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磁流变智能隔振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冷鼎鑫 孙松磊 +3 位作者 巩少峰 刘贵杰 谢迎春 徐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98,109,共6页
针对新型磁流变弹性体智能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了隔振系统的隔振力学特性和磁致动态力学特性,探讨影响其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及作用规律.搭建振动实验平台,测试磁流变智能隔振器的固有振动特性及磁致隔振力学特性;基于... 针对新型磁流变弹性体智能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了隔振系统的隔振力学特性和磁致动态力学特性,探讨影响其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及作用规律.搭建振动实验平台,测试磁流变智能隔振器的固有振动特性及磁致隔振力学特性;基于MTS实验平台,测试智能隔振器的幅值相关、频率相关及电流相关的磁致动态力学特性,并开展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建模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智能隔振系统的磁致移频范围可达20%,其隔振效果最高可达49.6%;在动态激励下,磁流变智能隔振系统表现出变刚度、变阻尼的动力学特性,建立的动力学数值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其磁致力学特性.可为新型智能隔振系统实验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等方面提供本科教学和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素材,较好地拓宽实践教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 隔振 动力学试验 测试平台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校正和深度信息去雾的水下感知系统
2
作者 毛昭勇 刘楠 +2 位作者 陈刚琦 侯冬冬 沈钧戈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8,共16页
针对水下距离感知任务真实训练数据缺乏,水下目标感知任务目标模糊、密集、多尺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颜色校正和深度信息去雾的水下视觉感知系统。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融合增强方法,并建立了一个水下单目图像数据集,以解决距离感知任务数... 针对水下距离感知任务真实训练数据缺乏,水下目标感知任务目标模糊、密集、多尺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颜色校正和深度信息去雾的水下视觉感知系统。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融合增强方法,并建立了一个水下单目图像数据集,以解决距离感知任务数据不足的难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信息的去雾方法,结合水下成像模型对图像进行去雾处理,提升图像质量。设计了一种基于中心点检测的通道重排网络,将卷积神经网络中浅层的详细特征完全集成到深层中,且无需锚框,增强对小目标、密集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从水下图像中恢复真实陆地色彩,准确感知水下场景相对距离,并实现域内和跨域高精度目标感知,在URPC数据集上取得了78.2%的域内目标检测精度,比基准CenterNet高出4.6%,在UTTS数据集上取得81.5%跨域目标检测精度,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去雾 深度估计 颜色校正 水下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圆柱升力脉动的智能自适应旋转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峰 都军民 李广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2-979,共8页
针对圆柱绕流的闭环主动控制问题,采用强化学习获得自适应的控制策略,利用圆柱下游的6个速度测点作为状态反馈,通过施加旋转作用来降低圆柱的升力脉动.为了获得高保真的流场时空演化历程,采用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求解器,其中结合多... 针对圆柱绕流的闭环主动控制问题,采用强化学习获得自适应的控制策略,利用圆柱下游的6个速度测点作为状态反馈,通过施加旋转作用来降低圆柱的升力脉动.为了获得高保真的流场时空演化历程,采用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求解器,其中结合多块网格以获得足够大的计算域并增强对近场流动的解析效果,以及多重直接力浸没边界方法以准确处理旋转圆柱边界.基于该控制回路和高保真数值环境,实现了降低孤立情形下圆柱升力脉动92.5%,降低阻力脉动44.3%的效果,同时尾流回流区长度增大了36.4%.通过局部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施加控制后流动的绝对不稳定性区域延长36%,此时尾流绝对不稳定区域最不稳定扰动频率偏离涡脱落频率.此外,基于策略迁移学习,在上游圆柱尾流干扰的情形下实现了降低下游圆柱升力脉动95.9%的控制效果,但同时也带来阻力增加约1倍的代价.本研究为降低圆柱升力脉动提供智能自适应旋转控制方案,并为未来开展复杂流动的智能控制提供详细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流动控制 强化学习 圆柱绕流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推进系统水动力性能仿真分析
4
作者 张连营 侯冬冬 +1 位作者 李广华 卢丙举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准确获取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水动力性能,掌握水下航行体对推进器水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多域网格、滑移网格和混合网格技术,分别对不同转速时单独推进器和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推力、扭矩等水动力参数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为准确获取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水动力性能,掌握水下航行体对推进器水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多域网格、滑移网格和混合网格技术,分别对不同转速时单独推进器和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推力、扭矩等水动力参数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水下航行体的耦合作用,单独推进器的最大推进效率为50.79%,而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最大推进效率为42%,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推力较单独推进器时有所减小,其推力减小量随着螺旋桨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推进器工作前后的推力减额分数为20.84%。因此,在对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推进器进行选型时应考虑水下航行体对推进器推力的抑制性影响,至少需要增加20.84%的推力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推进器 水动力 滑移网格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灰狼算法的水下航行器路径规划方法
