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原子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杰 吴俊峰 +6 位作者 窦艳艳 Fedorov Svyatoslav VIKTOROVICH 王现丽 刘彪 朱新锋 毛艳丽 高宏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6,共9页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活生产废水被排入水体,对人体健康与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上有着突出表现,而采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金属原子,减少金属离子溶...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活生产废水被排入水体,对人体健康与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上有着突出表现,而采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金属原子,减少金属离子溶出,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别论述了Fe、Co、Mn和Cu等金属单原子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并总结了单原子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机理以及单原子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最后对单原子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讨论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过硫酸盐 有机污染物 金属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p-BN@β-PbO_(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盐酸强力霉素
2
作者 潘云川 王依琳 +5 位作者 陶姣 李莉莹 张蕊 顾效纲 吕学斌 熊健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以多孔六方氮化硼(p-BN)和PbO_(2)共掺杂制备具有疏水外层的p-BN@β-PbO_(2)电极,并用于电化学氧化降解盐酸强力霉素(DC)。利用SEM、EDS、XRD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及组成,通过LSV、CV和EIS测定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电压、DC初始浓度... 以多孔六方氮化硼(p-BN)和PbO_(2)共掺杂制备具有疏水外层的p-BN@β-PbO_(2)电极,并用于电化学氧化降解盐酸强力霉素(DC)。利用SEM、EDS、XRD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及组成,通过LSV、CV和EIS测定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电压、DC初始浓度、pH、电解质类型及浓度等因素对DC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DC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具有疏水外层修饰的p-BN@β-PbO_(2)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更不容易发生副反应,对污染物的降解属于间接氧化,且10%p-BN@β-PbO_(2)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电催化活性最高。p-BN@β-PbO_(2)电极降解DC的最佳条件为有疏水外层、10%p-BN掺杂量、DC初始质量浓度30 mg/L、pH=4.69、电压10 V、电解质NaCl浓度0.05 mol/L等,120 min时DC降解率最高可达96.29%。经8次循环使用,10%p-BN@β-PbO_(2)电极仍能保持超过83.60%的DC降解率,且Pb元素溶出量较低。HPLC-MS技术证实该电极系统产生的活性物质(如·OH和活性氯物种)能高效攻击DC分子中的—NH_(2)支链和苯环上的C==C双键,导致共轭结构被破坏和逐步分解,最终实现DC的快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盐酸强力霉素 多孔六方氮化硼 β-PbO_(2)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en_inc_sed菌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祎 梁珈铭 +4 位作者 张新海 郭翔 胡晓先 吴俊峰 王莹春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0,共9页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类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S.gen_inc_sed)是一种有机物降解菌,基于其可有效代谢吡啶、甲苯、氯酚等有毒害性有机化合物的...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类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S.gen_inc_sed)是一种有机物降解菌,基于其可有效代谢吡啶、甲苯、氯酚等有毒害性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优势,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S.gen_inc_sed的表观特征和功能特性,归纳了营养成分和环境因素(曝气量、温度、pH)对S.gen_inc_sed富集的影响,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S.gen_inc_sed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化工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处理效能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对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最后,从功能预测、生物强化培养、工程应用等角度提出未来S.gen_inc_sed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研究方向,为其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 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 高浓度有机废水 有机物降解 微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中欧国家地表水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冯亚坤 张伟 +3 位作者 左其亭 李佳璐 郝明辉 韩淑颖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中欧国家地表水环境现状,梳理了近年来中欧国家地表水污染物数据,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斯瓦河等4个流域中氮、磷等常规污染物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进一步治理;流域中抗... 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中欧国家地表水环境现状,梳理了近年来中欧国家地表水污染物数据,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斯瓦河等4个流域中氮、磷等常规污染物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进一步治理;流域中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污染程度日渐严重,主要来源于中欧地区城市的污水排放。认为应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进行针对化治理,加强国家之间关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合作,以促进中欧地区地表水环境的改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欧国家 地表水环境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扶咏梅 刘盼 +4 位作者 郭一飞 顾效纲 刘彪 郭佳 贺攀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85-289,共5页
