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落酸调节植物根系补偿生长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魏金凤 赵翔 张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403-12405,12432,共4页
植物根系不仅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重要器官,而且可以感知外界各种胁迫刺激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激素脱落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根源逆境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诸多生理过程调控,活性氧、活性氮以及钙离子等作为脱落酸的下游信... 植物根系不仅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重要器官,而且可以感知外界各种胁迫刺激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激素脱落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根源逆境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诸多生理过程调控,活性氧、活性氮以及钙离子等作为脱落酸的下游信号参与脱落酸诸多信号转导过程。就植物激素脱落酸和其下游信号活性氧、活性氮以及钙离子等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中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提出根源逆境信号脱落酸参与根系补偿生长的可能性,并构建脱落酸调节根系补偿生长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活性氧 根系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荚期短期干旱和复水对大豆(Glycine max)叶片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磊 王鹏程 +2 位作者 张彤 张恒月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28-3334,共7页
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荚期土壤水分的短期变动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生态以及最后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叶片的水分状况相比,大豆的叶片气孔对土壤水分的匮缺更加敏感,在实验的第2天,处理组叶片气孔导度降为对照的24.9%(P<0.0... 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荚期土壤水分的短期变动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生态以及最后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叶片的水分状况相比,大豆的叶片气孔对土壤水分的匮缺更加敏感,在实验的第2天,处理组叶片气孔导度降为对照的24.9%(P<0.01),但是叶片水势和对照相差不显著(P>0.05);随着土壤干旱的进行,处理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都显著下降,但ФPSⅡ只有在第3天才出现显著的下降。复水后第3天,净光合速率比对照高24.3%(P<0.01),表现出了明显的旱后超补偿效应;研究发现,结荚期即使短期的土壤水分干旱,也会对大豆后期的生物量的分配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处理组的豆干重降低13.9%(P<0.01),根茎比增加35.3%(P<0.05),收获指数减少17.4%(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 结荚期 光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条件下外源Ca^(2+)对蚕豆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调控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翔 汪延良 +2 位作者 王亚静 王西丽 张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70-1976,共7页
研究了Ca2+对NaCl胁迫下蚕豆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1NaCl可明显诱导气孔开放,该现象可被10mmolL-1CaCl2显著抑制。为探讨盐胁迫下Ca2+对K+和Na+跨膜运输的调控机制,我们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全细胞K+电流发现,在... 研究了Ca2+对NaCl胁迫下蚕豆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1NaCl可明显诱导气孔开放,该现象可被10mmolL-1CaCl2显著抑制。为探讨盐胁迫下Ca2+对K+和Na+跨膜运输的调控机制,我们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全细胞K+电流发现,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加入10mmolL-1CaCl2胞外处理,显著抑制质膜K+内向及外向通道电流,这种抑制可被1mmolL-1La3+(Ca2+通道抑制剂)缓解。非盐胁迫下,10mmolL-1CaCl2胞外处理也能显著抑制质膜内向K+通道,但明显激活其外向通道,加入1mmolL-1La3+并不能被缓解。用H2O2专一的荧光探针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单细胞分析保卫细胞内H2O2含量变化显示,在100mmolL-1NaCl盐胁迫下,10mmolL-1CaCl2处理明显诱导H2O2在保卫细胞中积累;100mmolL-1NaCl和10mmolL-1CaCl2单独处理并不能诱导H2O2积累。推测Ca2+在盐胁迫下可能先诱导H2O2在胞内积累,进而激活质膜Ca2+通道,迅速提高胞内Ca2+浓度以抑制Na+通过质膜K+通道跨膜内流,同时调节Na+外流,两种效应共同作用促使气孔关闭,减少盐胁迫下水分的过度散失。上述结果将为Ca2+调控作物抗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钙离子 过氧化氢 保卫细胞 质膜K^+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复水对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4
4
作者 王磊 张彤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73-2078,共6页