5
作者 蔡金思 孙卓 +2 位作者 王凯 李广华 李治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4-88,共5页
水下航行器因其自主灵活、安全可靠的特性已被日趋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海洋探测任务中。然而,其路径规划仍面临着算法求解效果不佳、路径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以路径安全性为约束条件,路径总长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下航行器路径规... 水下航行器因其自主灵活、安全可靠的特性已被日趋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海洋探测任务中。然而,其路径规划仍面临着算法求解效果不佳、路径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以路径安全性为约束条件,路径总长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下航行器路径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的求解需求,本文将差分进化算子引入灰狼算法中以改善其全局探索能力,并称改进算法为差分-灰狼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差分-灰狼算法可以为水下航行器规划安全经济的路径,并在规划效果与收敛速度方面较差分进化算法和灰狼算法有明显优势,具有广阔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差分进化算法 灰狼算法 路径规划 约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模型的水下耐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程栋 尤闯 +4 位作者 周轼坤 卢丙举 陈飞宇 王喜梦 李治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9,共9页
本文对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模型的水下耐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效应的水下环肋圆柱壳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效应的结构失效破坏条件。根据不同椭圆度建立几何模... 本文对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模型的水下耐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效应的水下环肋圆柱壳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效应的结构失效破坏条件。根据不同椭圆度建立几何模型,研究设计工况下不同椭圆度对于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点腐蚀的孔径和深度建立点蚀几何模型,研究椭圆度和腐蚀复合缺陷对于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应力集中随着椭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强;椭圆度与腐蚀同时存在时,椭圆度在结构的应力分布中占主导作用;在椭圆度腐蚀复合缺陷模型中不同位置缺陷对模型整体屈曲载荷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度 腐蚀效应 水下耐压结构 强度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水下耐压舱上的应用
7
作者 郝用兴 苗嘉峰 +2 位作者 卢丙举 王旭振 娄洪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共6页
为实现水下耐压舱的功能化应用,并达到轻量化的目标,针对耐压舱的结构以及材料进行研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钛合金材料设计制备水下双层圆柱形水密结构耐压舱,碳纤维层选择[90°/90°/0°]_(s)的铺层方案,与纯钛合金制... 为实现水下耐压舱的功能化应用,并达到轻量化的目标,针对耐压舱的结构以及材料进行研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钛合金材料设计制备水下双层圆柱形水密结构耐压舱,碳纤维层选择[90°/90°/0°]_(s)的铺层方案,与纯钛合金制备的耐压舱相比重量可减少23%。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耐压舱受到的实际工况进行强度、刚度分析,结果表明筒体满足强度要求,并通过屈曲分析可得到耐压舱发生失稳的临界载荷为22.15 MPa。加工出实物,对实物进行加压实验,实验结果满足强度、刚度、密封性要求。分析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制作水下耐压舱的重要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耐压舱 轻量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 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冰下双自主水下机器人协同地形匹配导航 被引量:4
8
作者 姜言清 马东 +6 位作者 李智慧 李晔 马腾 徐雪峰 侯冬冬 张文君 武皓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1-1095,共5页
针对自主水下机器人北极冰下远距离航行存在较大定位偏差的情况,本文提出利用单波束协同地形匹配导航方法改善定位性能。针对粒子滤波出现粒子退化和粒子耗尽,导致测量更新失效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地形自适应双自主水下机器人协同地形匹... 针对自主水下机器人北极冰下远距离航行存在较大定位偏差的情况,本文提出利用单波束协同地形匹配导航方法改善定位性能。针对粒子滤波出现粒子退化和粒子耗尽,导致测量更新失效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地形自适应双自主水下机器人协同地形匹配导航方法,根据地形高程标准差计算地形置信度,将地形置信度融入双自主水下机器人协同地形匹配导航系统中,提高了导航方法的鲁棒性。通过模拟仿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的精度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机器人 北极 地形匹配导航 协同导航 粒子滤波 重采样 地形置信度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差实时检测的水下LED光通信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叶德茂 刘圆 +1 位作者 王彦涛 王永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1-157,共7页
