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A和Tobit模型的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应卓晖 赵衡 +2 位作者 王富强 张红璐 马尚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62,共8页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反映了水资源开发使用情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河南省18个地市2009—2018年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用水量作为投入指标,GDP和污水排放量作为产出...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反映了水资源开发使用情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河南省18个地市2009—2018年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用水量作为投入指标,GDP和污水排放量作为产出指标,分别利用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18个地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因素。研究可得:从相对效率分析看,郑州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优,豫中和豫西地区水资源用水效率次之,各区域间水资源利用效率差距随时间推移呈逐步缩小趋势;从绝对效率分析看,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年均增长2.7%,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年均增长3.1%,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比重和农业用水比重是影响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增大会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用水比重增大则会降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河南省实现高效用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TOBIT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富强 刘沛衡 魏怀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8-63,共6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自2012年底在水利部的推动下于全国范围内启动,郑州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为评价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在深入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6大准则层共计21个... 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自2012年底在水利部的推动下于全国范围内启动,郑州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为评价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在深入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6大准则层共计21个指标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赋分方法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建设工作实施前,郑州市水生态文明综合得分为64.83分;在试点建设期内,秉承“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的理念,通过对25类具体任务的落实和10个重点示范项目的建设,郑州市水生态文明综合得分达到88.61分,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可为北方其他典型缺水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 成效评价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熵权法组合权重的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富强 马尚钰 +1 位作者 赵衡 刘沛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阐明健康水循环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效用和水灾害等5个准则层,包括降水量、人均水资源量、亩均水资源量、地下水供水占比等18个指标的水循环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运用模糊... 在阐明健康水循环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效用和水灾害等5个准则层,包括降水量、人均水资源量、亩均水资源量、地下水供水占比等18个指标的水循环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京津冀地区2009-2018年水循环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近10年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状况总体呈逐步向好趋势,北京、天津和河北水循环健康等级分别为亚健康、一般和亚病态;中水供水率、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量、河湖调蓄能力、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健康水循环的主要指标,但各指标间发展不平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水循环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组合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胁迫对冬小麦-砂姜黑土土体单元碳通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富强 刘沛衡 +2 位作者 王利娜 赵衡 王金杰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的显著增加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生态系统碳平衡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淹水胁迫对冬小麦碳通量的影响可为探究土体单元碳平衡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在五道沟实验站设立典型试验区,以冬小麦四个...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的显著增加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生态系统碳平衡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淹水胁迫对冬小麦碳通量的影响可为探究土体单元碳平衡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在五道沟实验站设立典型试验区,以冬小麦四个主要生长期为研究时段开展控制试验,设置淹水试验组和对照试验组,测量不同情景下冬小麦碳通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情景下,冬小麦碳通量表现为碳汇,日内碳通量曲线大致呈先降后升趋势,9时碳通量与13时的碳通量随生长期不断接近,晴天碳通量低于阴雨天,连续阴雨天后的初晴日碳通量大幅降低;淹水情景在拔节期、孕穗期会使碳通量降低,在抽穗期对碳通量影响较小,在扬花期会对碳通量产生正影响,应尽量避免淹水胁迫的发生。研究成果可为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建设生态灌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胁迫 冬小麦 碳通量 砂姜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级配对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志伟 薛志龙 +1 位作者 郭磊 陈守开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150,154,共5页