选用大豆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干旱和复水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大豆抗旱栽培和高效利用水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47%时,处理组大豆凌晨叶片水势和对照组相比基本没有下降,但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7%时,... 选用大豆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干旱和复水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大豆抗旱栽培和高效利用水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47%时,处理组大豆凌晨叶片水势和对照组相比基本没有下降,但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7%时,处理组叶片水势急剧下降,表现为一定的阈值反应,存在明显的凌晨叶水势临界值。大豆开花前期叶片的凌晨叶水势阈值约为-1.02 MPa,低于此临界值,叶片水势急剧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也明显降低。研究发现,在实验的第3天,处理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7%,叶片水势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7%,蒸腾速率为对照组的67%,净光合速率为对照组的90%,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组高35%,这说明大豆的蒸腾比光合对干旱更敏感。因此,可利用这一结果采取适度干旱等措施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复水后大豆叶片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表现为接近于直线的上升,气孔导度的恢复也很快,这表明大豆存在着胁迫解除后快速生长的特征。但是,干旱对大豆的生长等生理过程是否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效应的大小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和复水 水势 光合作用 节水增产 快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磊 张彤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93-1600,共8页
以不同倍性的小麦为材料,研究干旱和复水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抗旱生理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在逐步干旱过程中不同倍性小麦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但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不同。复水后,不... 以不同倍性的小麦为材料,研究干旱和复水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抗旱生理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在逐步干旱过程中不同倍性小麦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但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不同。复水后,不同倍性小麦净光合速率的恢复能力也有差异,豫麦49的净光合速率恢复最快,并且表现出较强的旱后超补偿效应。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减少时,栽培二粒叶片蒸腾速率的降低要明显快于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但节节麦蒸腾速率的变化没有变现出类似的适应现象。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各组WUE(water use efficiency)的大小为栽培二粒>豫麦49>节节麦,变水处理增加了栽培二粒和豫麦49叶片的WUE,但节节麦叶片的WUE在变水条件下却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复水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W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抗旱性及鉴定方法与指标 Ⅲ.油菜苗期抗旱性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道杰 桂月靖 +3 位作者 杨翠玲 张书芬 朱家成 王建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将各生理指标结合在一起,对苗期油菜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值与油菜苗期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 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将各生理指标结合在一起,对苗期油菜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值与油菜苗期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苗期油菜抗旱性鉴定指标。对以上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数学模型:y=-1.059+0.281x1+0.776x2+0.112x3。该数学模型可对不同油菜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辅助预测。采用远红外成像技术检测水分胁迫下油菜叶面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根据生理指标筛选到的苗期抗旱性强的3号和10号品种的叶面温度高于抗旱性弱的15号和20号品种。干旱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条件下,根据生理指标筛选到的苗期抗旱性强的品种3、4、10、16号具有较高的存活率,抗旱性弱的15、20号品种的存活率较低,从而证明前期油菜抗旱性鉴定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旱性 鉴定指标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与Ca^(2+)对蚕豆保卫细胞气孔运动的互作调控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霖 赵翔 +1 位作者 王亚静 张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91-1499,共9页