为降低水下作业环境通信终端安装误差和机动目标指向误差的影响,给出了水下光通信系统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泡智能剔除的光斑识别定位算法,较好地解决了气泡对水下光通信链路稳定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结合水下... 为降低水下作业环境通信终端安装误差和机动目标指向误差的影响,给出了水下光通信系统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泡智能剔除的光斑识别定位算法,较好地解决了气泡对水下光通信链路稳定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结合水下蓝绿光衰减较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6个蓝光450 nm灯珠合束发射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参量的链路模型;并在纯海水模拟信道环境下,通过仿真及等效实验表明:对于发射光强为平顶分布,偏轴误差在发散角10°以内情况下,经过50 m信道衰减后,接收端接收功率>-20 dBm,眼图张开良好;反之,通信性能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通信 LED 水下链路模型 误差检测 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设计及其变刚度减振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宇 冷鼎鑫 +2 位作者 金俊龙 孙松磊 秦彤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6-973,1012,共9页
近年来,磁流变弹性体(MRE)隔振器在减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该隔振器的系统性能,开展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设计,以及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减振特性(振动控制)研究。首先,制备了MRE材料,并将制备好的MRE材料置于流变仪中,进行... 近年来,磁流变弹性体(MRE)隔振器在减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该隔振器的系统性能,开展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设计,以及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减振特性(振动控制)研究。首先,制备了MRE材料,并将制备好的MRE材料置于流变仪中,进行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致弹性模量测试;然后,开发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叠层MRE隔振器进行了磁场数值模拟,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测试及非线性力学建模;最后,搭建了基于叠层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半主动隔振系统,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控制器,并分别仿真分析了近场地震波和远场地震波激励下,基于叠层MRE隔振器对被控系统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零场升至饱和磁感应强度,MRE的最大磁流变效应可增至220%;当线圈电流从0 A变化为3 A时,设计的叠层MRE隔振器的等效刚度从11.84 kN/m增加至37.15 kN/m,增量达214%;采用设计模糊控制器,叠层MRE隔振器能够显著衰减被控结构在外界随机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被控结构位移减振效果超过80.6%。由此可见,叠层MRE隔振器可有效应用于变刚度半主动振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隔振器 磁流变弹性体 变刚度 振动控制 动力学建模 磁致力学特性 半主动隔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氮化硼填充聚酰胺12T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11
作者 秦彤 娄宏川 +5 位作者 张宇 武庆林 谭淼龙 朱珠 张晓朦 刘民英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37,共6页
为改善聚酰胺12T(PA12T)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导热性,采用球形氮化硼(sBN)作为填料,与PA12T基体共混,制备了sBN/PA12T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模拟探究了sBN粒径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证实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导热通路的构建。采用微观形貌表... 为改善聚酰胺12T(PA12T)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导热性,采用球形氮化硼(sBN)作为填料,与PA12T基体共混,制备了sBN/PA12T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模拟探究了sBN粒径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证实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导热通路的构建。采用微观形貌表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熔体流动速率(MFR)分析、导热性能测试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sBN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提高了PA12T的结晶性能和流动性,当sBN的质量分数为4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sBN/PA12T在325℃时的MFR为4.92g/10min,比纯PA12T的0.68 g/10 min提高了6.2倍;其面内热导率和垂直热导率分别为3.39W/(m·K)和1.08W/(m·K),与纯PA12T相比分别提高了9.6倍与2.7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sBN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sBN/PA12T的拉伸强度降低至57.61 MPa,断裂伸长率降低至11.40%。