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书芬 朱家成 +7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张书法 何俊平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隋天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9,共6页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4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4%。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南省油菜育种的目标,即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遗传 育种 杂种优势 双低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青枯病菌的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桑素玲 王振宇 +5 位作者 李绍建 范腕腕 高蒙 崔小伟 张海燕 冯兰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了明确河南省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分类属性,对采自河南省内不同市的30个青枯病菌株在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方面进行了鉴定。30个青枯病菌株的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引起河南花生青枯病的病原为茄... 为了明确河南省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分类属性,对采自河南省内不同市的30个青枯病菌株在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方面进行了鉴定。30个青枯病菌株的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引起河南花生青枯病的病原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所有青枯病菌株可侵染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和番茄,但不侵染姜,属于生理小种1号;根据能否利用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能力,可将其中4个菌株归于生化型Ⅱ,10个菌株归于生化型Ⅲ,16个菌株归于生化型V;所有青枯病菌株均能用多重PCR扩增得到144 bp演化型Ⅰ特异条带和280 bp茄科雷尔氏菌特异条带,表明青枯病原菌均属于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组13;利用egl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来自河南的30个菌株与Gx525、Ah-XnJn-12-6、HA2-1聚为一支,属于序列变种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青枯病 茄科雷尔氏菌 生理小种 生化型 演化型 序列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农家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4 位作者 苗利娟 董文召 高伟 臧秀旺 汤丰收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7,共4页
研究了河南省龙生型农家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具有遗传多样性。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属平均水平,但平均油酸含量高于平均水平。... 研究了河南省龙生型农家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具有遗传多样性。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属平均水平,但平均油酸含量高于平均水平。龙生型花生在中、小果型及单株荚果数、油酸含量方面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南阳花生和柘城麻壳在低蛋白品种选育、东明集小花生及郏县三四粒在食用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具有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龙生型 农艺性状 蛋白质含量 油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局部地区花生白绢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24
4
作者 许欣然 张新友 +5 位作者 黄冰艳 汤丰收 董文召 韩锁义 张忠信 臧秀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01,共3页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近几年,河南中牟、开封等地的花生主产区白绢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某些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严重危害。鉴此,研究总结了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近几年,河南中牟、开封等地的花生主产区白绢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某些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严重危害。鉴此,研究总结了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发病规律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地方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及育种利用策略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6 位作者 董文召 臧秀旺 苗利娟 刘华 高伟 韩锁义 汤丰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17,共4页
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 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的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的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资源 蛋白质含量 含油量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苗利娟 张新友 +6 位作者 黄冰艳 董文召 汤丰收 刘娟 张俊 刘华 齐飞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4-860,共7页
综合分析河南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花生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28个不同地域来源的河南省农家品种为材料,田间调查株型、分枝型和开花习性等植物学性状,收获考种测定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产... 综合分析河南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花生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28个不同地域来源的河南省农家品种为材料,田间调查株型、分枝型和开花习性等植物学性状,收获考种测定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产量、百果重和百仁重农艺性状,并测定蛋白质、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农家品种以密枝型为主,农艺性状中百仁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1%,其次为单株产量和总分枝数,分别为27.5%和22.2%,变异系数最小的为侧枝长,为12.5%;品质性状方面,河南农家品种资源的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含量55%以上的有10个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偏低,最高仅25.3%,油酸含量中等,平均45.4%,最高的52.4%。本研究表明河南省农家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质方面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合理利用河南省农家品种资源,可为花生品质改良提供优质性状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家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山东育成花生品种的亲本遗传贡献及相关育种策略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文召 张新友 +5 位作者 黄冰艳 张忠信 汤丰收 韩锁义 徐静 高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45,50,共7页