以蚕豆(Viciafaba L.)为材料研究NO和Ca2+对蚕豆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1Ca2+和100μmolL-1NO供体SNP均有效抑制气孔开放,NO清除剂c-PTIO不能缓解Ca2+抑制气孔开放,相反胞外加入0.1mmolL-1Ca2+可以明显加强NO对... 以蚕豆(Viciafaba L.)为材料研究NO和Ca2+对蚕豆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1Ca2+和100μmolL-1NO供体SNP均有效抑制气孔开放,NO清除剂c-PTIO不能缓解Ca2+抑制气孔开放,相反胞外加入0.1mmolL-1Ca2+可以明显加强NO对气孔开放的抑制程度,该现象可被La3+(Ca2+通道抑制剂)缓解。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全细胞K+电流发现,胞外10μmolL-1或100μmolL-1SNP均可选择性抑制蚕豆保卫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追加0.1mmolL-1Ca2+可显著激活质膜外向K+通道,且可被La3+所缓解,然而0.1mmolL-1Ca2+单独作用并不影响质膜外向K+通道活性。10mmolL-1Ca2+单独处理可激活质膜外向K+通道,但不能被c-PTIO缓解。分别用Ca2+和NO专一的荧光探针Fluo-3-AM和DAF-2DA标记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检测胞内Ca2+和NO的水平变化发现,100μmolL-1SNP明显诱导胞内Ca2+积累,但10mmolL-1Ca2+并不能诱导NO在细胞内积累。记录保卫细胞质膜Ca2+通道电流发现,NO可明显激活质膜Ca2+通道。表明NO有效抑制气孔开放,可能主要通过激活质膜Ca2+通道,提高胞内Ca2+,激活质膜外向K+通道促进K+外流,同时,可选择性抑制内向K+通道阻止K+内流,两种途径共同作用抑制气孔开放。然而,胞外10mmolL-1Ca2+对气孔和质膜K+通道活性的调节并不依赖于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一氧化氮 保卫细胞 质膜K+通道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一氧化氮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闻玉 赵翔 张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4-348,共5页
以2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利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小麦幼苗,探讨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50molL-1 SNP可增加小麦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目,分别... 以2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利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小麦幼苗,探讨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50molL-1 SNP可增加小麦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目,分别比对照增加11.94%和83.78%。同时,SNP可使水分胁迫下小麦的根系活力提高55.88%,根系K+的含量提高42.52%。膜片钳全细胞电流显示,SNP处理可增强小麦根细胞质膜内向K+电流,而NO的专一清除剂c-PTIO可以逆转SNP的上述效应。因此认为,外源NO可通过提高小麦根系活力,增强根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的活性,从而促进根细胞对K+的吸收以适应水分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一氧化氮 水分胁迫 离子通道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抗旱性及鉴定方法与指标 Ⅱ.油菜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道杰 桂月靖 +3 位作者 杨翠玲 张书芬 朱家成 王建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91,共8页
在200g/L的PEG-6000处理下,对芽期20个油菜品种(系)的根长(RL)、芽长(GL)、芽苗总长(TL)、根冠比(R/S)、根鲜质量(RFW)、芽鲜质量(GFW)、总鲜质量(TFW)、根干质量(RDW)、芽干质量(GDW)、总干质量(TDW)10个形态指标和脯氨酸(Pro)含量、... 在200g/L的PEG-6000处理下,对芽期20个油菜品种(系)的根长(RL)、芽长(GL)、芽苗总长(TL)、根冠比(R/S)、根鲜质量(RFW)、芽鲜质量(GFW)、总鲜质量(TFW)、根干质量(RDW)、芽干质量(GDW)、总干质量(TDW)10个形态指标和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r)含量、可溶性糖(SSu)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6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g/L的PEG-6000处理使得芽期油菜根长、芽长、根鲜质量和芽鲜质量明显降低,根冠比和根干质量显著升高。根据根、芽的长度、鲜质量及干质量相对值划分的抗旱级别均与形态指标总抗旱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据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酶活性相对值划分的抗旱级别与油菜芽期生理指标总抗旱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各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芽苗总长,总鲜质量,总干质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相对值5个指标划分的抗旱级别与抗旱总级别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油菜芽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抗旱性 鉴定指标 PEG-6000 芽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翔 王棚涛 +1 位作者 闻玉 张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28-2034,共7页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豫麦49’为材料,采用50μmol·L-1SNP(NO供体)处理自然干旱和PEG模拟干旱下的小麦幼苗,分析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细胞膜透性以及茎叶中关键性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豫麦49’为材料,采用50μmol·L-1SNP(NO供体)处理自然干旱和PEG模拟干旱下的小麦幼苗,分析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细胞膜透性以及茎叶中关键性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干旱10d后,对照组幼苗几乎全部枯死,而50μmol·L-1SNP处理幼苗并未发生枯死,其幼苗在旱后复水2d后能完全恢复正常生长;在25%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50μmol·L-1SNP处理也能明显改善受胁迫小麦幼苗长势。