对废弃混凝土路面经破碎、筛分获得的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透水混凝土配合比,选择再生粗骨料粒径为5~10 mm和10~20 mm,以水灰比0.3、骨灰比4.5、替代水平100%、单双级配为主要指标制作试件。通过对试件的抗... 对废弃混凝土路面经破碎、筛分获得的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透水混凝土配合比,选择再生粗骨料粒径为5~10 mm和10~20 mm,以水灰比0.3、骨灰比4.5、替代水平100%、单双级配为主要指标制作试件。通过对试件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的测定,综合考虑透水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双级配的透水混凝土密度较单级配粒径为10~20 mm的低,试件的劈拉强度与抗压强度正相关,拉压比范围在21%~27%之间,脆性降低,韧性增加。此外,抗压强度随孔隙率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 级配 强度 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涝渍胁迫对冬小麦拔节期碳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富强 王金杰 王利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4,共7页
为探究涝渍胁迫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关系,在五道沟实验站设立典型试验区,以冬小麦拔节期为研究时段开展控制试验,设置涝、渍试验组和正常试验组,测量不同情景下冬小麦碳通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景下,拔节期冬小... 为探究涝渍胁迫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关系,在五道沟实验站设立典型试验区,以冬小麦拔节期为研究时段开展控制试验,设置涝、渍试验组和正常试验组,测量不同情景下冬小麦碳通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景下,拔节期冬小麦碳通量表现为碳汇,13时碳通量最低,晴天碳通量低于阴雨天,连续阴雨天后的初晴日碳通量大幅降低;涝渍情景可以降低拔节期冬小麦的碳通量,其中涝水情景的影响更为明显,第3d后涝渍情景对冬小麦碳通量影响明显减弱。碳通量随温度呈三次曲线变化,在正常和渍水情景下冬小麦碳通量在7℃左右达到最高点;在涝水情景下5℃左右达到最高点。拔节期碳的累积主要用于植株茎部生长,渍水3d为降低碳通量且不影响植株生长的最佳时点。研究成果可为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建设生态灌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胁迫 冬小麦 碳通量 拔节期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Kostiakov模型的土石混合物入渗性能测量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举 王富强 +2 位作者 刘中培 张婧 刘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2-145,共4页
针对传统土壤入渗试验耗时较长的问题,采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基于修正Kostiakov模型建立了土石混合物入渗过程测量方法,依据前11min任意两时刻入渗率实测值和饱和导水率实测值推算土石混合物完整入渗过程。土壤重度设定为1.2、1.3、1.4g... 针对传统土壤入渗试验耗时较长的问题,采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基于修正Kostiakov模型建立了土石混合物入渗过程测量方法,依据前11min任意两时刻入渗率实测值和饱和导水率实测值推算土石混合物完整入渗过程。土壤重度设定为1.2、1.3、1.4g/cm^3,分别设置10%、20%、30%、40%四种不同碎石含量和0.2~0.4、1~2cm两种碎石粒径,测量过程持续150min直到土石混合物达到稳定入渗。以入渗前11min的三组正交试验数据(2,5),(2,11),(5,11)min推算完整入渗过程的入渗率计算值与实测值,采用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例系数、相对误差δ和均方根误差RRMSE来验证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入渗率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结果较好,土壤重度1.2、1.3、1.4g/cm^3的土石混合物δ值分别介于1.14%~13.05%、4.37%~21.06%、1.53%~18.82%之间,RRMSE值分别介于4.15~10.72、2.74~9.66、2.17~6.31mm/h之间,说明该方法能较大程度地缩短土石混合物入渗测量时间,且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物 入渗性能 修正Kostiakov模型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ULTIMOORA的内养护高强混凝土性能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利霞 王明华 +1 位作者 田园 张亚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将内养护技术应用于高强混凝土,能使其具备低收缩性和抗冻耐久性,而确定内养护材料的合理掺量是解决内养护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为此,采用改进的MULTIMOORA方法对内养护高强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进而确定内养护材料掺量。首先选取... 将内养护技术应用于高强混凝土,能使其具备低收缩性和抗冻耐久性,而确定内养护材料的合理掺量是解决内养护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为此,采用改进的MULTIMOORA方法对内养护高强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进而确定内养护材料掺量。首先选取吸水树脂(SAP)和轻集料(LWA)2种内养护材料,根据不同内养护材料和不同引水量设计试验方案,通过试验获取其抗压强度、自收缩量和抗冻耐久性指标,并将基于上述指标的综合性能评价问题转化为多属性决策问题;然后采用OWA算子和熵权法分别确定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通过耦合得到指标综合权重;最后基于MULTIMOORA对各试验组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确定内养护材料用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其中SAP比LWA内养护效果更好,当SAP掺量以25倍吸水率计算并达到最大总引水量要求时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内养护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内养护 MULTIMOORA 权重确定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