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及演变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奕 宋瑞鹏 +3 位作者 张红卫 陈莉 李洋 肖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2-96,共5页
以河南省1956—2016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数据为基础,采用距平累积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判定河南省及其各流域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分析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演变关系。结果表明:... 以河南省1956—2016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数据为基础,采用距平累积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判定河南省及其各流域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分析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演变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1956—2016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均呈减小趋势,地表水资源量减小趋势更显著,北部海河、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小趋势比南部淮河、长江流域显著;20世纪90年代,该省海河、黄河流域一些站降水—径流关系发生改变。以海河流域新村站为例,量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发现降水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Mann-Kendall检验法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近11a水资源情势变化及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红卫 吴湘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5-56,60,共3页
根据2001—2011年水文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量、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虽然近11 a来全省水资源总量较多年均值稍微偏多,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在逐年提高,但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河南... 根据2001—2011年水文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量、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虽然近11 a来全省水资源总量较多年均值稍微偏多,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在逐年提高,但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地下水、多水源优化配置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情势变化 开发利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矿井水资源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12,共4页
矿井水是一种可再生水资源。在调查河南省煤矿开采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对全省矿井涌水量、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得出矿井涌水量已达6.6亿m3/年,平均富水系数3.51 m3/t,矿井水可利用量4.6亿m3/年。根据矿井水水质状况,对不同类型矿井水... 矿井水是一种可再生水资源。在调查河南省煤矿开采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对全省矿井涌水量、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得出矿井涌水量已达6.6亿m3/年,平均富水系数3.51 m3/t,矿井水可利用量4.6亿m3/年。根据矿井水水质状况,对不同类型矿井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矿井水的利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富水系数 水处理 资源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湘婷 原小利 乔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0-51,54,共3页
河南沿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黄河水资源是河南沿黄地区的重要水源。当前河南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引黄指标约束日益趋紧、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低、缺乏调蓄设施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建立多水源配置的激... 河南沿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黄河水资源是河南沿黄地区的重要水源。当前河南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引黄指标约束日益趋紧、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低、缺乏调蓄设施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建立多水源配置的激励机制、改善涵闸引水能力、加快引黄调蓄设施建设、推进水价改革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可持续利用 对策 黄河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河南省水文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5
作者 赵新智 《水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3-46,共4页
凭借水文系统网络平台,对水文计划信息系统进行建设,并将系统广泛运用于水文基本建设的 各个阶段。针对信息化建设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功能”的方向目 标,深入推进水文计划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 水文 计划管理 信息化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自然变异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价中的贡献分析——Ⅰ.基准期的模型与方法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艳丽 张建云 +4 位作者 王国庆 刘九夫 贺瑞敏 王鸿杰 金君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这一研究显得越来越紧迫。在目前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很少考虑气候自然波动的影响(气候自然变异),常将所有的变化单独归因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这... 基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这一研究显得越来越紧迫。在目前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很少考虑气候自然波动的影响(气候自然变异),常将所有的变化单独归因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在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中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与判断。气候自然变异分析由于缺乏超长系列的数据资料而长期被人为避开。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模型方法体系,通过历史基准期的长系列模拟来分析气候自然变异的影响。选取常用的1961~1990年水文系列作为基准期,提出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技术的季节分段抽样模拟方法,实现对气候自然变异的模拟。应用水文模型TOPMODEL对基准期的径流系列进行模拟,基于不确定性分析GLUE方法对基准期内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候自然变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中,气候自然变异的影响不可忽略,应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加以区分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自然变异 分段抽样模拟方法 影响评价 不确定性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自然变异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价中的贡献分析——Ⅱ. 未来期应用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艳丽 张建云 +4 位作者 王国庆 刘九夫 贺瑞敏 王鸿杰 金君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基于模型率定期(基准期)气候自然变异的模拟方法及气候自然变异引起的径流变化的可能情况分析,此部分研究未来期(2021~2051年,2061~2091年)气候变化下径流变化情况及气候自然变异的影响。基于CSIRO、NCAR、MPI三种气候模式及A1B、A2... 基于模型率定期(基准期)气候自然变异的模拟方法及气候自然变异引起的径流变化的可能情况分析,此部分研究未来期(2021~2051年,2061~2091年)气候变化下径流变化情况及气候自然变异的影响。基于CSIRO、NCAR、MPI三种气候模式及A1B、A2、B1三种排放方式共7种未来气候情景,应用和基准期相同的水文模型和研究流域,引入基准期模型率定出的参数,考虑气候自然变异的影响,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消除气候模式本身的系统误差,采用δ差值方法得到各模式各排放情景下的未来气候情景。该项研究主要说明如何在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中将气候自然变异的贡献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更客观的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异的影响在整个气候变化进程中的贡献随时间的推移将有所不同。未来2021~2051年期间,气候自然变异的影响相对较大;未来2061~2091年期间,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自然变异 影响评价 δ差值方法 不确定性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趋势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国庆 乔翠平 +3 位作者 刘铭璐 杜付然 叶腾飞 王婕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开展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研究是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基于RCPs(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排放情景下7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气候情景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未来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采用RCCC-WBM模型动态模拟了黄河... 