50μmol·L-1SNP处理使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15.98%,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分别显著提高47.11%和42.86%,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了8.19%;也使小麦组织浸出液电导率显著降低30%,茎叶的K+含量显著增加24.55%(P<0.01)。研究发现,外源NO既可通过降低小麦幼苗叶片蒸腾来维持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缓解因干旱缺水对植株的伤害;又可增加K+在茎叶中积累,减轻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细胞膜伤害,维持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较高的光合速率,以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和有机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小麦 水分胁迫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1BL/1RS易位系1RS分子标记位点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亚蕊 张大乐 +2 位作者 高安礼 李玉阁 李锁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共5页
为检测小麦1BL/1RS易位系1RS位点的稳定性,利用1RS上11个标记位点的PCR特异引物对21个小麦1BL/1RS易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21个1BL/1RS易位系中,66.7%的品种1RS的11个标记位点较为稳定,扩增出标记位点特异性带,但有33.3%的品种... 为检测小麦1BL/1RS易位系1RS位点的稳定性,利用1RS上11个标记位点的PCR特异引物对21个小麦1BL/1RS易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21个1BL/1RS易位系中,66.7%的品种1RS的11个标记位点较为稳定,扩增出标记位点特异性带,但有33.3%的品种部分标记位点出现特异性带的丢失或添加,具有不同程度的位点变异,位点变异率最高达45.5%。对于1RS上的11种PCR特异引物,引物NOR-R1和APR1.3可稳定扩增出黑麦特异带,是在小麦遗传背景中鉴别黑麦1RS较为可靠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1BL/1RS易位系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SRO蛋白家族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保珠 赵翔 +1 位作者 赵孝亮 彭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9-1197,共9页
许多生物及非生物胁迫都会引起植物的氧化胁迫,参与植物氧化胁迫反应组分的鉴定备受人们的关注。拟南芥SRO家族成员包括AtRCD1、AtSRO1、AtSRO5等,调节植物对氧化胁迫的反应。AtSROs参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在植物应对干旱、盐、重... 许多生物及非生物胁迫都会引起植物的氧化胁迫,参与植物氧化胁迫反应组分的鉴定备受人们的关注。拟南芥SRO家族成员包括AtRCD1、AtSRO1、AtSRO5等,调节植物对氧化胁迫的反应。AtSROs参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在植物应对干旱、盐、重金属等胁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AtSROs存在保守的PARP、RST等特殊功能区,推测其可能具备蛋白的转录、调节、修饰等功能。文章就拟南芥SRO家族成员的基本状况,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概述,为进一步研究AtSROs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SRO家族 氧化胁迫 WWE PARP R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抗旱性及鉴定方法与指标Ⅰ.油菜早期抗旱性鉴定模拟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道杰 杨翠玲 +3 位作者 桂月靖 张书芬 朱家成 王建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82,共6页
以20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芽期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综合考虑根长、芽长、芽苗总长、根冠比、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总鲜质量、根干质量、芽干质量、总干质量10个指标,发现200g/L ... 以20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芽期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综合考虑根长、芽长、芽苗总长、根冠比、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总鲜质量、根干质量、芽干质量、总干质量10个指标,发现200g/L PEG-6000处理下,各指标值与对照差异显著,各指标相对值在不同品种间呈现最大变异系数。因此200g/L PEG-6000为芽期油菜抗旱性鉴定的最适质量浓度,建立了油菜室内PEG-6000模拟干旱早期鉴定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旱性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NAC转录因子基因GhNAC6的克隆、表达和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勇 田新权 +4 位作者 刘会利 宋洁 张慧 龙璐 高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6,共9页
