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寒 魏澎涛 韩兴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4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3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4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为92.8%(65/70);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71.4%(5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14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寒 魏澎涛 +1 位作者 霍庆祥 孙建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应用硬性输尿管镜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中段102例,下段175例。结石最大径0.6~2.8cm,平均1.4cm。术...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应用硬性输尿管镜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中段102例,下段175例。结石最大径0.6~2.8cm,平均1.4cm。术后放置双J管2~4周。术后4~6周复查计算各自结石排净率(排净例数/例数)和肾积水情况。结果 310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输尿管穿孔,1例输尿管断裂患者改开放手术;输尿管上、中和下段结石的排净率分别为90%(36/40)、92%(94/102)和95%(164/172);肾盂积水由术前(3.5±0.8)cm降至(1.5±0.5)cm(P<0.01),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好、安全,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特别是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965例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霍庆祥 孙建涛 张寒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PR)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提高TURP的治疗水平。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应用TURP治疗BPH1965例。年龄46~95岁,平均74.1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17.5~220g,平均48.3g,最大尿流率(Qm...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PR)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提高TURP的治疗水平。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应用TURP治疗BPH1965例。年龄46~95岁,平均74.1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17.5~220g,平均48.3g,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8.1mL/s,平均尿流率(Qav)e4.8mL/s,平均剩余尿量(RU)75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平均23分。结果 1689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5.8g,电切平均时间45min,术中有13例输血200~400mL,无因穿孔或者无法控制的出血需改开放手术的病例,术后123例发生尿道狭窄,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先兆15例,无TURS发生。1250例患者随访1~9年,Qmax平均增至17.2mL/s,Qave平均增至10.9mL/s,RU平均降至15mL。IPSS平均8分。结论 TUR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程短、并发症少、适应证广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前尿道狭窄发生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随机对照研究
4
作者 张寒 魏澎涛 霍庆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105-106,共2页
目的通过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与传统的膀胱切开切除肿瘤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效果的比较,分析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二组,采用经... 目的通过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与传统的膀胱切开切除肿瘤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效果的比较,分析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二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14例经膀胱切开切除肿瘤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8例膀胱肿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二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膀胱肿瘤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疗效 被引量:37
5
作者 韩兴涛 杨锦建 +2 位作者 霍庆祥 魏澎涛 张寒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及恶性生物学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单纯TURBt术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及恶性生物学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单纯TURBt术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TURBt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血清VEGF及FGF水平和血清MMP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术后1年及3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复发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的血清VEGF、αFGF及βFGF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的血清MMP-2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RBt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有助于减少膀胱癌复发、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减弱膀胱癌血管新生及癌细胞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吡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疗效分析及意义(附42例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霍庆祥 孙建涛 +1 位作者 张寒 张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42例,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再次电切,术后标本病理组织学评估,评价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二次电切术中33.3%有残余肿瘤。残余肿瘤与原... 目的探讨经尿道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42例,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再次电切,术后标本病理组织学评估,评价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二次电切术中33.3%有残余肿瘤。残余肿瘤与原发肿瘤大小(直径>3cm)、数目(≥3个)、高分级相关。平均随访12个月,11.9%复发,二次电切时残余肿瘤与复发相关。结论多发、直径>3cm及高分级者与二次电切中肿瘤残余有关;肿瘤直径>3cm、残余与肿瘤复发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移形上皮癌 二次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研究(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霍庆祥 魏澎涛 +2 位作者 张艺 孙建涛 张寒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7-848,85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2例。结果 3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d;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出血...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2例。结果 3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d;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出血或肠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穿刺通道种植转移。结论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手术视野和解剖结构清晰、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腹腔镜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