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了农业增效、为了农民增收——记河南省小麦育种专家马华平研究员
1
作者 陈梅英 赵启学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3期1-1,共1页
河南省小麦育种专家马华平,1968年10月生于辉县市,1991年7月从河南科技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遗传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
关键词 小麦育种 河南省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家马 研究员 农业科学院 新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红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玉红 董彦琪 +9 位作者 余永亮 谭秀芳 杨红旗 谭政委 任广乾 高素霞 彭东 刘红彦 张栩 梁慧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234-237,共4页
红花是河南省重要的中草药资源之一。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河南省红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产业扶贫作用,分析了河南省红花产业当前产业现状、自身优势和发展机遇,并为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提出可行的建... 红花是河南省重要的中草药资源之一。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河南省红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产业扶贫作用,分析了河南省红花产业当前产业现状、自身优势和发展机遇,并为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可为河南省红花产业多渠道资金投入、良种繁育、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品牌创建与产品质量控制、深加工和精加工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可持续发展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朱红彩 黄金华 +5 位作者 马海涛 王玲燕 窦士树 张素平 郑秋道 范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43-45,共3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72.83%);各指标达到中强筋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含量(92.2%)、湿面筋含量(68.0%)、吸水率(50.6%)、最大拉伸阻力(14.0%)、稳定时间(13.5%)、拉伸面积(10.1%);2018—2020年审定的178个品种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品种数量依次是5、7、165、1个,达到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的数量极少。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是弱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因此,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目标应以稳定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提高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为主攻方向。培育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应选用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的亲本,加强优质小麦种资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品质性状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乡小拱棚西瓜嫁接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董彦琪 马晓红 +4 位作者 王文英 刘喜存 张贵岭 岳焕召 肖联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38,共2页
结合河南省新乡市当地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总结介绍了新乡小拱棚西瓜嫁接育苗与高产栽培过程中的品种选择原则、苗床选择与建造、嫁接苗培育、苗期管理、定植后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方面的重要技术,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 小拱棚 嫁接育苗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玲燕 朱红彩 +5 位作者 黄金华 盛坤 马海涛 窦士树 闫春霞 唐振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20-22,25,共4页
[目的]利用河南省2013—2018年通过审定的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研究影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进行汇总... [目的]利用河南省2013—2018年通过审定的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研究影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进行汇总处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小麦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年递增124.57kg/hm2。除有效穗数外,研究的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变异结果分析,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r=0.4930)、株高(r=0.2891)、穗粒数(r=0.2622)、千粒重(r=0.2524)、有效穗数(r=0.0412)。产量三要素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近期河南省在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首先将育种材料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品种 主要农艺性状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半冬性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玲燕 彭东 +5 位作者 任广乾 马海涛 窦士树 朱红彩 黄金华 董彦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7-13,共7页
【目的】探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为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品质与抗病性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为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品质与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8%~7.94%,产量最大,株高最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0.40)>千粒重(0.34)>穗粒数(0.30)>株高(0.13),偏相关分析结果与此一致,且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为千粒重(0.6695)>穗数(0.6584)>穗粒数(0.6526)>株高(0.0368)。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包括郑品麦27号、锦麦35和郑麦6687等20个中筋小麦品种,中麦578、郑麦158及丰德存麦21等5个强筋小麦品种,1个中强筋小麦品种(商麦8),其余品种仅部分指标达强筋、中强筋或弱筋小麦标准。品质性状分析以面团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为70.63%,且有33.33%的小麦品种稳定时间达弱筋小麦品质标准(<3 min)。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无品种兼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仅天民304中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种病害,泛育麦18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郑品麦27号兼抗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植0914等14个品种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结论】河南小麦育种需要引进优质抗病资源,采取在大群体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多穗型和大穗相结合、协调提高穗粒数,同时,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利用前述优异基因(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综合性状 相关分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1年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和新科棉系列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守芳 朱保全 +7 位作者 田芸溪 刘艳丽 刘桂珍 李军利 李中敏 胡晓强 陈曦 吴家静 《中国棉花》 2022年第10期10-15,共6页
以2006―2021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的数据为依据,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与同期选育的新科棉系列品种进行比较,并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河南省棉花新品种... 以2006―2021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的数据为依据,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与同期选育的新科棉系列品种进行比较,并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河南省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显示:2006―2021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春棉品种的铃重极差为0.9 g,衣分极差为2.7百分点,单株果枝数极差为1.1,变化皆很小;单株结铃数受栽培、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较大,极差为5.6;衣分和单株结铃数的变化无规律可循,皮棉产量与铃重均逐年增高。比较同期选育的新科棉系列品种与参试春棉品种发现,新科棉系列品种属高产、稳产型品种,早熟性较好,单株结铃数和衣分偏高。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发现,2022―2031年铃重、皮棉产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预测河南省审定的春棉品种皮棉产量到2026年将达到1604.8 kg·hm^(-2),到2031年将上升到1674.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新科棉系列品种 春棉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GM(1 1)灰色预测模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晓强 李峰 +1 位作者 李栋 马玮超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6期96-99,共4页
河南省的平菇栽培主要以豫北地区发酵料栽培模式为主,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结合大量的试验研究,总结汇总出一套成熟的、推广应用广泛的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范了河南省范围内平菇发酵料栽培的环境及场所、栽培季节、培养料及配方、培... 河南省的平菇栽培主要以豫北地区发酵料栽培模式为主,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结合大量的试验研究,总结汇总出一套成熟的、推广应用广泛的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范了河南省范围内平菇发酵料栽培的环境及场所、栽培季节、培养料及配方、培养料处理、装袋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一系列技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平菇 发酵料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薛应征 胡秀明 《种业导刊》 2012年第12期19-21,共3页
