主植物,发现麦田地头的节节麦和邻近麦田的沙杨林地中的纤毛鹅观草均被小麦红吸浆虫侵染。纤毛鹅观草被侵染的水平仅次于小麦,虫穗率超过50%。节节麦、大麦、雀麦也有较低的侵染水平。纤毛鹅观草有较晚的抽穗期,抽穗期长达10 d,是小麦红吸浆虫比较合适的交替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红吸浆虫 寄主植物 禾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旱地西瓜间作甘薯效益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自力 杨爱梅 +3 位作者 刘忠玲 秦家范 王家才 吴要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2期221-222,共2页
洛阳旱地西瓜套种甘薯的种植方式,由于西瓜、甘薯错开了生长旺盛期,两种作物争地、争水肥、争空间的矛盾降到了最低;甘薯相当于地膜覆盖栽培,容易早生根,早发棵;甘薯能够充分利用西瓜投入肥料多,剩余肥力充足的优势,很好地实现了瓜、薯... 洛阳旱地西瓜套种甘薯的种植方式,由于西瓜、甘薯错开了生长旺盛期,两种作物争地、争水肥、争空间的矛盾降到了最低;甘薯相当于地膜覆盖栽培,容易早生根,早发棵;甘薯能够充分利用西瓜投入肥料多,剩余肥力充足的优势,很好地实现了瓜、薯(地上、地下)的双丰收,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般每亩西瓜产量3 500~4 000 kg,效益3 000~4 000元;甘薯亩产2 500 kg,销售鲜薯,效益2 000元,进行产后加工,效益可以达到4 500元。二项合计每亩效益5 000~6 0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西瓜 套种 甘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自然脱水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卫勇强 雷晓兵 +4 位作者 梁晓伟 李林 赵保献 陈润玲 赵合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68,共2页
分析了2008—2010年河南省审定的9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0.98百分点/d,豫单811最慢,为0.48百分点/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 分析了2008—2010年河南省审定的9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0.98百分点/d,豫单811最慢,为0.48百分点/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达2.32百分点/d;豫单811最小,为0.59百分点/d。黑色层出现后,郑单528最大,为0.77百分点/d,而新单26最小,只有0.28百分点/d。黑色层出现前品种间的脱水速率差异比黑色层出现后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籽粒含水量 脱水速率 黑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抗旱性形态指标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子光 张灿军 +1 位作者 冀天会 郭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89-4490,共2页
[目的]为小麦抗旱育种及其抗旱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2003及2003~2004年度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抗旱性鉴定的22个参试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对其进行棚内干旱试验和棚外露天试验,并对各品种最高群体、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 [目的]为小麦抗旱育种及其抗旱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2003及2003~2004年度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抗旱性鉴定的22个参试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对其进行棚内干旱试验和棚外露天试验,并对各品种最高群体、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和小穗密集度的水分胁迫敏感因子(Csi)与籽粒抗旱指数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所分析9个数量性状的Csi均大于0,其中株高和千粒重的平均Csi较高(分别为22.6和20.3),穗长和不育小穗的平均Csi较低(分别为0.6和1.0);有效穗、千粒重、小穗数、小穗密集度的CSi与籽粒抗旱指数均达显著相关水平,这4个指标可作为判定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形态指标。[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冬小麦品种的形态抗旱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指数 水分胁迫敏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黑牡丹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二强 王晓辉 +3 位作者 韩鲲 郭亚珍 周志发 彭绍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45-46,共2页
研究对比了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对黑牡丹"黑花魁"、"夜光杯"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各自较为理想的花粉萌发培养基配方。牡丹不同品种花粉离体萌发所需的理想培养基配方并不一致,"黑花魁"的合适培... 研究对比了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对黑牡丹"黑花魁"、"夜光杯"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各自较为理想的花粉萌发培养基配方。牡丹不同品种花粉离体萌发所需的理想培养基配方并不一致,"黑花魁"的合适培养基为硼酸0.04 g/L+蔗糖50 g/L,"夜光杯"较为理想的培养基为硼酸0.08 g/L+蔗糖5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牡丹 黑花魁 夜光杯 花粉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相关分析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子光 张灿军 +3 位作者 冀天会 孟丽梅 张珂 孙军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以4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5个性状归纳为3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组、农艺性状组均与品质性状组典型分析相关极显著;适度降低千粒重,可延长全生育期和播种至抽穗... 以4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5个性状归纳为3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组、农艺性状组均与品质性状组典型分析相关极显著;适度降低千粒重,可延长全生育期和播种至抽穗天数,提高品质指标,但要注意黄淮麦区后期干热风的危害;稳定时间是一个独立性状,与产量性状组、农艺性状组的各个性状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相关 区试 小麦 性状 性状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牡丹品种对促成栽培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振国 彭绍峰 +1 位作者 张雁丽 周子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4,共3页
笔者进行了10个不同牡丹品种促成栽培适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洛阳红、珊瑚台、粉中冠和葛巾紫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且初花期较早,能满足春节赏花的需求;而海黄、白雪塔、太阳、花王和十八号表现较差。
关键词 牡丹品种 无土容器栽培 促成栽培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抗蛴螬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雷全奎 杨小兰 刘顺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494-5494,5517,共2页
