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红伟 杨树涵 +1 位作者 王成 邢永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43-145,共3页
目的 观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介入治疗中,采取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应用研究分析.方法 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联... 目的 观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介入治疗中,采取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应用研究分析.方法 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联合组行介入治疗前实施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术后2个月回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联合组患者无复流、慢血流、MACE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TIMI3及ST段回落几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心肌酶标志物CK-MB浓度峰值时间,LVEF及LVEDd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出院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联合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采取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几率,改善心肌灌注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严松彪 苏淑红 +6 位作者 陈晖 韩炜 高红丽 梁思文 李虹伟 王雷 贾三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00-200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入选AMI患者共71例,于入院即刻采用比色法测血浆MPO水平;同时测CK-MB、cTNT、hs-CRP、WBC、N;按MPO水平行二分位数分组。行30、90d随访,以缺血... 目的:研究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入选AMI患者共71例,于入院即刻采用比色法测血浆MPO水平;同时测CK-MB、cTNT、hs-CRP、WBC、N;按MPO水平行二分位数分组。行30、90d随访,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原因的再住院、心血管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结果:MPO≥125.86U/L组的30d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125.86U/L组(OR4.00,95%CI[1.06,16.38],P=0.04);90d终点事件发生率亦明显高于MPO<125.86U/L组(OR3.88,95%CI[1.09,13.77],P=0.03)。MPO水平与WBC、N正相关,和cTNT、CK-MB、hs-CRP无相关性。回归分析,MPO和cTNT峰值是30d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MPO:B=1.83,P=0.03;cTNT:B=0.38,P=0.01);cTNT峰值、MPO和hs-CRP是90d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MPO:B=1.92,P=0.02;cTNT峰值:B=0.42,P=0.01;hs-CRP:B=0.15,P=0.04)。结论:血浆MPO水平升高的AMI患者随访30、90d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浆MPO水平对AMI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心肌梗塞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