针对沿黄稻区生产优势,提出选用优良品种、培育适龄壮秧、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等河南省省沿黄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无公害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栽优良粳稻品种食味品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10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张栩 胡宁 孙玉镯 李勋 胡源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促进河南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提升原阳大米品牌创建,满足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以河南省近几年培育的22个优质粳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组织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及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进行了稻米食味品评。结果表明,综合评分排在... 为促进河南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提升原阳大米品牌创建,满足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以河南省近几年培育的22个优质粳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组织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及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进行了稻米食味品评。结果表明,综合评分排在第1位的为新乡农科院培育的粒粒香品种,获"金奖第1名",第2位为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郑香粳1925,获"金奖第2名",原稻397、原旱稻3号、裕粳136、获稻008、五粳04136同时获"金奖"证书。进一步对供试的水稻样品大米的垩白性状测定表明,食味综合评分较高的水稻品种和获奖品种普遍表现为大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为5.44%、1.43%。这说明大米的外观品质和大米的食味品质在优质米育种上可以达到同步改良,垩白性状可作为优质食味米选育的一项技术参数和标准。同时,大批优质食味米的成功筛选也表明河南省的优质稻育种实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品种 粳稻 食味品评 优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战备 陈梅英 +2 位作者 范永胜 程玉民 冯留所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5年第6期13-14,共2页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应用高科技手段选育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组织的带动和科技进步,对优质专用小麦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应用高科技手段选育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组织的带动和科技进步,对优质专用小麦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研贸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经营 企业 企业管理 专用小麦 小麦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乡蔬菜穴盘育苗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永富 任福森 +3 位作者 石娟华 张国进 段风华 郭志伟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2年第12期38-39,共2页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穴盘育苗技术逐步完善成熟,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已是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穴盘育苗是在不同规格穴盘中以混合轻型材料为育苗基质进行精量播种,一次性成苗,是一项快速培育优质壮苗的蔬菜育苗技术。与传统育苗相比...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穴盘育苗技术逐步完善成熟,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已是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穴盘育苗是在不同规格穴盘中以混合轻型材料为育苗基质进行精量播种,一次性成苗,是一项快速培育优质壮苗的蔬菜育苗技术。与传统育苗相比,穴盘育苗有定植后缓苗期短、育苗效率高、培育健壮适龄苗、可程序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等优点,既适合集约化育苗,也能用于分户生产。穴盘育苗在我国已逐步被广大农户认可,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育苗技术 蔬菜产业 工厂化生产 新乡 河南 快速培育 集约化育苗 蔬菜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振军 刘艳 李梦姣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8期104-105,共2页
茎基腐病是危害河南省夏玉米的主要病害,已成为制约玉米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茎基腐病的症状、致病病原菌和发病规律,分析了致病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症状 病原菌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经纬 关仙平 +1 位作者 周联东 何代元 《中国种业》 2009年第S1期41-42,共2页
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玉米生产与消费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是河南省第二大种植作物,播种面积已达250.83万hm^2;产量131.63亿kg,占我省粮食总产的28.73%,可见玉米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几年来,玉米... 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玉米生产与消费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是河南省第二大种植作物,播种面积已达250.83万hm^2;产量131.63亿kg,占我省粮食总产的28.73%,可见玉米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几年来,玉米生产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发展对策 河南省 生产现状 玉米产量 玉米生产 播种深度 豫北地区 生产条件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江伟 张玉红 +1 位作者 刘震宇 刘贺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3期59-59,61,共2页
近年来新乡市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引黄灌溉条件大为改善,沿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以"原阳大米"为代表逐步形成了大米区域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为了解放水稻生产力,新乡着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旨在提高各环节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新乡市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引黄灌溉条件大为改善,沿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以"原阳大米"为代表逐步形成了大米区域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为了解放水稻生产力,新乡着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旨在提高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减轻生产成本,提升产量和质量。基于此,着重分析新乡市水稻机械化种植现状,提出应用与发展的意见建议,以求普及和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 水稻 机械化种植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009-2010年度小麦区试新品系品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亮 马华平 +3 位作者 陈菊霞 刘朝辉 李洋 蒋志凯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5期53-55,共3页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803.3 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 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 min、稳...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803.3 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 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 min、稳定时间5.3 min、弱化度119 B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吸水率、找到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是今后河南省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品质育种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脱毒甘薯茎尖培养与快繁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红彩 王玲燕 董彦琪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165-166,共2页
阐述了脱毒甘薯试管苗及原原种苗繁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以薯育苗、以苗育苗的扩繁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 甘薯 脱毒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快繁 试管苗 原原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红彩 黄金华 +6 位作者 王玲燕 窦士树 马海涛 李军利 张素平 郑秋道 范永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7期59-61,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促进大豆发展。以郑196为对照,对15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尚豆1号、周豆46、驻豆35、豫研豆086,比对照增产38.50%~48.93%,可进一步区... 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促进大豆发展。以郑196为对照,对15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尚豆1号、周豆46、驻豆35、豫研豆086,比对照增产38.50%~48.93%,可进一步区域示范,以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比较 试验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50个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永胜 朱红彩 +3 位作者 李洋 付亮 马海涛 蒋志凯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7期43-45,共3页
分析了2006-2010年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各品种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但面粉吸水率偏低,只有58.0%,面团稳定时间较短,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有7个,占审定品种的14%,强筋品种种类偏少,其余43个都... 分析了2006-2010年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各品种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但面粉吸水率偏低,只有58.0%,面团稳定时间较短,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有7个,占审定品种的14%,强筋品种种类偏少,其余43个都归结为中筋小麦品种。河南省在今后的育种中应注重提高品种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提高产量的栽培措施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菊霞 周联东 刘经纬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3期13-15,共3页
分析了河南省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栽培措施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玉米 河南省 高产 栽培技术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