【目的】NAC(NAM-ATAF-CUC)家族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1类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的抗逆过程。为了研究棉花抗逆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从陆地棉TM-1中克隆到1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并研究了其功能。【方法】根据其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将该基... 【目的】NAC(NAM-ATAF-CUC)家族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1类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的抗逆过程。为了研究棉花抗逆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从陆地棉TM-1中克隆到1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并研究了其功能。【方法】根据其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将该基因命名为GhNAC6,本文对GhNAC6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并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在棉花中沉默GhNAC6的表达。【结果】GhNAC6全长为1629 bp,包含2个内含子,其中编码区为900 bp,编码1个相对分子质量为33.9×10~3、等电点为6.18的蛋白。GhNAC6启动子区段包含多个与诱导表达和组织特异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GhNAC6在棉花发育的不同时期具有时空表达差异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结果显示GhNAC6还受到植物激素水杨酸、乙烯利、茉莉酸甲酯和逆境胁迫低温、高温、高盐、伤口的诱导。干涉GhNAC6基因发现,降低GhNAC6基因的表达能增强棉花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GhNAC6可能参与了棉花发育、逆境响应和激素信号传导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AC转录因子 表达模式 激素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全异株流苏树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何艳霞 孔令茜 +2 位作者 陈鹏臻 苗欣 尚富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467-8476,共10页
雄全异株是自然界罕见的繁育系统。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雄全异株植物流苏树传粉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苏树的雄花与两性花的雄蕊发育过程基本一致,均能产生功能花粉粒。两性花的两个心皮原基愈合分化形成... 雄全异株是自然界罕见的繁育系统。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雄全异株植物流苏树传粉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苏树的雄花与两性花的雄蕊发育过程基本一致,均能产生功能花粉粒。两性花的两个心皮原基愈合分化形成雌蕊,雄花的两个心皮原基愈合后形成一个空室并停止发育至整体退化。雌蕊先熟,柱头可授期长,花粉在花药开裂后具有活力,室温下,活力维持在10%以上约2周。流苏树靠风和昆虫(主要是蓟马和食蚜蝇)传粉。控制授粉30 d后,自然对照结实率为34.36%;两性花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自交亲和,但自发自交的结实率仅10.70%;人工授粉下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自交(同株异花);有性生殖受到传粉者限制;是混合交配系统。证实流苏树是木犀科又一功能性的雄全异株,其依靠雄株增加异交花粉的数量和质量,避免自交衰退;同时两性花的自交亲和保障生殖成功。流苏树雄花的雌蕊退化,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木犀科的雄全异株是两性株向雌雄异株进化的过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苏树 雄全异株 开花动态 传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PPO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对黄萎病菌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慧 田新权 +2 位作者 高巍 蔡应繁 龙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8-436,共9页
【目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PPO)广泛参与植物抵抗病虫害等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本研究旨在研究棉花中的PPO基因及其表达模式,验证多酚氧化酶与棉花抗黄萎病的关系。【方法】分析了黄萎病菌V991侵染下异源四倍体陆地棉TM-... 【目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PPO)广泛参与植物抵抗病虫害等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本研究旨在研究棉花中的PPO基因及其表达模式,验证多酚氧化酶与棉花抗黄萎病的关系。【方法】分析了黄萎病菌V991侵染下异源四倍体陆地棉TM-1根系中PPO酶活力变化,并利用TM-1的基因组数据库,鉴定相关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共筛选到13个候选GhPPO基因。这些基因都不含内含子,所编码的蛋白包含2个铜离子结合位点和PPO的保守序列(酪氨酸酶、DWL和KFDV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显示,陆地棉PPO基因的种内相似性大于种间相似性,并且相互之间形成了多对重复基因。GhPPO的表达量差异较大,少数基因具有组织特异表达的特性,多数基因在棉花不同组织中表达量都很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结果表明:GhPPO6D在棉花根系中表达量较高,且在黄萎病菌V991侵染后上调。【结论】GhPPO6D可能参与了棉花与黄萎病菌的互作过程,与V991侵染后棉花根系PPO酶活力上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多酚氧化酶 基因家族 黄萎病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油菜花蕾表达蛋白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道杰 杨翠玲 +1 位作者 黄飞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1-1105,共5页