开展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研究是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基于RCPs(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排放情景下7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气候情景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未来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采用RCCC-WBM模型动态模拟了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情势。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在未来30年(2021-2050年)气温将持续显著升高(线性升率为0.24~0.35℃/(10 a));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流域降水总体可能增多,但对降水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较大;受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量较基准期的可能会略微偏少,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评估风险是目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及水资源评估中需要加强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水资源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洪水资源化的途径与措施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利民 吴强 +1 位作者 郭卫新 黄福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4,共2页
围绕黄河洪水资源化问题,分析了有效利用洪水资源的思路与原则,提出了继续进行防洪工程建设、落实蓄滞洪区风险补偿机制、做好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工作、适当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等途径与措施。实践表明,只要加强对河流的科学管理,就一定能... 围绕黄河洪水资源化问题,分析了有效利用洪水资源的思路与原则,提出了继续进行防洪工程建设、落实蓄滞洪区风险补偿机制、做好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工作、适当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等途径与措施。实践表明,只要加强对河流的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利用好洪水资源,确保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洪水资源化 防洪调度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河南省水库生态安全评估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国重 李中原 +3 位作者 张继宇 程焕玲 郝捷 甘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了推动水库流域环境生态治理与水源区水质保护,以河南省作为典型,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在22座大型水库的生态安全评估中进行了应用,构建了水库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生态综合指... 为了推动水库流域环境生态治理与水源区水质保护,以河南省作为典型,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在22座大型水库的生态安全评估中进行了应用,构建了水库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生态综合指数对这22座水库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总体上2015年水库的生态综合指数比2005年有明显提高,但形势不容乐观,仍然有22.73%的水库生态综合指数在0.4以下;经济发展水平与流域生态安全不是直接的正比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水库生态环境状况往往较差。PSR模型也可用于大范围大量水库的环境生态安全评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关爱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生态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生态综合指数 水库生态安全评估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 a河南省河川径流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栗士棋 杜付然 +3 位作者 程芳芳 李柯星 王国庆 司舒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3,共6页
河南省地跨海河、黄河、长江、淮河四大流域,水资源问题突出,深入分析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对河南省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河南省主要流域的6个代表水文站实测流量数据,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分析了各代表站年平均流量、月平... 河南省地跨海河、黄河、长江、淮河四大流域,水资源问题突出,深入分析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对河南省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河南省主要流域的6个代表水文站实测流量数据,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分析了各代表站年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60 a河南省实测流量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流量略有回升。自西向东,流量下降速率越来越大。全省径流突变后年平均流量减小,各站减小幅度均大于15%,北部流域突变年份较早,南部流域变化幅度较大。月平均流量总体呈减小态势,海河流域河南段、黄河流域河南段下降显著,达到5%显著性水平。除长江流域河南段外,全省月平均流量年内分配变化不大,从全省范围来看,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例呈枯增丰减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演变特征 典型流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需水零增长模式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鸿 石峰 张慧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68-170,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其中的平衡关系,引入供需协调系数的概念,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水资源供需的协调程度,较好反映出供需双方的协调关系。之后又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中需水零增长模式,从理论上指出解决水资... 本文通过介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其中的平衡关系,引入供需协调系数的概念,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水资源供需的协调程度,较好反映出供需双方的协调关系。之后又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中需水零增长模式,从理论上指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思路。需水零增长模式认为:自然规律的承受强度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创造动能是无限的,人类本身动态的需求必须通过人类自我的发展来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需水零增长 模式 供需平衡 协调系数 协调度 分析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平原区潜水含水层给水度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洋 景兆凯 +4 位作者 杨明华 夏飞雪 王盼盼 于丽 李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5,共9页
给水度是土壤释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影响。给水度受地下水位波动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一定变化,2002年开展的第二次河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以下简称二次评价)中的给水度分区的相关成果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 给水度是土壤释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影响。给水度受地下水位波动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一定变化,2002年开展的第二次河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以下简称二次评价)中的给水度分区的相关成果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实际情况,为此有必要对河南省平原区潜水含水层给水度分区进一步复核修正。采用现场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室内筒测法、动态法等对河南省潜水含水层不同岩性的当前给水度进行测定分析,结合近期关于研究区给水度相关研究的大量成果,对河南省平原区包气带不同岩性给水度进行分区。结果表明:现场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测定的给水度存在离散现象,室内筒测法及动态法测定分析的给水度结果较为稳定;本研究测定的给水度结果较二次评价中的给水度结果大;综合确定粉质黏土区的给水度为0.030~0.045、粉土区的给水度为0.040~0.060、粉砂区的给水度为0.060~0.080、细砂区的给水度为0.080~0.100;绘制了研究区给水度分区图,给水度在0.022~0.084范围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5%;研究区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该分区结果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给水度分区 潜水含水层 土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慧慧 宋瑞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61,65,共4页