为了研究由不同水生植物与仿生植物构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菖蒲与仿生植物组合构建成生态浮床,分析几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系统(5种水生植... 为了研究由不同水生植物与仿生植物构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菖蒲与仿生植物组合构建成生态浮床,分析几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系统(5种水生植物+仿生植物)对水中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12%、88.10%、100.00%、95.00%、30.0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略优于仿生植物对照组,可见合理的植物+仿生植物组合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以有效抵抗植物衰亡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仿生植物 强化净化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严群 靳涵宇 +3 位作者 宋忠贤 康海彦 延旭 毛艳丽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5-622,共8页
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其处置问题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利用热解的方法将污泥转化为污泥基生物炭,不但可以解决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而且可以在处理污废水的基础上,对剩余污泥实现重新利用。污泥基生物炭在污废水的处理中... 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其处置问题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利用热解的方法将污泥转化为污泥基生物炭,不但可以解决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而且可以在处理污废水的基础上,对剩余污泥实现重新利用。污泥基生物炭在污废水的处理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尤其是在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方面。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基础的污泥生物炭,分别通过制备方式、热解温度、改性手段等因素综述污泥生物炭对重金属、有机物、新兴污染物的影响,并通过用图表的形式指出改变之后的作用与机理。以期能给今后污泥生物炭在重金属、有机物、新兴污染物领域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炭 吸附 新兴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在抗生素废水中的吸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郏江辉 李新冬 +3 位作者 蔡勐 李海柯 于思伟 吴俊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总结了MOFs的合成方式与发展进程,探讨了MOFs对抗生素的吸附机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了不同类型MOFs材料的吸附性能。最后分析了MOFs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抗生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光催化材料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梦霞 延旭 +3 位作者 严群 毛艳丽 康海彦 闫晓乐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5-773,共9页
大量的抗生素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生物炭光催化材料通常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环境友好和能耗低等优点,在高效去除水中抗生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炭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提高了光催化剂的吸光... 大量的抗生素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生物炭光催化材料通常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环境友好和能耗低等优点,在高效去除水中抗生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炭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提高了光催化剂的吸光性能、降解活性和稳定性。本文综述了生物炭光催化材料相对于生物炭吸附以及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优势,总结了溶胶凝胶法、超声法、水热法3种制备生物炭光催化材料的方法,以及复合材料应用于降解水体中抗生素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炭光催化材料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机理,最后对生物炭光催化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设计可规模化和实际应用的生物炭光催化材料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催化剂 降解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信号分子AI-2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松亚 陈炳桦 +5 位作者 刘彪 王林裴 王乐 谷得明 周一鸣 王笑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17-5225,共9页
群体感应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机制,autoinducer-2 (AI-2)作为一种“种间通讯”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因其在调节细菌基因表达和聚集中的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颗粒污泥作为一种微生物聚集体,因其具有微生物量多、沉降性... 群体感应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机制,autoinducer-2 (AI-2)作为一种“种间通讯”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因其在调节细菌基因表达和聚集中的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颗粒污泥作为一种微生物聚集体,因其具有微生物量多、沉降性好、抗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AI-2介导的群体感应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AI-2信号分子的形成和介导的群体感应作用机制、AI-2的检测方法、AI-2形成中的影响因素与在颗粒污泥中的分布,总结了AI-2在颗粒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最后对AI-2介导群体感应在颗粒污泥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理解群体感应对污泥颗粒化的调控作用以及推进污泥颗粒化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群体感应 AI-2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MOF复合材料在水处理过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红友 阎靖炜 +1 位作者 郭丛 张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共7页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中工业副产品、有机染料、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农药和杀虫剂污染问题亟待解决。Cu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MOF)无毒、稳定性强、易引入功能基团、易装配,Fe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MOF)反应活性强、电子传递能...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中工业副产品、有机染料、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农药和杀虫剂污染问题亟待解决。Cu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MOF)无毒、稳定性强、易引入功能基团、易装配,Fe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MOF)反应活性强、电子传递能力快、多数具备磁性和易回收特性,将两者相结合的复合材料能借助两者的优点,制备得到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高效水处理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对Cu-MOF、Fe-MOF、Cu/Fe-MOF和Cu/Fe-MOF衍生物等材料构建及应用过程进行综述,并对其在水处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MOF 复合材料 水处理过程 综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鉴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卉 成梦情 +1 位作者 董转章 赵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7,共7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特有名贵水产品。