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用牡丹‘凤丹’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桠楠 宋程威 +4 位作者 张利霞 郭丽丽 段祥光 刘曙光 侯小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目的】研究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用牡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测定根、茎、叶以及不同生育期果荚和种子的矿质元素,分析矿质元素积... 【目的】研究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用牡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测定根、茎、叶以及不同生育期果荚和种子的矿质元素,分析矿质元素积累分配特性以及矿质元素分配的相关性。【结果】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根、茎、叶中的磷持续下降,根和叶中的氮持续降低,钾和镁在不同器官内变化趋势不同。铁在不同器官内的质量分数均大于其他微量元素,除铜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根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荚和种子中的氮逐渐升高,果荚中钾和种子中磷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矿质元素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氮、磷、钾、铁、锰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较高;同种矿质元素在‘凤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在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从展叶期到现蕾期之前对氮、磷元素需求量大,应在植株展叶前追施氮肥和磷肥;结实期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建议在开花后追施氮磷钾肥;在植株现蕾期前(3月上旬)追施铁肥,在5–7月种子发育期追施硼、锌肥,满足‘凤丹’植株对这3种微量元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油用牡丹 矿质元素 生育期 组织器官 分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斑牡丹籽产量及籽油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石欣隆 刘伟 +3 位作者 张琳 刘改秀 刘普 侯小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0,M0007,共9页
以‘凤丹’为对照,研究了20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株籽产量、籽基础营养成分、籽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成分,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资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灰蝶’的单株籽产量(114.86 g)显著高于‘凤丹’(103.49 g)(P<0.05)... 以‘凤丹’为对照,研究了20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株籽产量、籽基础营养成分、籽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成分,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资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灰蝶’的单株籽产量(114.86 g)显著高于‘凤丹’(103.49 g)(P<0.05)。‘蓝冠玉带’的籽含油率(32.11%)高于‘凤丹’(31.9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古城相会’和‘油朱砂’的籽油α-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3.68%和42.87%,显著高于‘凤丹’(41.03%)。‘灰蝶’的累积隶属函数值仅次于‘凤丹’,排名第2,在参试紫斑牡丹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宜于油用的牡丹种质资源,且其单株籽产量隶属函数值排名第1,可作为高产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资源。另外,‘蓝冠玉带’适宜用于高油质量分数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古城相会’、‘油朱砂’和‘红宝石’可作为高品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凤丹’ 单株籽产量 籽含油率 Α-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建立及初代畸形苗甲基化变异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廉小芳 李昱莹 +3 位作者 张婉青 郭丽丽 张有福 侯小改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119,共10页
为提高凤丹牡丹组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率,以当年采收油用牡丹凤丹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设置不同光照及温度培养条件、不同大小成熟种胚、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添加物等处理,完善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 为提高凤丹牡丹组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率,以当年采收油用牡丹凤丹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设置不同光照及温度培养条件、不同大小成熟种胚、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添加物等处理,完善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运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技术(MSAP)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畸形组培苗进行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异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后进行7 d暗培养随即转入光照培养,适宜培养温度为(25±1)℃;适宜外植体为≥3 mm的成熟种胚;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为0.8 mg/L NAA+1.0 mg/L 6-BA,其基础培养基为改良MS(Ca^2+加倍)培养基;与不添加外源物质相比,凤丹牡丹胚乳的添加对成苗率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添加75 mL/L椰汁处理组培养效果较好,成苗率为85.66%,添加1.0 g/L活性炭处理组成苗率最高,为90.46%。相较于正常组培苗,畸形苗总扩增位点数增多21.20%,总甲基化位点数减少12.97%;正常组培苗总甲基化率为85.38%,畸形苗总甲基化率为74.30%;畸形苗甲基化多态型变异占主导(82.37%),其中去甲基化变异类型占比最多,为46.45%。综上,建立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适宜培养方案如下:改良MS(Ca^2+加倍)+0.8 mg/L NAA+1.0 mg/L 6-BA+1.0 g/L活性炭(或75 mL/L椰汁),培养条件为(25±1)℃下7 d暗培养后光照培养。相较于正常组培苗,凤丹牡丹胚培养畸形苗总甲基化率较低,以多态型去甲基化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成熟种胚 外源添加物 胚培养体系 胚培养畸形苗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壳寡糖对唐古特白刺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石欣隆 杨月琴 +5 位作者 侯小改 薛娴 李明聪 段明铅 霍建华 曾繁梓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72-177,共6页
为明确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对干旱下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两年生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蒸馏水)和COS处理组(40 mg/L),对唐古特白刺叶片进行整株喷施,测定不同干旱条件下(即断... 为明确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对干旱下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两年生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蒸馏水)和COS处理组(40 mg/L),对唐古特白刺叶片进行整株喷施,测定不同干旱条件下(即断水后第11、13、15、17、19 d)植株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断水第13 d及以后,COS处理组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提高12.76%~17.38%,叶绿素含量提高21.76%~45.46%,电解质外渗率降低14.20%~28.36%,丙二醛含量降低19.13%~25.30%,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0.44%~36.8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8.19%~23.19%,脯氨酸含量提高10.55%~32.34%;断水第15 d以后,COS处理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22.85%~41.87%,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13.51%~25.80%,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9.11%~28.50%。在不同断水时期,外源COS可显著提高唐古特白刺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明显降低了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唐古特白刺 干旱胁迫 叶绿素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