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对河南省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在进行安全评价的274个水源地中,水质综合指数安全的226个,占评价水源地总数的82.5%,水质综合指数不安全的水源地占评价总数的17.5%;水... 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对河南省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在进行安全评价的274个水源地中,水质综合指数安全的226个,占评价水源地总数的82.5%,水质综合指数不安全的水源地占评价总数的17.5%;水量综合安全评价指数安全的水源地数量为184个,占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66.2%,河南省城市饮用水安全状况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城市饮用水 水环境 安全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初步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郭周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3-26,共4页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都是研究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所不可忽视的前提,探讨一种可行的计算方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工程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发展状况分析研究,提...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都是研究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所不可忽视的前提,探讨一种可行的计算方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工程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发展状况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开发利用条件下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利用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可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崔新华 许志荣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2,27,共7页
在分析近期地下水观测、调查资料成果的基础上,描述了城市区域水文地质特性,并对17座主要城市不同含水层的年均地下水补给量、可开采量和实际开采量进行了计算评价。按照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方法,划分出26处地下水超采区;提出了超采区地下... 在分析近期地下水观测、调查资料成果的基础上,描述了城市区域水文地质特性,并对17座主要城市不同含水层的年均地下水补给量、可开采量和实际开采量进行了计算评价。按照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方法,划分出26处地下水超采区;提出了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地下水 超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演化规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景兆凯 燕青 +3 位作者 肖航 王盼盼 王欢 李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0-236,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后对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用水结构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回顾了河南省平原区以往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并通过收集、统计2008—2018年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的监测成果,基于ArcGIS软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后对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用水结构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回顾了河南省平原区以往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并通过收集、统计2008—2018年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的监测成果,基于ArcGIS软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前后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进行量化分区;结合降水量、地下水资源量、供水量等资料对供水前后河南省受水区用水结构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至2008年,河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整体逐渐增加;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资源量随降水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供水后,2015—2018年平均地下水供水量在地下水资源量中的占比较2008—2014年减少9.55%;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有所回升,且主要体现在埋深>8~12 m范围向埋深>4~8 m及≤4 m范围的转变,埋深>12~16 m及>16~20 m范围在受水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埋深>20 m的区域范围有所减少;2008—2014年各监测点分布县区的浅层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2015—2018年供水期间有2/3以上县区浅层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农林渔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在供水后均有所减小,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占比增加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恢复及缓解供水矛盾问题等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河南省 浅层地下水 受水区 地下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原则与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鸿 曹瑞仙 郭双喜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本文从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入手,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机制和过程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入手,详细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 本文从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入手,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机制和过程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入手,详细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思路;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认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学科综合研究,促进RS、GIS等信息技术和现有模型方法的结合,并考虑区域分异与空间配置问题。运用多目标规划法和系统动力学法,分析和研究不同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适度发展与人口合理承载的动态关系,从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到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开发的速度、容量、规模等关系,较好地为国家规划、决策、社会协调发展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多目标规划法 系统动力学法原则和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华 杨明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6,51,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加,导致地下水补排关系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其中:海河流域平原水位下降了7.25 m,下降速率为0.24 m/a;黄河流域下降了3.14 m,下降速率为0.10 m/a;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地下水位基本保持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加,导致地下水补排关系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其中:海河流域平原水位下降了7.25 m,下降速率为0.24 m/a;黄河流域下降了3.14 m,下降速率为0.10 m/a;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地下水位基本保持稳定。1980—2010年河南省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了1.65 m,地下水蓄变量减小了51.5亿m3,其中海河流域与黄河流域蓄变量大幅减小,部分含水层已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位 地下水储量 浅层地下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环境下的河南省典型区域土壤田间持水量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罗清元 杨丹 +1 位作者 刘丽娜 郭恒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38,42,共5页
土壤田间持水量是衡量土壤墒情和干旱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境不同,如季节、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相同区域的土壤其测定结果也不相同。通过颗粒分析实验,确定了全省122处人工墒情站的土壤类型,并从中选取了3个不同... 土壤田间持水量是衡量土壤墒情和干旱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境不同,如季节、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相同区域的土壤其测定结果也不相同。通过颗粒分析实验,确定了全省122处人工墒情站的土壤类型,并从中选取了3个不同土壤类型的站点开展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田间持水量试验。结果表明:①从全省范围来看,河南省的土壤以壤土类型为主,在防汛抗旱时要充分考虑该种土壤类型的蓄水特性;②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其田间持水量与干容重呈现线性反比关系;③3种土壤在不同的季节及实验室温度环境下,田间持水量测定结果差别不大,因此可以得出田间持水量基本不受温度季节的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颗粒分析 田间持水量 对比试验 土壤干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