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
作者 贾会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36,共3页
一、设计思想 《石钟山记》中,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并发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慨。在第一课时已讲过字词的情况下,如何讲好第二课时并不太难的内容,是一个颇费脑筋的事。传统讲法... 一、设计思想 《石钟山记》中,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并发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慨。在第一课时已讲过字词的情况下,如何讲好第二课时并不太难的内容,是一个颇费脑筋的事。传统讲法是一段接一段面面俱到地讲。但与其如此,还不如突破几点,并让学生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学以致用 字词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2
作者 贾会彬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7期53-55,共3页
【设计思想】《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名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传统教学往往按故事的时间顺序用两课时的时间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费时... 【设计思想】《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名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传统教学往往按故事的时间顺序用两课时的时间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费时多且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时间顺序 设计思想 别里科夫 社会变革 传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出来的精彩
3
作者 贾会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49,共2页
在伟大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是圆形的,而不是扁平的,《雷雨》(节选)中的鲁侍萍和周朴园就是这样的人物。如何才能让学生分析出他们复杂的心理和人性呢?我尝试用“补”的方法去演绎。
关键词 人物形象 《雷雨》 学生分析 周朴园 鲁侍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狗包弟》:不能忽视的两段文字
4
作者 贾会彬 徐新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52,共2页
教学《小狗包弟》,人们往往会把授课重点放在第2段到第10段,而忽视第1段和第11段。但我认为,《小狗包弟》中语言最为精彩的就是这两段。绝对不能忽视。
关键词 《小狗包弟》 文字 教学 授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