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及其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桂叶 许世然 贺丽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18-219,共2页
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二类。年龄、性龄、遗传因素是不可控的,超重、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可控的。除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的心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外,一... 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二类。年龄、性龄、遗传因素是不可控的,超重、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可控的。除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的心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外,一些新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已引起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病 左心室肥厚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桂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5期31-31,共1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症状控制或好转,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改为气管插管通气后好转。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症状控制或好转,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改为气管插管通气后好转。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面罩机械正压通气可迅速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和心功能,逆转急性左心衰竭的恶性循环,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伟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CHF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疗法抗CHF治疗,A组联用螺内酯(20mg/d)。治疗前和... 目的 观察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CHF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疗法抗CHF治疗,A组联用螺内酯(20mg/d)。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同时观察6min步行试验,并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6个月A、B组心功能分级、无创心排血量指标、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改善更显著(P<0.05)。血钾可见正常范围的升高,未发现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螺内酯治疗CHF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魏静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156-157,共2页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首次发病症状均为晕厥,心电图变化异常,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结论...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首次发病症状均为晕厥,心电图变化异常,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结论 CPVT心电图可能的特点是出现T电交替、T波双峰或者倒置以及U波增高等现象,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CPVT有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 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彤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与房室传导阻滞(AVB)合并发生采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科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AIMI合并AVB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溶栓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与房室传导阻滞(AVB)合并发生采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科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AIMI合并AVB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非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中,死亡4例,占10%;对照组40例中,死亡17例,占42.5%;观察组AVB发生9例,占22.5%,对照组织共23例,占62.5%,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与房室传导阻滞型心律失常合并发生时,积极采用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为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酒精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彤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析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处理措施。方法收集6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资料,经归纳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临床特点,对比戒酒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酒精性心肌病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气急、疲... 目的探析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处理措施。方法收集6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资料,经归纳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临床特点,对比戒酒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酒精性心肌病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气急、疲乏无力及活动耐受能力降低,心电图常见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及心脏射血分数降低等。戒酒后心脏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酒精性心肌病临床无显著特异性,胸片及心脏彩超可协助早期诊断,戒酒可改善显著临床症状及预后,早期戒酒的措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心肌病 临床特点 戒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魏静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0期151-152,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心绞痛药物...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心绞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84%和81.8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地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电图ST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脂微球载体制剂 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桂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绞痛三组症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彤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129-129,共1页
目的探讨心绞痛三组症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500例,依据稳定性心绞痛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从临床表现上将心绞痛按三组划分,就不同性别的患者在三组症状中的特征及异同点进行... 目的探讨心绞痛三组症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500例,依据稳定性心绞痛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从临床表现上将心绞痛按三组划分,就不同性别的患者在三组症状中的特征及异同点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390例女性患者中,320例可行分析,仅有一组心绞痛症状者45例,二组症状者112例,三组149例,无心绞痛症状14例;70例因病史不全无法进行判断。男性1110例中,可行症状分析者900例,一组症状者121例,二组症状者322例,三组445例,12例无心绞痛症状;无法行评估者210例。结论在心绞痛症状上,女性患者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冠心病的诊断中,三组不同症状组合均有着各自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三组症状 不同性别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片加小剂量乙胺碘呋酮片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杨涛 黄斌 +1 位作者 赵桂叶 魏静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片与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57.8±11.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同时应用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后... 目的探讨胺碘酮片与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57.8±11.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同时应用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后者仅服用胺碘酮片。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研究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52.6%(20/38),P<0.05。结论和单纯应用胺碘酮片比较,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能够显著提高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效果,同时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片 门冬氨酸钾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杨涛 黄斌 +1 位作者 赵桂叶 魏静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2例,随机分为3组,即氟伐他汀组(40mg/d,n=60)、非诺贝特组(200mg/d,n=58)、联合治疗组(氟伐他汀40mg/d+非诺贝特200mg/d,n=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2例,随机分为3组,即氟伐他汀组(40mg/d,n=60)、非诺贝特组(200mg/d,n=58)、联合治疗组(氟伐他汀40mg/d+非诺贝特200mg/d,n=64),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TC、LDL-C、TG3项全部达标率也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小剂量氟伐他汀(40mg/d)与非诺贝特(200mg/d)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高血脂症 氟伐他汀 非诺贝特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12
作者 魏静霞 郭彤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38-138,共1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9月-2012年4月收取的61例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9月-2012年4月收取的61例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61例患者PCI即可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39.1±8.7)min,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较之手术前明显改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介入治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