[目的]为优良花生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9、658、冀9801、冀9606、濮花24号、驻20150、E12、鲁花12号为材料,对不同品系花生的抗蛴螬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各品系被害果率平均为35.77%,9658、冀9606、驻20150的被害果率较高,E1... [目的]为优良花生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9、658、冀9801、冀9606、濮花24号、驻20150、E12、鲁花12号为材料,对不同品系花生的抗蛴螬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各品系被害果率平均为35.77%,9658、冀9606、驻20150的被害果率较高,E12、鲁花12号的较低。各品系被害指数平均为15.31%,其中驻20150与E122、008差异达0.05显著水平,E12抗蛴螬能力最强,驻20150抗蛴螬能力最弱。各品系蛴螬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平均为10.62%,冀9801、E122、008的产量损失率较小。E12的经济损失最小,为1480.5元/hm2,濮花24号的经济损失高达2 989.8元/hm2。[结论]E122、008表现出较强的抗蛴螬能力,产量损失率小,经济损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蛴螬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洛玉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雷晓兵 卫勇强 +3 位作者 李林 宋汉强 梁晓伟 陈润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55-156,共2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3号玉米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3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5万-5.4万株/hm2,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促进增加穗粒数。使洛玉3号达到最高种...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3号玉米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3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5万-5.4万株/hm2,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促进增加穗粒数。使洛玉3号达到最高种植效益的N、P、K施用比例为2.02:1:1.16,具体使用量为N289.3kg/hm2、P2O5 143.0kg/hm2、K2O165.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洛玉3号 施肥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洛旱7号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洪强 余四平 +3 位作者 田文仲 吴少辉 张学品 张园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以旱地小麦品种洛旱7号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用Logistic方程y=k/(1+ea-bx)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洛旱7号在不同播期下的灌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洛旱7号籽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生长曲线,各个播期的洛旱7号... 以旱地小麦品种洛旱7号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用Logistic方程y=k/(1+ea-bx)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洛旱7号在不同播期下的灌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洛旱7号籽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生长曲线,各个播期的洛旱7号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方程中各参数因播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灌浆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从而使粒重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上洛旱7号应当适时早播,可以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为洛旱7号的高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旱7号 灌浆特性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洛麦22”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丽梅 冀天会 +2 位作者 杨子光 张珂 孙军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35-136,共2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洛麦22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期(x1)和播种量(x2)二因素高产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播种量的合理配置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并得出洛麦22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即最佳播种期为10月6~7...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洛麦22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期(x1)和播种量(x2)二因素高产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播种量的合理配置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并得出洛麦22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即最佳播种期为10月6~7日,最佳播种量为114.8k/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洛麦22 播种期 播种量 优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育种研究概况及展望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春奇 查素娥 李红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
番茄是世界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各国的蔬菜栽培中均占有相当的比例。从发展趋势看,番茄的栽培面积还在不断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5年全世界番茄栽培面积为450.34万hm2,
关键词 番茄 联合国粮农组织 展望 育种 栽培面积 蔬菜作物 蔬菜栽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天椒套种油葵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成功 杨爱国 +1 位作者 张俊平 郭晋太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5期26-27,共2页
对豫西丘陵旱地朝天椒套种油葵的密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密度合适,干椒产量不受影响,且可遮阴防病,同时增收油葵,提高土地利用率。套种过密,会影响朝天椒正常生长;套种过稀,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增收的效果;油葵最适套种密度为2.0m&... 对豫西丘陵旱地朝天椒套种油葵的密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密度合适,干椒产量不受影响,且可遮阴防病,同时增收油葵,提高土地利用率。套种过密,会影响朝天椒正常生长;套种过稀,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增收的效果;油葵最适套种密度为2.0m×0.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油葵 套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