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颍河流域一次基于高分辨资料的降水相态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威 胡燕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3-992,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0.25°×0.25°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等高分辨率资料,采用诊断和统计方法,对2017年2月21日沙颍河流域一次雨雪过程中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低槽与东路冷空气共同作用造...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0.25°×0.25°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等高分辨率资料,采用诊断和统计方法,对2017年2月21日沙颍河流域一次雨雪过程中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低槽与东路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雨雪天气的背景下,925 hPa及以下冷高压底部的偏北冷空气造成低层持续降温,导致降水相态变化。过程前期700 hPa以下为强暖平流,冷平流在900 hPa以下且较为浅薄,温度层结为冷层-暖层-冷层-暖层,冰晶粒子下落融化形成雨滴。降水中后期冷平流发展强烈导致温度迅速下降,整层温度变为冷层,导致相态为雪;即使下游局部地区仍有暖层,但暖层浅薄、低层冷层深厚,相态也为雪。雨雪转换时0℃层高度下降明显,降雨阶段0℃层在抬升凝结高度以上,降雪阶段0℃层降到抬升凝结高度以下;0℃层亮带回波在相态转换时出现明显变化,其亮带高度逐渐降低。微波辐射计的温湿廓线、云底高度以及液态水等在雨雪转换中均有显著变化,液态水含量在雨雪转变时迅速增大。风廓线风场定性反映了冷空气持续南下,低层冷垫增厚,导致相态转变以及降水强度增加;风廓线速度定量反映出降雨和降雪之间的差异,降雨速度范围为1.5~7.0 m·s^-1,降雪速度范围在0.25~1.5 m·s^-1;雨雪转换时下落速度明显减小,可用于相态转变的监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温度平流 0℃层 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