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95-96,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 220例尿液样本,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查尿常规为尿常规组,采用显微镜检测法检查尿沉渣为尿沉渣组,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分析两组在检测尿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结果 ... 目的分析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 220例尿液样本,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查尿常规为尿常规组,采用显微镜检测法检查尿沉渣为尿沉渣组,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分析两组在检测尿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结果 ,两组检测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198例(90.0%),检查结果不相符22例(10.0%)。结论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以及尿常规方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检验时应结合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可有效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许世琴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性提出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根...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性提出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根据一般的免疫检验常规方式进行。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按照严格的质量控制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标本的试剂质量、仪器准确度、操作人员素质、实验室环境以及数据分析等均会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可以显著优化临床诊治手段的针对性,优化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可靠性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卫星 员丽 秦珂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价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Duo 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NICU住院RDS早产儿82例,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策略后,分为Duo PAP组(42例)及N... 目的评价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Duo 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NICU住院RDS早产儿82例,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策略后,分为Duo PAP组(42例)及NCPAP组(40例),比较两组呼吸支持后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有创呼吸及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总时间,总用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病率等。结果与NCPAP组相比Duo PAP组正压通气后1、12、24 h PaCO_2均较低,OI较高,PaO_2较高;FiO_2在12、24 h均低,其他时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uo PAP组在24、48、72 h内总有创呼吸支持率低于NCPAP组(P<0.05);两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并发症发病率、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RDS早期治疗采用Duo PAP模式在提高氧合,减少CO_2潴留方面优于NCPAP模式,未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梅香 马茹 郭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分析 临床标本 感染情况 临床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糜烂患者中TCT正常者HPV感染状况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献芹 郭珊 高学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中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正常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316例宫颈糜烂且TCT检测结果均正常的患者,采用基因扩增和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该群体中HPV的感染率及病毒分型状况。...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中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正常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316例宫颈糜烂且TCT检测结果均正常的患者,采用基因扩增和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该群体中HPV的感染率及病毒分型状况。结果该群体中HPV感染者96例(感染率为30.4%),重度糜烂比轻度糜烂感染率高(P<0.05),以单一病毒亚型感染为主,感染率最高的为16亚型;多重感染者中,感染率最高的为18与53亚型。结论尽管宫颈糜烂患者TCT正常,但HPV的感染率仍然较高,因此对宫颈糜烂患者实施HPV检测,将有利于对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 宫颈糜烂 人乳头瘤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石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57-5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56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CRP和血常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含量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情况明显优于... 目的分析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56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CRP和血常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含量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结合CRP以及白细胞总数诊断感染,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SSA、SSB检测对68例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6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ANA、SSA、SSB检测对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门诊或住院干燥综合征患者68例。同期诊断的非干燥综合征患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检测ANA、SSA、SSB,观察阳性率并进行比较分析。68例干燥综... 目的探讨ANA、SSA、SSB检测对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门诊或住院干燥综合征患者68例。同期诊断的非干燥综合征患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检测ANA、SSA、SSB,观察阳性率并进行比较分析。6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ANA阳性47例占69.11%;SSA阳性57例占83.82%;SSB阳性27例占39.70%;SSA/SSB阳性11例占16.17%.两组经统计学比较:ANA检测阳性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SSA、SSB、SSA/SSB检测阳性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干燥综合征检测项目中ANA缺乏特异性,是许多结缔组织病都可以表达的,SSA、SSB、SSA/SSB检测对干燥综合征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表达较少,对诊断干燥综合征更具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ANA、SSA、SSB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和血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和血色素的影响。方法 136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通过血球计数仪放置0.5、1、3、6、9 h的血液标本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和血色素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在9 h时对白细胞、...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和血色素的影响。方法 136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通过血球计数仪放置0.5、1、3、6、9 h的血液标本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和血色素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在9 h时对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色素检测者显著超出0.5、1、3、6 h时间段检测水平,9 h红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需保持在6 h内完成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确保临床诊治参考数据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放置时间 血常规 测定值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123-12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以及部位的样本80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12 h的检测值与5 min的结果、24 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与2 h...