亲本选配对花生育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山东两省花生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直接亲本及亲本选配来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育成品种多以本地育成品种和品系作为直接亲本,与其他生态区种质交流和相... 亲本选配对花生育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山东两省花生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直接亲本及亲本选配来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育成品种多以本地育成品种和品系作为直接亲本,与其他生态区种质交流和相互利用不够。根据分析结果认为,亲本选配应扩大品种生态区、加大国外种质及野生种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亲本 系谱 育种 遗传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子淇 张新友 +8 位作者 徐静 张忠信 刘华 严玫 董文召 黄冰艳 韩锁义 汤丰收 刘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8-1461,共14页
利用14个SSR标记构建了河南省2015年之前选育并审定的90个花生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用14个SSR标记产生的95个多态性位点可将90个花生品种完全区分开,其中84个品种间有≥2个位点的差异,在剩余的3对品种中,每对仅有1个差异位点。聚类分析结... 利用14个SSR标记构建了河南省2015年之前选育并审定的90个花生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用14个SSR标记产生的95个多态性位点可将90个花生品种完全区分开,其中84个品种间有≥2个位点的差异,在剩余的3对品种中,每对仅有1个差异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98处,90个花生品种被聚集成88类,有2对品种分别聚集在一起,是由于它们每一个品种分别以另一个品种作亲本选育而成,仅有1个差异SSR位点,表明所构建的指纹图谱是有效的。以遗传相似系数0.95为划分标准,有74.4%的品种具有特异性,与其他作物相比,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总体上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根据60个SSR标记的群体结构分析,90个花生品种可以分为3个亚群,与根据分枝开花习性和荚果类型的分类相吻合,亚群划分情况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指纹图谱 SSR标记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书芬 朱家成 +8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张书法 何俊平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王东国 隋天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694,共8页
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3-2016年在省内平均单产为2 288. 6kg/hm2,比1978-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 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优质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三系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及残膜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郝西 张俊 +5 位作者 臧秀旺 易明林 王蒙 董文召 张新友 汤丰收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1期43-49,共7页
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回收与残膜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地膜厚度多为0. 004~0. 006 mm,地膜使用量一般为45 kg·hm^(-2);农户多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回收花生田残膜。花... 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回收与残膜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地膜厚度多为0. 004~0. 006 mm,地膜使用量一般为45 kg·hm^(-2);农户多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回收花生田残膜。花生田地膜残留量为15. 0~40. 0 kg·hm^(-2),低于国家标准GB/T 25413-2010规定的农田残膜污染的一级标准75 kg·hm^(-2);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大,覆膜5年、10年和15年的残留量分别达到15. 0 kg·hm^(-2)、26. 9 kg·hm^(-2)和40. 0 kg·hm^(-2)。花生田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浅层土壤中,残膜主要以中块膜(4~25 cm^2)和大块膜(> 25 cm^2)为主。依据75 kg·hm^(-2)的残膜污染标准,年均覆膜量、年均残留率分别按45 kg·hm^(-2)、5. 92%~6. 65%计算,河南省覆膜花生安全使用地膜的年限约为25~2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河南省 花生田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106个审定花生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子淇 齐飞艳 +7 位作者 郑峥 董文召 黄冰艳 张俊 张忠信 汤丰收 张新友 刘志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4-762,共9页
利用花生育成品种的系谱和亲缘系数分析了河南省1982-2016年间培育和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 利用花生育成品种的系谱和亲缘系数分析了河南省1982-2016年间培育和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变异范围为0~0.773,平均COP值为0.149。COP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3个品种(开农53、泛花3号、驻花2号)因与其他品种无亲缘关系而各自独成一类外,其余103个品种均有亲缘关系。13个品种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剩余90个品种可被分为10类,每类均由特定品种及其衍生系组成。以上结果表明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窄,遗传多样性较差,利用新的种质资源,创新亲本组配方式,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亲缘系数 遗传多样性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幼叶体细胞胚胎诱导 被引量:4
12
作者 苗利娟 张新友 +5 位作者 黄冰艳 石磊 齐飞艳 高伟 董文召 汤丰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70,共3页
选用河南省育成的5个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在6种培养基配方及2种光照处理下进行胚小叶外植体诱导体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豫花1号、豫花22号、豫花9719、豫花9847等4个品种体细胞胚诱导率均在2,4-D浓度为15 mg/L时最高,2种光周期处理的... 选用河南省育成的5个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在6种培养基配方及2种光照处理下进行胚小叶外植体诱导体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豫花1号、豫花22号、豫花9719、豫花9847等4个品种体细胞胚诱导率均在2,4-D浓度为15 mg/L时最高,2种光周期处理的趋势一致,豫花9719的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在4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豫花12号体细胞胚诱导率在2,4-D浓度为5 mg/L时最高,而在暗2周转光暗交替(其中光照培养16 h,黑暗培养8 h)2周处理条件下,2,4-D浓度为10 mg/L时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达45.00%;可见暗培养的平均诱导率低于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因此,以育成品种胚小叶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体细胞胚,2,4-D浓度以10~15 mg/L为宜,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的体细胞胚诱导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幼叶 体细胞胚胎 培养基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产业新型示范推广体系探索
13
作者 臧秀旺 刘娟 +3 位作者 张俊 张忠信 高伟 汤丰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10期18-19,22,共3页