以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单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油菜为材料,运用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对初花期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蛋白质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育花蕾中表达的蛋白质总点数高于不育系.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共有的蛋白点为223个,不育... 以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单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油菜为材料,运用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对初花期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蛋白质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育花蕾中表达的蛋白质总点数高于不育系.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共有的蛋白点为223个,不育花蕾特有的蛋白质点数为103个,而可育花蕾中特有的蛋白质点数为160个.可育花蕾中表达的特有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60kD以下的小分子量区域,30kD尤为丰富;不育花蕾中表达的特有蛋白按分子量分布相对均匀.两者表达特有蛋白都相对集中在pI6.0~7.5区域,多为中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细胞核雄性不育 蛋白质 差异分析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抑制蓝光依赖气孔开放运动的生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金凤 赵翔 张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0-1346,共7页
以蚕豆(Vicia fabaL.)为材料,采用表皮条生物学分析技术、远红外成像技术以及电生理膜片钳技术,研究逆境信号脱落酸(ABA)和蓝光信号对蚕豆叶片表皮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以探讨ABA调节蓝光诱导的气孔开放运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以蚕豆(Vicia fabaL.)为材料,采用表皮条生物学分析技术、远红外成像技术以及电生理膜片钳技术,研究逆境信号脱落酸(ABA)和蓝光信号对蚕豆叶片表皮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以探讨ABA调节蓝光诱导的气孔开放运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100μmol?m-2?s-1蓝光能显著诱导气孔开放,该效应可被ABA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并以10μmol?L-1ABA抑制效应最为明显.(2)100μmol?m-2?s-1蓝光处理能明显促使蚕豆叶面温度下降,而10μmol?L-1ABA可显著阻止蓝光诱导的蚕豆叶面温度下降.(3)100μmol?m-2?s-1蓝光可明显激活保卫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处理5 min后内向K+电流增加58%;对于1和10μmol?L-1ABA预处理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在蓝光处理5 min后其内向K+电流增加值分别被抑制25%和51%,但10μmol?L-1ABA并不明显抑制壳梭孢菌素(质膜H+-ATP酶永久性激活剂)诱导的保卫细胞内向K+电流上升.研究发现,逆境信号ABA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蓝光信号转导中质膜H+-ATP酶上游位点,阻断蓝光激活的保卫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抑制蓝光诱导的气孔开放,以避免水分的过度散失,适应水分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蓝光 保卫细胞 质膜K+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质碱化介导了外源一氧化氮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19
作者 赵世领 孙立荣 +3 位作者 张换 马丽娅 陆宝石 郝福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3-538,共6页
以蚕豆(ViciafabaL.)为材料,利用pH荧光探针SNARF-1-A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表皮条保卫细胞胞质pH变化以及pH对NO诱导气孔关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μ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 以蚕豆(ViciafabaL.)为材料,利用pH荧光探针SNARF-1-A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表皮条保卫细胞胞质pH变化以及pH对NO诱导气孔关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μ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可显著增加保卫细胞胞质pH(从6.91升高到7.19,增加约0.28个单位),并诱导气孔关闭。NO清除剂c-PTIO和弱酸丁酸均能显著抑制SNP诱导的保卫细胞胞质碱化和气孔关闭,而弱碱苄胺则促进NO诱导的胞质碱化和气孔关闭,另外,不产生NO的SNP结构类似物Fe(II)CN和Fe(III)CN不能诱导保卫细胞胞质碱化和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胞质碱化介导了外源NO诱导的气孔关闭。未发现NO诱导保卫细胞胞质碱化过程中液泡和细胞壁的pH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该过程中,胞质的质子可能主要不是进入液泡或细胞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pH 蚕豆 气孔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叶形态建成基因ABL1的图位克隆及鉴定
20
作者 赵孝亮 高利洁 +1 位作者 兰培利 王棚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4-1310,共7页
前期研究表明ABL1可能在植物叶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突变表现为叶片生长迟缓、成熟叶片叶缘缺刻明显等生长缺陷特征。该研究利用图位克隆及其精细定位技术,将ABL1基因锁定在2个SSLP标记T23K8和T8F5之间,该区间包含44个基因。通... 前期研究表明ABL1可能在植物叶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突变表现为叶片生长迟缓、成熟叶片叶缘缺刻明显等生长缺陷特征。该研究利用图位克隆及其精细定位技术,将ABL1基因锁定在2个SSLP标记T23K8和T8F5之间,该区间包含44个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成功找到ABL1突变基因为拟南芥FAS1,该基因编码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的一个亚基,在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受阻,功能互补实验证实abl1突变体的确是FAS1基因的一个新等位突变。研究结果暗示,ABL1/FAS1在植物叶形态建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BL1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