由于不同产区地理环境、养殖模式差异大,知名品牌中华绒螯蟹往往具有更高的价值,但同时也导致了近年来假冒原产地大闸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亟须建立客观、...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特有名贵水产品。由于不同产区地理环境、养殖模式差异大,知名品牌中华绒螯蟹往往具有更高的价值,但同时也导致了近年来假冒原产地大闸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亟须建立客观、有效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鉴定与研究,常见的判别方法包括形态指标鉴定,生化指标鉴定,元素指纹特征鉴定,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定,电子鼻、电子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本文中综述了各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应用上述方法鉴定中华绒螯蟹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中华绒螯蟹鉴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可为探索和建立客观、可靠、快速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物学特征 产地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条件下不同镁盐对碳酸钙溶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宇斌 王望泊 +2 位作者 朱新锋 荀婧雯 党炜犇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阐明磁化条件下无机镁盐对碳酸钙溶解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检测溶液电导率、pH和钙离子浓度等方法来考察磁化条件下不同种类镁盐(硫酸镁、硝酸镁、氯化镁和碳酸镁)对碳酸钙溶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条件下硫酸镁、硝酸镁和氯化镁... 为阐明磁化条件下无机镁盐对碳酸钙溶解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检测溶液电导率、pH和钙离子浓度等方法来考察磁化条件下不同种类镁盐(硫酸镁、硝酸镁、氯化镁和碳酸镁)对碳酸钙溶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条件下硫酸镁、硝酸镁和氯化镁对碳酸钙有促溶作用,作用最显著的是硫酸镁,其可使溶液钙离子浓度提高55.0%;碳酸镁对碳酸钙有阻溶作用,其可使溶液钙离子浓度减少36.0%。硫酸镁、硝酸镁和氯化镁对碳酸钙有促溶作用的原因在于溶液中镁离子产生的盐效应以及3种镁盐造成磁化碳酸钙溶液pH不同程度的减小。而碳酸镁对碳酸钙有阻溶作用的原因在于碳酸根产生的同离子效应和极化作用以及碳酸镁使磁化碳酸钙溶液pH增大。研究结果揭示了磁化溶液中不同镁盐对碳酸钙溶解行为的影响规律,可为利用镁盐调控碳酸钙溶解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强化磁化除垢效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 碳酸钙 溶解行为 镁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吸附重金属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祖文 李朝阳 +6 位作者 田婷婷 毛艳丽 宋忠贤 康海彦 延旭 张霞 谷得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离子印迹技术用于选择性吸附废水中痕量金属资源备受关注,采用新型材料组分制备离子印迹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以废水中金属资源提取及有毒金属去除为目的,简述了传统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凝胶-溶胶法、表面接枝法的优缺点... 离子印迹技术用于选择性吸附废水中痕量金属资源备受关注,采用新型材料组分制备离子印迹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以废水中金属资源提取及有毒金属去除为目的,简述了传统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凝胶-溶胶法、表面接枝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天然矿物基、天然生物基、成品膜及混合铸膜基、温敏聚合层基、磁性硅基、磁性碳纳米管基、磁性氧化石墨烯基的制备应用进展;探讨了新型离子印迹复合材料的优势,最后指出离子印迹材料在自然水体、工业废水的应用及回收问题并提出建议,期望为制备新型离子印迹材料对复杂水相选择吸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聚合物 复合材料 选择性吸附 金属离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交变磁场除垢影响因素作用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宇斌 王望泊 +2 位作者 王刚 戚晓宇 张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31,共4页
为优化磁化除垢条件,进而提高磁化除垢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饱和碳酸钙溶液进行磁化试验,并对磁化除垢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初始钙离子浓度和电流频率为影响磁化效果的显著因素,磁化时间、线圈匝数和波形为不显著因素。磁化除垢... 为优化磁化除垢条件,进而提高磁化除垢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饱和碳酸钙溶液进行磁化试验,并对磁化除垢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初始钙离子浓度和电流频率为影响磁化效果的显著因素,磁化时间、线圈匝数和波形为不显著因素。磁化除垢的最优条件:初始钙离子为1 000 mg/L,频率为0.9 kHz,磁化时间为0.5 h,线圈匝数为150圈,波形为方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 除垢 交变磁场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交变磁场磁化除垢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宇斌 王望泊 +2 位作者 毛欣钰 朱新锋 汪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6-520,共5页
为了揭示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化时间和钙离子初始浓度对磁化除垢效果的影响规律,以磁化碳酸钙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为响应目标,基于响应面法对磁化时间和钙离子初始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磁化时间和钙离子初始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磁化碳... 为了揭示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化时间和钙离子初始浓度对磁化除垢效果的影响规律,以磁化碳酸钙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为响应目标,基于响应面法对磁化时间和钙离子初始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磁化时间和钙离子初始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磁化碳酸钙溶液的电导率影响显著,但对碳酸钙溶液的表面张力影响不显著;当磁化时间为52.50 min,钙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336.24 mg/L时,磁化碳酸钙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优值为73.60 mN/m;当磁化时间为45.00 min,钙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164.71 mg/L时,磁化碳酸钙溶液的电导率最优值为0.32 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除垢 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吸附废水中Mn(2+)的机理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河 李勇超 +2 位作者 徐政 肖化政 任伯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01-2807,2813,共8页