文章回顾了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花生产业项目在构建科研院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型花生示范推广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针对生产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新品种新... 文章回顾了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花生产业项目在构建科研院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型花生示范推广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针对生产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新品种新技术配套推广和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等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产业 花生 夏直播 机械化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a.BON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4
作者 蔡东芳 张书芬 +7 位作者 何俊平 曹金华 张书法 李莉 赵磊 王东国 刘奕孜 朱家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0-640,共11页
为提高抗逆性,了解甘蓝型油菜Bna.BON1基因在遭受非生物胁迫时的调控作用,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到的4个Bna.BON1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BnaA06.BON1,BnaC03.BON1,BnaA02.BON1和BnaC02.BON1。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包含保守的C2和vWA结构域,... 为提高抗逆性,了解甘蓝型油菜Bna.BON1基因在遭受非生物胁迫时的调控作用,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到的4个Bna.BON1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BnaA06.BON1,BnaC03.BON1,BnaA02.BON1和BnaC02.BON1。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包含保守的C2和vWA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Bna.BON1蛋白与拟南芥、白菜和甘蓝等BON1蛋白高度同源。启动子分析表明Bna.BON1基因的启动子区包含光响应、激素响应和胁迫响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Bna.BON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和幼茎中表达量较高。非生物胁迫处理显示,BnaA06.BON1和BnaC03.BON1的表达量受低温(4℃)和高温(40℃)显著诱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BnaA02.BON1和BnaC02.BON1的表达量受低温(4℃)、高温(40℃)、干旱和盐胁迫(Na⁃Cl)显著诱导。因此认为Bna.BON1基因在甘蓝型油菜遭受非生物逆境胁迫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ON1基因 逆境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花生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亚男 郝西 +8 位作者 刘娟 张俊 高伟 张朋磊 刘梦雅 张曼 刘兵 刘海礁 臧秀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花生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花生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通过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以水发芽为对照,以17.5%PEG发芽为处理,调查花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轴长,研究干旱对花生萌发期的影响,并采用隶属...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花生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花生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通过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以水发芽为对照,以17.5%PEG发芽为处理,调查花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轴长,研究干旱对花生萌发期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5个花生品种萌芽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绝大部分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相比,H06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显著下降了70.63%,H02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相同,均为100%,H04的发芽率与对照相同,也为100%,其他品种发芽势和发芽率下降幅度分别为1.11%~36.74%和1.11%~48.45%;与CK相比,干旱条件下,15个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所降低,且不同花生品种降幅存在差异,H06的发芽指数降幅最大,为76.88%,H12和H15次之,分别为41.04%和44.15%;H11降幅最小,为6.65%,H02和H04次之,分别为9.84%和9.28%;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H06、H10和H09的活力指数降幅最大,分别为97.36%、92.51%和88.80%;相反,H01、H04和H15的降幅最低,分别为25.14%、31.42%和35.92%;17.5%PEG胁迫下,各品种的胚根长和胚轴长均低于对照,且降幅存在差异,其中H06、H10的胚根长降幅最大,分别为88.52%和88.25%;然而H01、H04和H05的降幅最低,分别为4.17%、24.39%和35.20%,其他品种的降幅范围为40.67%~83.07%,H03、H05和H06的胚轴长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82.53%、76.85%和74.09%;相反H07、H15和H04的降幅较低,分别为20.68%、41.21%和43.61%,其他品种降幅范围为44.16%~68.71%;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轴长这6个指标为依据,采用这6个指标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作为综合评价值对15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进行排序与分类,根据抗旱等级的划分将15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分为4类,第Ⅰ类高抗旱材料5份、第Ⅱ类抗旱材料4份、第Ⅲ类中等抗旱材料3份和第Ⅳ类不抗旱材料3份。研究结果可为高产抗旱花生品种的推广及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支撑,为其他作物抗旱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干旱胁迫 萌发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茎高、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及QTL检测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华 张新友 +4 位作者 韩锁义 严玫 徐静 董文召 孙子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4,共7页
主茎高、侧枝长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郑9001×郑8903)为材料,利用在三亚和原阳两个环境下采集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开展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cart... 主茎高、侧枝长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郑9001×郑8903)为材料,利用在三亚和原阳两个环境下采集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开展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cart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上述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环境条件下主茎高和侧枝长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0),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18%和50.14%;在河南原阳环境条件下主茎高符合两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1-0),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9%和21.98%,侧枝长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其遗传率为88.19%.