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展新荣 梁波 +2 位作者 王羽 尹俊杰 王中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8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76例血液系统肿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8...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76例血液系统肿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88.16%),胃肠道次之(7.89%);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占60.53%。结论本组患者真菌感染与原发基础疾病、反复化疗、粒细胞减少、老龄化、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展新荣 梁波 +2 位作者 王羽 尹俊杰 王中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第二原发肿瘤有关因素与预后。方法对2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女性患者第二肿瘤为乳腺癌;男性患者第二肿瘤分别为肺癌。发病时间为患初次肿瘤后6~8年。最后都因第二癌晚期而死亡。结论第二肿... 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第二原发肿瘤有关因素与预后。方法对2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女性患者第二肿瘤为乳腺癌;男性患者第二肿瘤分别为肺癌。发病时间为患初次肿瘤后6~8年。最后都因第二癌晚期而死亡。结论第二肿瘤的发生考虑除与应用化疗药物烷化剂、拓扑抑制酶Ⅱ抑制剂有关外,还考虑患多种肿瘤的体质因素以及DNA修复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二原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OP与CHOP方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5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CTOP与CHOP方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我院10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患者,A组患者实施CTOP治疗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B患者实施CHOP治疗方案,在A组实施的治疗方... 目的探讨CTOP与CHOP方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我院10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患者,A组患者实施CTOP治疗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B患者实施CHOP治疗方案,在A组实施的治疗方案上,以同等剂量的阿霉素(ADM)取代吡柔比星(THP),其余与A相同。在治疗4周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放疗或加用博来霉素化疗。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A组完全缓解(CR)72.2%,T淋巴细胞瘤CR76.9%,2年的总生存率为51.9%;B组患者完全缓解(CR)63.0%,T淋巴细胞瘤CR47.1%,2年的总生存率为50.0%。A、B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2年生存率以及CR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瘤,A组方案明显优于B组方案,脱发、心脏毒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OP的治疗方案明显更加适合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毒副作用明显低于CHOP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NHL CTOP C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在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在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2年2月份收治的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环孢素A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基本治... 目的探讨环孢素A在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2年2月份收治的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环孢素A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基本治愈38例(29.92%),缓解42例(33.07%),明显进步22例(17.32%),无效25例(19.69%),总有效率为80.32%。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探讨
5
作者 王羽 王佩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75例MDS患者。结果 75例MDS分型中RA35例占46%,RAEB24例占32%,RAEB-T12例占16%,RAS2例占3%,CMML2例占3%。结论虽然目前除骨髓移植外,尚有化疗、抗血管...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75例MDS患者。结果 75例MDS分型中RA35例占46%,RAEB24例占32%,RAEB-T12例占16%,RAS2例占3%,CMML2例占3%。结论虽然目前除骨髓移植外,尚有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造血刺激因子、诱导分化剂等方法,但由于MDS患者多数年龄较大,病程中会出现感染、出血、铁负荷过多等,因此治疗上可供选用的毒副作用较小的方案不多。尤其对于高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同时具有多种基础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处于边缘状态,无法采用常规的一些治疗方案,因此目前支持治疗仍然是主要甚至唯一的方法。影响预后的因素与疾病的自然病程、临床特征、骨髓及外周血中原始细胞的水平、细胞遗传学异常以及细胞减少的系列数等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6
作者 梁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经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该院就诊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计60例,其中,30例经伊马替尼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另30例经干扰...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经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该院就诊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计60例,其中,30例经伊马替尼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另30例经干扰素-α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值50.00%,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值16.6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通过使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明显降低,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伊马替尼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羽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6期167-167,共1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份-2011年2月份收治的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取2个疗程标准VAD方案治疗...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份-2011年2月份收治的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取2个疗程标准VAD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采取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较好,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