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减轻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脑损伤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艾喜婷 雷鹏飞 +1 位作者 韩威利 杜增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减轻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91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7)和丙泊酚组(n=44),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组采用1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输注,丙泊酚组采用等容...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减轻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91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7)和丙泊酚组(n=44),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组采用1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输注,丙泊酚组采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均输注10min。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采用0.2~0.9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丙泊酚组采用3~9mg/(kg·h)丙泊酚静脉输注,用顺阿曲库铵、瑞芬太尼和异氟烷麻醉维持。记录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苏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硬脑膜切开时(T1)、取出瘤体时(T2)、拔管时(T3)和术后24h(T_4),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PI3K、iNOS、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T2~4时血清PI3K、iNOS、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均出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3~4时PI3K、iNOS、NSE和S100β蛋白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应用于脑胶质瘤切除术可有效保护脑组织,减少脑组织损伤,其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单独及复合麻醉对小儿超声乳化术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聚堂 腾清雷 刘国燕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718-719,共2页
关键词 眼压 超声乳化术 麻醉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胡微澜 韩威利 叶建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术中唤醒试验的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min将负荷量0.8μg/kg...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术中唤醒试验的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min将负荷量0.8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输注,继以0.4μg·kg^-1·h^-1进行维持;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于唤醒试验前30min停用丙泊酚和肌松药,调整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ng/ml,右美托咪定组输注速率0.1μg·kg^-1·h^-1。记录两组患者唤醒前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和唤醒时间,分别于唤醒前30min(T1)、唤醒时(T2)、唤醒后5min(T3)和研究结束后加深麻醉10min(T4)时,记录两组患者MAP、HR和BIS值,及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唤醒前麻醉时间和顺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唤醒前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T1时比较,T2和T3时两组患者MAP和BIS均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T2和T3时右美托咪定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4时HR明显减慢(P〈0.05),T1~T4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NE和E浓度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躁动、心动过速、呛咳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血浆NE和E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区肿瘤 右美托咪定 唤醒试验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止血带所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继晨 孟瑞霞 杜增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13,343,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止血带所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行下肢手术平均年龄(67.6±6.4)岁(60~84岁)的老年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62)、丙泊酚组(n=52)和对照组(n=54),均采用蛛网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止血带所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行下肢手术平均年龄(67.6±6.4)岁(60~84岁)的老年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62)、丙泊酚组(n=52)和对照组(n=54),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完成穿刺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10min内给予负荷量1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后采用0.5μg/(kg·h)维持至术毕;丙泊酚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起始靶浓度1.0μg/mL,与效应室浓度平衡3min后,以0.2μg/mL递增;对照组患者给予与右美托咪定组同剂量、同速率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使用止血带前(T0),松开止血带后10min(T1),30min(T2)和60min(T3)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T1~T3时点,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血清SO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MDA和CR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2、T3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SOD含量高于丙泊酚组,MDA和CRP含量低于丙泊酚组(均P〈0.05);T1~T3时点,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含量均低于丙泊酚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可有效减少由于使用止血带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老年 止血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明勇 王倩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超前组(n=58)和对照组(n=58),麻醉前30min,超前组采用40mg帕瑞昔布钠进行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超前组(n=58)和对照组(n=58),麻醉前30min,超前组采用40mg帕瑞昔布钠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5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PCIA泵首次触发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量。分别于术前(T0)、术后6h(T1)、24h(T2)、48h(T3)和72h(T4)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以及NK细胞,计算CD4+/CD8+。结果术后4、8、12、24和48h,超前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前组患者PCIA首次触发时间晚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T1、T2和T3时点,超前组CD3+与CD4+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1和T2时点,超前组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2和T3时点,超前组NK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减轻免疫抑制,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帕瑞昔布钠 超前镇痛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诱发大鼠切口痛觉过敏时脊髓CXCL10及其配体CXCR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雷鹏飞 高杉 +1 位作者 薛然荣 王慧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切口痛觉过敏时脊髓CXC类趋化因子10(CXCL10)及其配体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3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口痛模型组、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每组10只。制备切口痛模...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切口痛觉过敏时脊髓CXC类趋化因子10(CXCL10)及其配体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3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口痛模型组、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每组10只。制备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以1μg/(kg·min)速率从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60min,假手术组和切口痛组以同样的速率输注生理盐水。分别于建模前12h(T_0)、输注瑞芬太尼4h(T_1)、12h(T_2)、24h(T_3)和48h(T_4),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P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T_4时测定完PWT和TWL后,处死动物并取骨髓,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大鼠脊髓组织中CXCL10和CXCR3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CXCL10和CXCR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结果与T_0时相比,切口痛模型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大鼠T_(1~4)时PWT和TWL均降低(均P〈0.05);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大鼠T_(1~4)时PWT和TWL均低于切口痛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切口痛模型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XCL10和CXCR3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切口痛模型组相比,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XCL10和CXCR3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和切口痛模型组相比,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Ibal表达量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分支增多。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大鼠切口痛觉过敏时脊髓中CXCL10及其配体CXCR3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CXCL10作用于神经元表面CXCR3而间接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CXC类趋化因子10 CXC趋化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丙泊酚镇静深度与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保军 韩威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丙泊酚镇静深度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5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低脑电双频指数(BIS)组(30≤BIS值<45)和高BIS组(45≤BIS值≤60),每组25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低BI...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丙泊酚镇静深度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5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低脑电双频指数(BIS)组(30≤BIS值<45)和高BIS组(45≤BIS值≤60),每组25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低BIS组和高BIS组分别采用7mg/(kg·h)和3mg/(kg·h)丙泊酚进行静脉输注,术中对丙泊酚输注速率进行调整以维持各组在相应的BIS值范围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体外循环(CPB)结束时(T1)、术毕时(T2)和术后1h(T3)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6mL,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TNF-α和S100β蛋白浓度;分别于T0、T1、T2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pH值、血糖和乳酸浓度情况。结果 T1、T2和T3时点,低BIS组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均低于高BIS组(均P<0.05),T2和T3时点,低BIS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均低于高BIS组(均P<0.05);与高BIS组相比,低BIS组患者T1和T2时刻动脉血血糖和乳酸浓度均较低(均P<0.05)。结论适当加深镇静深度有助于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有利于保护脑组织,减少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丙泊酚 镇静深度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