在三亚、原阳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与主茎高相关的QTL分别为4个和6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81% ~18.00%;检测到的与侧枝长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5个和8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61% ~ 25.12%.主茎高和侧枝长的多基因模型和QTL定位初步揭示出,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主要受多基因效应影响,对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主茎高 侧枝长 遗传分析 QTL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花生种间杂交遗传群体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华 秦利 +7 位作者 张新友 韩锁义 杜培 张忠信 孙子淇 齐飞艳 董文召 黄冰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探明花生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栽培/野生种间杂交组合白沙1016×A.monticola的216个重组自交系家系(F10)及其亲本的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建立了相应的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性... 为探明花生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栽培/野生种间杂交组合白沙1016×A.monticola的216个重组自交系家系(F10)及其亲本的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建立了相应的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花生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C,无主基因受多基因控制,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8.55%和84.81%;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的遗传均表现为受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08%、46.13%、44.85%、66.55%和65.98%。相关性分析显示,花生脂肪含量与油酸和花生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花生高油育种中,提高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选育高油酸等优质专用型品种时,关注主基因遗传的作用时还要考虑到多基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 脂肪酸组分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栽培种花生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强 张新友 +2 位作者 汤丰收 董文召 徐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78,共5页
采用新型分子标记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以杂交组合(豫花4号×郑8903)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花生栽培种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采用238对SRAP引物对豫花4号和郑8903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用SRAP引物... 采用新型分子标记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以杂交组合(豫花4号×郑8903)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花生栽培种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采用238对SRAP引物对豫花4号和郑8903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用SRAP引物能充分反映两亲本之间的多态性,每个引物组合可产生10~30个左右清晰可辨的条带。筛选多态性较好的78对引物对其F2群体进行分析,共得到287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条带从1~9条不等,平均产生3.68个多态性条带。采用Mapmaker/EXP3.0软件对产生的287个标记位点构建连锁群(LOD≥3.0),共223个标记位点进入到22个连锁群中,总长2 129.4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9.55cM。标记在整个连锁群中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这是目前首张基于SRAP分子标记建立的花生栽培种遗传连锁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种花生 SRAP标记 遗传连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列杂交的花生主要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齐飞艳 孙子淇 +8 位作者 黄冰艳 秦利 石磊 刘华 汪晓 田梦迪 郑峥 董文召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0-607,共8页
为了提高花生品质性状优势组合的选育效率,以5个花生材料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分析花生籽仁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蔗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豫花132(W191)... 为了提高花生品质性状优势组合的选育效率,以5个花生材料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分析花生籽仁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蔗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豫花132(W191)的粗脂肪、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冀花甜1号(JT1)的蔗糖和粗蛋白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而高油酸品种WT08-0937(DF15)的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遗传协方差Wr对阵列方差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这7个性状基本适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它们的遗传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且表现部分显性。对所有子代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Dim1和Dim2的累计贡献率达88.6%,结果显示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和蔗糖含量呈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相关性较弱。本研究为花生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质性状 双列杂交 配合力 加性效应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俊平 张书芬 +5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朱家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74-2380,共7页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29份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系为材料,利用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个连锁群的47对SSR引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7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亲本材料间的等位基因数为...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29份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系为材料,利用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个连锁群的47对SSR引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7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亲本材料间的等位基因数为1~11个,平均位点4.4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性比率为78.17%;同时利用获得的SSR多态性位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29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有较好的吻合性。本研究可为油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配及材料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骨干亲本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