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以及部位的样本80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12 h的检测值与5 min的结果、24 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与2 h内送检、不同部位的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保存温度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较多,因此检查员应严格控制测试前后以及检验的质量,保证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检测 相关因素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感染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病后24h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20例。另外,还有20例健康人员...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病后24h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20例。另外,还有2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正常组没有并发症发生;低浓度组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中浓度组中出现休克、上消化道出血、DIC和死亡情况,各有1例患者,与对照组和低浓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高浓度组中出现休克、上消化道出血、DIC和死亡情况,分别有5、6、3和4例患者,与对照组和低浓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于早期诊断、判定炎症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及疗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感染 降钙素原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世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4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可疑的感染部位,血、尿、痰、粪便、浆膜腔积液、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构成进行统计;对培养阳性念珠菌感染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培养阳性念珠菌感染菌株221株,白色念珠... 目的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可疑的感染部位,血、尿、痰、粪便、浆膜腔积液、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构成进行统计;对培养阳性念珠菌感染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培养阳性念珠菌感染菌株221株,白色念珠菌126株,占总菌株57.0%;导尿及导尿管置留、广谱抗生素疗程长、糖皮质激素应用、长时间住院、介入治疗等为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高危因素应积极应对,减少和避免念珠菌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锦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总胆汁酸(TBA)的关系,以及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肝胆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总胆汁酸(TBA)的关系,以及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肝胆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TBIL和TBA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TBIL,和TBA浓度进行相关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TBA值增高,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总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桂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血尿酸对高血压的影响机制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01月至2011年01月我院接收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要求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分为血尿...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血尿酸对高血压的影响机制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01月至2011年01月我院接收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要求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分为血尿酸升高组30例和血尿酸正常组30例(以血尿酸正常参考值440umol/L为分界点)。指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压采用间接测量方法。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别嘌呤醇100mg口服,1次/d,4周后观察血压和血尿酸。结果在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6.67%,在血尿酸升高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酸正常组相比,尿酸升高组的UA值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酸与透析患者的高血压有着密切关联,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防治高血压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高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总结。结果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总结。结果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浓度监测示:<1月为(341±53.7)ng/ml,1月为(309±49.4)ng/ml,3月为(286±46.1)ng/ml,6月为(237±41.5)ng/ml,1年为(218±39.3)ng/ml,>1年为(164±37.8)ng/ml。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占19.23%。结论肾移植术后实施CsA用药个体化方案,监测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是指导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环孢素A 血药浓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303例结果分析
15
作者 贾梅香 郭珊 马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9期135-136,共2页
目的通过对解脲支原体(Uu)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了解目前Uu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送检的宫颈分泌物作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然后作出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克拉霉素、可乐必妥、... 目的通过对解脲支原体(Uu)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了解目前Uu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送检的宫颈分泌物作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然后作出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克拉霉素、可乐必妥、甲砜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对Uu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度,其敏感度达到80%以上;而红霉素、加替沙星药物敏感度则较低。结论临床上对疑似Uu感染的病例取宫颈分泌物送检,并作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医生用药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
16
作者 许世琴 田鹏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慢性乙性肝炎198例,进行HBV DNA定量并与HBeAg定量、HBsAg定量进行观察。结果 HBV DNA定量HBV DNA≥107copies/ml时HBeAg定量(1.0616±1.36... 目的探讨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慢性乙性肝炎198例,进行HBV DNA定量并与HBeAg定量、HBsAg定量进行观察。结果 HBV DNA定量HBV DNA≥107copies/ml时HBeAg定量(1.0616±1.3656)NCU/ml;107>HBV DNA≥105时HBeAg定量(0.2892±0.5854)NCU/ml。结论 HBV DNA定量与HBeAg定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性肝炎 血清HBV DNA e抗原含量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石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的对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人群5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尿酸水平以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检查,而后展开统计分析。结果血尿酸... 目的对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人群5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尿酸水平以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检查,而后展开统计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一些其他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应对其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代谢综合征 组分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9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2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7、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2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7、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脑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CRP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进行CRP水平检测对临床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的指导指标。可以做为病情发展程度的监控指标,其CRP水平值越高,脑梗死病情更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变化及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