选用固体废弃物赤泥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Mn^2+的去除能力及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赤泥投入量、Mn^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X射... 选用固体废弃物赤泥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Mn^2+的去除能力及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赤泥投入量、Mn^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赤泥去除Mn^2+的机理。结果表明:当赤泥投加量为0.8 g/L,Mn^2+初始浓度为20 mg/L,pH值为6.0,反应24 h后,赤泥对Mn^2+的去除率可达69.1%;增加赤泥投加量、提高溶液pH值以及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有助于赤泥去除Mn^2+;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整个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其中赤泥表面的O-C-O、Si-O-Al和Fe-O等活性基团对Mn^2+去除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吸附后的Mn^2+可被部分被氧化成高价的锰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吸附铜离子性能及吸附等温线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斌超 曾敏静 +6 位作者 张立楠 王洪欣 曾玉 黄思浓 吴俊峰 程媛媛 龙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3-1590,共8页
以自养硝化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及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并探索了其吸附等温线。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铜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污泥浓度、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出搅拌速度、吸附时间以及污泥浓度... 以自养硝化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及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并探索了其吸附等温线。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铜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污泥浓度、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出搅拌速度、吸附时间以及污泥浓度对吸附效果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耦合出吸附的最佳工况点:时间(A)=2.50h,转速(B)=125r/min,污泥量(C)=5250mg/L。在此条件下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吸附特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在重金属废水中表现出极强的耐受性与稳定性,不同浓度下颗粒化率均维持在93%以上。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Langmuir等温方程的拟合度R^2Cu=0.999,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对于Cu^2+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且能描述最大吸附量为Qmax=15.02mg/g。Freundlich等温方程的拟合过程中,相关系数R^2Cu=0.969,1/n=0.1305,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对Cu2+吸附能力较强;较高的拟合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对Cu2+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颗粒污泥 铜离子 动力学 响应曲面法 稳定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改性生物炭及其去除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苏浩杰 吴俊峰 +1 位作者 王召东 成先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55,共10页
由氮和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加重,急需解决。生物炭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吸附材料,可用于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但原始生物炭对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不尽人意,往往使用在生物炭上负载金属阳离子的改性方法以提高生物炭对氮、磷... 由氮和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加重,急需解决。生物炭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吸附材料,可用于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但原始生物炭对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不尽人意,往往使用在生物炭上负载金属阳离子的改性方法以提高生物炭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简述了金属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浸渍法、共沉淀法、电化学复合改性法、造粒法等。总结了金属改性生物炭对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机理,分析了金属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积、水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共存离子、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指出了各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归纳了现阶段对吸附氮、磷污染物后的金属改性生物炭的洗脱和直接利用方法等的研究成果,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机理 影响因素 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的危害和治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姜忠峰 梁峰 +1 位作者 刘艳伟 吴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共4页
全氟化合物作为一类人造的有机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类新型污染物,虽然应用领域广泛,但人们对其危害却认知不多,治理难度也较大。当前,各类新型污染物的危害正在呈现,加强新型污染... 全氟化合物作为一类人造的有机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类新型污染物,虽然应用领域广泛,但人们对其危害却认知不多,治理难度也较大。当前,各类新型污染物的危害正在呈现,加强新型污染物治理已经成为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新型污染物 生态环境治理 污染物治理 有机化合物 应用领域 人的生活 工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催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白静 扶咏梅 +3 位作者 王文琪 吴俊峰 刘祖文 王现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4,共8页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因其自由基持续时间长、pH适用范围广、前体氧化剂稳定等优势,在高级氧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有效活化过硫酸盐的非均相催化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碳材料、天然矿物等),探讨了非均...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因其自由基持续时间长、pH适用范围广、前体氧化剂稳定等优势,在高级氧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有效活化过硫酸盐的非均相催化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碳材料、天然矿物等),探讨了非均相催化剂的不同催化机制及其催化活性、稳定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均相催化与其他技术(紫外光辐射、超声、热、微波等)联用以提高其处理效率及范围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非均相催化剂 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