因此,制备的复合材料sBN/PA12T易于加工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满足船舶电子电气设备在有限空间内长期值班运行的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12T 球形氮化硼 熔体流动速率 导热性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的悬停与回旋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曜 沈建锋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悬停和回旋是水下航行器重要的运动状态,保持悬停和回旋运动的稳定是水下航行器设计的关键,因而研究水下航行器的悬停和回旋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立水下航行器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模块对水下航行器的悬停... 悬停和回旋是水下航行器重要的运动状态,保持悬停和回旋运动的稳定是水下航行器设计的关键,因而研究水下航行器的悬停和回旋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立水下航行器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模块对水下航行器的悬停与空间回旋状态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影响悬停和回旋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水下航行器悬停和回旋运动的规律,所得结论可直接应用到水下航行器的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悬停 回旋特性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韧性损伤的水下传动装置磨粒磨损与性能退化研究
13
作者 卢丙举 靳汉文 +2 位作者 秦丽萍 吴友生 方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本文采用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原理的韧性金属复杂应力损伤演化模型,对ABAQUS二次开发将损伤模型引入有限元计算,实施含腐蚀传动装置磨粒磨损分析;磨粒-传动轴-配合面耦合模型中,磨粒采用三维球形分形模型,对点蚀和面蚀配合面与磨粒微观接... 本文采用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原理的韧性金属复杂应力损伤演化模型,对ABAQUS二次开发将损伤模型引入有限元计算,实施含腐蚀传动装置磨粒磨损分析;磨粒-传动轴-配合面耦合模型中,磨粒采用三维球形分形模型,对点蚀和面蚀配合面与磨粒微观接触时损伤演化及传动特性变化进行模拟,发现磨粒挤入配合面后应力三轴度增大,传动轴转动数周后接触面即出现凸峰与沟犁,而且缺陷间存在损伤连通趋势,使结构传动运动能力快速下降;考虑环境温度循环,温度升高使磨粒局部产生应力梯度,对结构传动能力也有不利影响。基于材料损伤演化模型建立细观磨粒磨损与宏观传动装置统一的模拟方法,实现了海洋环境下小间隙配合面磨粒磨损计算,有效预测了传动装置性能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损伤 分形磨粒 腐蚀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五腔管制品微挤出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14
作者 周晓鹏 晏亮 +1 位作者 袁航 姜勇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8,115,共6页
随着微型多腔管在生物医疗、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多腔管制品的成型精度提出更高要求。针对聚丙烯五腔微管在挤出成型中存在的跨腔室尺寸耦合偏差、截面椭圆度失稳等技术瓶颈,通过挤出成型实验、数值模拟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方... 随着微型多腔管在生物医疗、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多腔管制品的成型精度提出更高要求。针对聚丙烯五腔微管在挤出成型中存在的跨腔室尺寸耦合偏差、截面椭圆度失稳等技术瓶颈,通过挤出成型实验、数值模拟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成型工艺参数对五腔微管制品成型精度与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成型工艺参数与五腔微管制品质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可有效解决多腔微管制品成型过程中的参数优化难题,突破了传统试错法效率低、寻优能力差的局限,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显著提高了成型精度。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并进行微挤出实验,最终成型的五腔微管制品在尺寸和形状精度上均符合设计要求,与初始结果相比,五腔微管制品的尺寸偏差降低了74.4%,椭圆度降低了39.9%。优化结果验证了多目标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五腔制品 挤出成型 工艺参数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积分鲁棒的多自由度液压机械臂预设性能控制
15
作者 郑玉艳 米君杰 沈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多自由度液压机械臂存在关节耦合特性强、动力学模型误差大等突出问题,导致控制性能易降级。为实现高精度位姿控制,提出了一种双积分鲁棒预设性能控制器,基于预设性能函数得到转换误差信号,同时限制误差收敛的速率与范围,结合反步法设... 多自由度液压机械臂存在关节耦合特性强、动力学模型误差大等突出问题,导致控制性能易降级。为实现高精度位姿控制,提出了一种双积分鲁棒预设性能控制器,基于预设性能函数得到转换误差信号,同时限制误差收敛的速率与范围,结合反步法设计双积分鲁棒控制器,使匹配与不匹配不确定性得到抑制,提升系统鲁棒性。结合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系统是半全局稳定的,且所有信号均有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显著提升了多自由度液压机械臂关节跟踪精度与误差收敛速率,充分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机械臂 积分鲁棒控制 预设性能函数 电液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和Simulink的筒盖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
16
作者 胡相茹 方磊 姚保太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8-142,共5页
