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姬克 李颢 孟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 评价社区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汝南县社区内自愿报名参加高血压患者健康俱乐部的 2 4 0名会员进行健康教育 ,1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水平与干预前... 目的 评价社区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汝南县社区内自愿报名参加高血压患者健康俱乐部的 2 4 0名会员进行健康教育 ,1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 11 9mmHg,DBP下降幅度为 3 6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 17 4mmHg ,DBP下降幅度为 5 7mmHg。血压控制率从35 8%上升到 6 5 0 %。高血压判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 19 6 %上升到 6 5 8%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0 1)。其生活方式 (遵医行为、体育锻炼、低盐饮食、戒烟戒酒 )较合理。结论 规范定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习惯 ,新型医患模式有利于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和取得治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 干预 医患互动 SBP 高血压病 知晓率 结论 普及 体育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红细胞膜CR_1分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红细胞膜 肝病患者 CR1 临床意义 分子测定 分子数量表达 凝血酶原活动度 慢性肝炎患者 重型肝炎患者 血清胆碱酯酶 健康体检者 肝硬化患者 肝癌患者 治疗过程 急性肝炎 正常对照 疾病发生 参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量与尿中一氧化氮含量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颢 蔡红斌 +2 位作者 马文梅 王保华 樊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观察吸烟对机体一氧化氮 (NO)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的影响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方法 选择本地区 30名不吸烟健康男性及 78名吸烟男性 ,按日吸烟量分为 5组。用分光比色法测定尿中NO含量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vW... 目的 观察吸烟对机体一氧化氮 (NO)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的影响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方法 选择本地区 30名不吸烟健康男性及 78名吸烟男性 ,按日吸烟量分为 5组。用分光比色法测定尿中NO含量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vWF ,应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吸烟者尿中NO含量 (umol/L)和血浆vWF (% )与不吸烟者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吸烟量与NO含量呈负相关 (r= - 0 86 6 2 ,P<0 0 1) ,与vWF呈正相关 (r=0 2 2 5 1,P<0 0 5 ) ;吸烟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显著受损 (F =14 0 35 ,P <0 0 1)。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吸烟量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 (r =- 0 4 194 ,P <0 0 1)。结论 日吸烟量越大 ,体内NO含量越少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越差 ,内皮受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量 尿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相关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免疫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颢 王亚 +2 位作者 贾魏 张晓举 王金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5-446,共2页
目的 探讨酶免疫法 (ELISA)检测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粪便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方法 用酶免疫试剂盒对 10 9例接受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H pylori粪便抗原检测 ,确认试验为胃粘膜组织H pylori培养或 /和尿素酶... 目的 探讨酶免疫法 (ELISA)检测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粪便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方法 用酶免疫试剂盒对 10 9例接受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H pylori粪便抗原检测 ,确认试验为胃粘膜组织H pylori培养或 /和尿素酶试纸快速试验及H pylori形态学 (涂片检查、组织学染色 )检查 ,若结果均阳性则确认为H pylori感染。将粪便抗原检查结果与确认试验的结果比较 ,判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  10 9例患者中确认为H pylori阳性的 6 9例 ,阳性率为 6 3 3% ,其中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6 2 2 %、 6 7 9%、5 7 1%。H pylori阳性的 6 9例患者中H pylori粪便抗原阳性的 6 6例 ;H pylori阴性的 40例患者中H pylorio粪便抗原阴性的 38例 ,其敏感度为 95 7%、特异度为 87 5 %、准确度为 92 7%。kappa一致性系数k =0 84。结论 酶免疫法检测H pylori粪便抗原 ,方法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免疫法 幽门螺杆菌 粪便 抗原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酶类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颢 张晓举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955-956,共2页
目的 研究脑脊液 (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 -BB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荷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我院已确诊的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 (BM)、 2 8例病... 目的 研究脑脊液 (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 -BB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荷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我院已确诊的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 (BM)、 2 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SF中AST、LDH、CK的含量 ,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 -BB ,同时选取 3 6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对照。结果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CSF中AST、LDH、CK、CK -BB值明显增高 ,其均值分别为 3 0U/L、 69U/L、 3 9U/L、 3U/L ,阳性率分别为 91 2 %、97 0 %、 85 3 %、 10 0 0 % ;而病毒性脑膜炎 (VE)组患儿CSF中上述各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两组阳性率及酶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中AST、LDH、CK、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酶类测定 小儿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和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颢 王文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4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S-100B蛋白与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uPA)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3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S-100B和uPA含量...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S-100B蛋白与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uPA)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3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S-100B和uPA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蛋白、uPA含量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S-100B和uPA含量与脑梗死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和uPA对于判断脑梗死范围大小、病情变化及预后神经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100蛋白 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