为了建立更加完整的筒盖系统仿真模型,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筒盖控制系统液压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搭建筒盖控制系统控制部分仿真模型,采用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完成了整个筒盖控制系统模型的搭建。接着在Simulink中搭建... 为了建立更加完整的筒盖系统仿真模型,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筒盖控制系统液压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搭建筒盖控制系统控制部分仿真模型,采用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完成了整个筒盖控制系统模型的搭建。接着在Simulink中搭建PID控制器,然后对该筒盖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筒盖控制系统模型仿真效果良好,可操作性较强,有利于对控制算法的设计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盖系统 AMESIM 联合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移动式回收控制及视景仿真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天奇 李晔 +3 位作者 姜言清 庞硕 张文君 徐雪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1-1509,共9页
为解决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移动式回收控制问题以及无法直观展示移动式回收过程的情况,本文设计了一套半物理仿真系统并通过视景仿真模块实时显示AUV与移动式回收装置在虚拟海洋环境中的位姿变化... 为解决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移动式回收控制问题以及无法直观展示移动式回收过程的情况,本文设计了一套半物理仿真系统并通过视景仿真模块实时显示AUV与移动式回收装置在虚拟海洋环境中的位姿变化。首先介绍了移动式回收任务的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新的前向速度导引律,并利用基于AUV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计算控制指令;最后搭建了半物理仿真系统且由视景仿真界面实时展示移动式回收装置与AUV的位置与姿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当AUV由不同位置出发时基于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都能控制AUV顺利地靠近移动式回收装置、安全稳定地完成移动式回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欠驱动AUV 轨迹跟踪控制 半物理仿真 视景仿真 移动式回收 水下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垂直发射装置对弹头冲击力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华伟 杨洋 赵铮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共4页
基于ANSYS/LS-DYNA对水下垂直发射装置结构,分别对有撕裂带和无撕裂带的弹头出筒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利用罚函数接触法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弹头出筒过程中,先与缓冲层碰撞,再与头罩外层碰撞,撕裂带对弹头和缓冲层之间的冲击... 基于ANSYS/LS-DYNA对水下垂直发射装置结构,分别对有撕裂带和无撕裂带的弹头出筒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利用罚函数接触法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弹头出筒过程中,先与缓冲层碰撞,再与头罩外层碰撞,撕裂带对弹头和缓冲层之间的冲击力影响不大,但能有效降低弹头和外层之间的冲击力。无撕裂带时弹头与外层冲击力为1 228 N,有撕裂带时弹头与外层冲击力为108 N,降低了9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垂直发射 冲击力 LS-DYNA 罚函数 撕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弹射筒口气泡及载荷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珺凡 傅德彬 +1 位作者 毕凤阳 卫超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19,共6页
水下弹射是水下运载器发射的重要方式,弹射工质气体形成的筒口气泡对相邻设备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为明确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筒多弹水下弹射筒口气泡演变过程及载荷特性,利用雷诺平均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嵌套动网格技术,建立水下弹射两... 水下弹射是水下运载器发射的重要方式,弹射工质气体形成的筒口气泡对相邻设备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为明确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筒多弹水下弹射筒口气泡演变过程及载荷特性,利用雷诺平均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嵌套动网格技术,建立水下弹射两相流动非定常数值计算模型,并经实验测量数据校验后,对一筒三弹水下弹射流动和载荷状态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下弹射工质气体在弹体离筒瞬间产生显著的瞬态冲击,此后弹射工质气体形成筒口气泡经历膨胀发展、界面缩聚断裂、筒口滞留气泡受压收缩等状态,并伴随膨胀收缩过程对周围设备产生交变载荷冲击,载荷变化幅值超过弹体离筒时的筒内外压差值。在一筒三弹发射号位相邻水密膜位置,最小压强可降至环境压强的0.7倍,最大压强可升高至环境压强的1.5倍,是设备抗冲抗震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弹射 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动力电池组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广华 王淅娜 +2 位作者 卢丙举 董平 巩少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0-84,共5页
本文提出了某型水下航行器动力电池组的研制思路和方案,针对实际环境温度和封闭空间散热条件,通过理论分析、试验测试和仿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动力电池组放电特性、温升特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动力电池组工作稳定性、热... 本文提出了某型水下航行器动力电池组的研制思路和方案,针对实际环境温度和封闭空间散热条件,通过理论分析、试验测试和仿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动力电池组放电特性、温升特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动力电池组工作稳定性、热安全性和续航时间准确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组 放电特性 温升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